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大百科哲学卷”的前前后后

“大百科哲学卷”即《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从该卷最初的筹备工作开始,到组织队伍,提出框架和条目,试写,撰写,审稿,定稿,一直到送交出版社前的最后加工工作,我都参加了。可以说,我参加了编纂“哲学卷”工作的全过程。下面把这个过程中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作一回顾。

一、从“哲学辞典”到“大百科哲学卷”

二是1978年8月下旬,老孙要我到上海辞书出版社,接洽了解编写辞书的流程,以及他们对编写“哲学辞典”有些什么要求(但不签定合同)。8月28日,出版社哲学室主任徐庆凯和总编室主任杨祖希,分别向我介绍了编写“哲学辞典”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它的性质是专业性的不是综合性的,是提高性的不是普及性的,等等。8月31日,总编辑巢峰会见了我。他提了六点希望,如摊子不要太大,但可比法学辞典的大些;通过搞辞典可把本学界的力量动员组织起来,分类包干,适当的注意地区、单位的代表性,等等。在那里,我把他们已经掌握的有关哲学方面的词目抄了回来。那时复印机还不普及,只能用手抄写,把我的手都抄写酸了。

那一次去上海,还做了两件事,一是去看望周抗。我走前,孙耕夫告诉我,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来,周抗同志思想解放,但遭到孤立甚至是围攻,这次你代表所领导去看望一下他,以表示对他的支持。另一件事是去调查一下翁姓考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翁姓考生是一位残疾人,他报考西方哲学史硕士生,考试成绩还可以。老孙交代我,要去调查一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决定是否录取(好像说翁给邓力群写了信)。这两件事,回来后也一并向孙作了汇报。

在我汇报出差上海的情况时,时任科研处处长的孙焕林、刘树勋也在座。在我汇报后,对于编写“哲学辞典”的事,孙耕夫指出,要做些准备工作,如搭班子,拟订计划,了解哲学界几个重点单位的情况,比如有哪些人可以承担哪些任务,等等。

实际上,从桂林回来,孙耕夫便己把编写“哲学辞典”的事布置给了科研处,并要他们做些调查研究。就是说,从此不再是“二人转”了。这是正确的一步。要真正想做成此事,“二人转”是不行的。

再一件事,就是利用我国西方哲学史界在安徽芜湖饭店召开学术会议的机会,于1978年10月28日晚,在那里召开了一个关于编写“哲学辞典”的座谈会。有李匡武、苗力田、冒从虎、李真、江天骥、周辅成、林可济、陶银骠、陈启伟、徐怀启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他们热情很高,积极支持这一工作,希望早日上马,并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为了摸清全国哲学界队伍的情况,1978年第四季度,孙焕林和刘树勋分别到中南和华东两条线做了些调查研究,拜会了一些专家,召开了一些小型座谈会。79年3月9日,他们分别汇报了各自调查的情况。4月5日,在处室干部会上,又一次议论了编写“哲学辞典”的事。在这次会上,邢贲思说,首先是有没有决心上这个项目,有了决心再谈其它的事。孙耕夫说,要有精密计划,不要搞胡涂工程。

1978年底,发生了两件对编写“哲学辞典”有直接影响的事:一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补课的问题;另一件是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事。

根据邓小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要补课的指示,我院从1978年11月开始,便陆续地酝酿部署这方面的任务。孙耕夫传达院的精神,同时也在所里做了部署。1979年,我们所一些同志便纷纷到外单位去讲解这个问题。我自己除了在北京(包括中央一些部委)一些单位讲解外,还和夏甄陶一起受所里委派,于79年9月15日到23日,去福州参加了中共福建省委理论讨论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也就是说,从1979年开始,实际上便把编写“哲学辞典”的(筹备)工作放下了。

另一件事是1978年11月4日,院里开会,张友渔副院长谈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事。其中谈到《哲学》分两卷。还说到,乔木同志提出,自然科学方面先上马,先出版;社会科学方面也要上马,出可能晚一些。所以,要求各所的规划中把此事订进去。这便直接涉及到,我们是上《哲学辞典》,还是搞《大百科·哲学卷》。

