《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怎样理解这段话精神?我想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下面就谈谈我对贯彻和落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精神的三点体悟。
一、什么是“法”、“德”?
1、法
古代:《管子?明法解》中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法是衡量天下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程式”、“仪表”就是规则、规矩、规范的意思。
现代:法是规范和衡量人们行为的客观公正准则。
2、道德
古代:《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宇宙运行法则,大自然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人们按客观规律做事就是德。
现代:道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
二、为何要守法、遵德?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都讲规则。但道德是高标准的规矩,上不封顶,重在教化。法津是最低标准的规矩,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是要强制执行的。从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讲,道德是软实力,法律是硬实力,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对一个人来讲,道德品行决定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决定命运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生活规则,尊重红灯就等于尊重法律、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对一个人来说,行为决定命运,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那么什么决定行为呢?起心动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决定行为,起心动念就是伦理道德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在我们国家的监狱里头,很多人进监狱,就是在一念之差,贪一得之利,报一箭之仇,图一时之安逸,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如何让恶念、贪念止于起心动念间,对于每个人具有决定性意义。人脑子装东西是有限的,善的东西装多了,恶的东西就进不去,所以说在起心动念间,这个事情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时刻。
一个人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念头,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命运。
法律是树,道德是根,看得见的树干好比法律,看不见的树根好比道德。那么我们的功夫下在哪呢显然,要下在树根下,多浇水、施肥,还要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果这个大树被蛀虫蛀了,参天大树也要死亡。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根深才能叶茂,所以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讲,在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我更应侧重道德层面。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底线比作是60分的话,那么没有90分以上的道德的支撑,60分的人生底线是保不住的。所以有一句话会叫“德行天下”。
三、如何守法和遵德?
1、首先要敬畏法律和道德
《论语》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道德和法律是圣贤和明王依道依规而定,如果不畏、不敬、不遵守,那务必就会胆大妄为,违法缺德,就必定受到道德良知的遣责,法律的严惩。不知常,妄作凶;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因必有果这是规律。
平阳萧江西岙村是个美丽的富裕村。该村绝大部分姓陈,村民打架斗殴、邻里纠纷极少,村民非常和谐。问其原因,村支书说有两个: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陈氏子孙一直力行陈氏祖训中两句话:王法警心畏,阴德用力积,一生惟谨慎,百世有馨香。
现在大家对当下道德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官员腐败、商业不诚信社会公德失散等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家都会想,问题出在哪里,拿什么拯救中国我觉得肯定地说应该拿道德和法律拯救中国。让他们敬畏因果。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从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开始
今天法律颁布的非常多,我们普通大众不是法律专家,不是律师,不是司法人员,会不会动不动就违法呢?其实我们为人处事,凭良心做,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样传统美德做事,一生平安不成问题。
那么在传统美德缺失的今天,我们该这么弘扬呢?
习主席讲:“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等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广大群众要听主席的话,弘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开始。
下面举海南监狱中一个犯人学习传统文化改好了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
《尚书?说命》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法、知德易,守法遵德力行不易,但正如《道德经》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今天在座的都是上士,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家人,一定会把好道德和法律方向盘,做个守法遵德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