到了1980年,情况果真有了变化。由筹备“哲学辞典”变为筹备“大百科·哲学卷”。这一转变,一方面是院里己有布置和要求;另一方面与陈元晖向孙耕夫建议也有关。陈元晖认为,编写“大百科”是国家任务,意义重大;并表示他自己有意参加这项工作。正好此前关于编写《哲学辞典》的事,虽也做了些工作,但从总体上说,还只是一种意向,只处于酝酿阶段,并未真正下决心上马。于是,老孙接受了这一建议。尔后,成立了由陈元晖负责,丘成、陈中立参加的筹备办公室。

对于此前为编写《哲学辞典》而做的一些事,我以为对后来搞《大百科》都是有好处、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比如,参加别的学科的辞典会议,对我们如何搞组织工作,便有直接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上海辞书出版社抄写的哲学词条,成了后来《大百科》选择和确定条目的参考资料之一。所以,我把这个阶段的工作叫做“最初的筹备”或“前筹备”。

到1981年下半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临时领导小组成员阎明复(后为副总编辑)和我所副所长邢贲思正式洽谈《大百科·哲学卷》的编纂工作,委托哲学所负责组织和筹备这一工作(因这项工作是全国哲学界的任务)。阎明复说,哲学所是哲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哲学所的专业门类齐全,人才实力较雄厚,由它作为《哲学》卷的主要承担单位比较合适。同时,《大百科》是国家任务,由哲学所组织全国哲学界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一任务,也是合适的。所领导经过集体研究,决定接受这一任务。为此,所里成立了一个三人领导小组和负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这时编纂《大百科·哲学卷》的工作,算是真正步入筹备阶段,驶入了正式筹备的航程。

二、不同的声音

在所领导决定接受大百科的任务后,对此事所里有两种声音。多数人对这一工作很兴奋,表示支持,愿意参加这项工作,认为这是恢复研究工作的开始。中断了十几年的研究,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经过“阶级斗争为纲”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贴“阶级标签”,被弄得稀里胡涂,是非难辨。编写辞书是正本清源、还知识本来面目的好途径。尤其《大百科》代表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国家任务,担当和完成这一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但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和意见。他们说,过去所里的集体研究项目,从来没有成功过,都是一次次的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最后破产告终。他们更不相信这次这么大的集体项目能成功,所以表示坚决不参加这一工作。还有的人对几百人参加的这类大型集体项目,所能达到的水平深表怀疑。

我以为,这种不同的声音,对所领导和我们具体参与组织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敲了一声有益的警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只有记住他们的话,精心计划,精心组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才能走到终点,完成这一任务。至于水平的高低,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到“选择最合适的人来写最合适的条目”,同时选择好、组织好真正有水平负责任的“编写组”班子,就可能达到现有的高水平。而且,我想,没有第一版就没有第二版,后版(水平)超过前版是正常的。

为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把这一工作做好,我在1981年11月26日,还专门给孙耕夫和陈元晖写了封信。信上说,“耕夫、元晖同志:根据上次会议耕夫同志的最后意见,我草拟了一个哲学卷今至明年工作日程初步安排的草案。……对这项工作,我希望领导上既然下定决心,就一定花大力气把它抓起来。对下面布置工作时,最好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旦布置下去,就一定把它抓到底,不让落空。避免养成上面布置,下面可做可不做的坏习惯……”12月1日,孙批示:“请送元晖同志阅,我己看过了”。说老实话,如果没有“不同声音”的警示,(过去虎头蛇尾的事我没有经历过,脑子里缺少这根弦)我是不会写这封信的。

三、哲学所领导高度重视

和以往拟编写“哲学辞典”时的情况不一样。那只是个别领导(尽管他也和其他人搓商过,但并未形成集体决定)的一种意向,是对全面开展哲学研究如何起步的一种探索。所以开头只是“二人转”,后来铺开一点,也还只是一种酝酿。这次搞《大百科·哲学卷》,特别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来人洽谈后,情况就不同了。接受这一任务,是哲学所领导经过认真研究以后的集体决定。在酝酿“哲学辞典”时,个别研究室便表示,他们要编另一本更专业(哲学的某分支学科)的辞典,“哲学辞典”的任务恐怕很难承担。而这一次搞“大百科”乃是全所的任务,虽不是每个人都有撰写任务,但作为研究室,那是不可能都不参加的。

为了完成《大百科·哲学卷》的编写和组织工作,哲学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两位副所长和一位老专家组成。两位副所长是:孙耕夫(所党组书记;当时所长是许立群,日常实际工作由孙负责)和邢贲思(时为副所长,管科研,1982年中以后为所长);一位老专家是陈元晖(他热心“百科”事业,还是心理学卷编委会的副主任)。除他们几位外,其他几位副所长对此工作亦很重视,给于积极支持。比如,齐一(1982年中孙耕夫调到院里去以后,他任所党组书记)便很关心这件事。可以说,他自始至终地参与了为完成该任务的一系列策划工作,特别是在人员调配和组织方面,他出了好多好点子。汝信(时为副所长,1982年中以后为副院长)他也始终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记得所里决定调我到“大百科”办公室去工作的事,就是由他代表所领导正式和我谈的。李奇(时为副所长)也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她除了作为所领导积极支持这项工作以外,在伦理学分支编写组里,她还出了大力。

哲学所领导集体对编纂《大百科·哲学卷》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支持,从一次会议,我们也能看到。那就是1982年2月18日上午召开的《大百科·哲学卷》第二次会议。所领导和各室领导出席。《大百科》出版社的领导高步青和丘国栋同志应邀参加。会议由邢贲思副所长主持。邢首先宣布:为了完成《大百科·哲学卷》编写任务,我所成立了由孙耕夫、陈元晖、邢贲思组成的三人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陈元晖、丘成、陈中立负责日常工作。

高步青、丘国栋介绍了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情况,肯定了《哲学卷》的计划。

李奇同志和齐一同志在发言中强调指出,这项任务是一项研究任务,是我所重点中的重点。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应该引以为荣,所里对这些同志的工作应该给以相当的评价,并作为将来学术评定的主要依据。各室要把这项任务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如果发生矛盾,要为《大百科》让路。

查汝强、王明等同志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陈中立对本年度的四项工作安排及其分工,做了具体说明。

邢贲思最后强调指出,这项工作事关大局,只准成功,也一定能成功。

这是筹备《大百科·哲学卷》工作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标志着《哲学卷》的筹备工作在哲学所全面起动,也反映了哲学所领导对此事的高度重视。没有所领导的真正重视,能做好这项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哲学所领导的重视,还反映在人事组织的配备方面,所里规定每个研究室至少有一名主任或副主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每个室还要配备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并负责该研究室和《大百科》筹备办公室之间的联络工作。各室配备的人员是:中国哲学史何成轩、外国哲学史顾伟铭、现代西方哲学徐友渔、马哲史孙克信、辩证唯物主义陈中立、历史唯物主义先是景天魁后为吴元梁、自然辩证法金吾伦、辩证逻辑金顺福、伦理学先是石毓彬后为蔡祖鹏、美学徐恒醇、逻辑学诸葛殷同。这个人事配备非常重要,事实证明,它起到了在组织方面保证该项目成功的作用。

四、大百科出版社全力支持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它是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编纂出版的。同年成立了以胡乔木为主任的总编委会,并成立了以姜椿芳为总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社是总编委会的执行机构,全面具体负责《全书》的组织编辑出版工作。

出版社的另一个作用,是宣传组织作用。编纂《大百科》的意义、方针以及上面所说的各种“规范”,需要在大会上讲,小会上讲。特别是各种规范,还需要反复地讲。用出版社同志的话说,就是要帮助大家树立一种“百科意识”。只有有了“百科意识”,行动中才会自觉地贯彻规范,按照规范去做。这一点,哲学编辑小组的同志是做得非常好的。可以说,他们在宣传、贯输“百科意识”方面,做到了不遗死角、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利用各种场合,反复进行讲解。

在组织工作方面,出版社也出了很大力气。所谓组织工作,一是人员队伍的组织;二是会务的组织。在会务组织方面,除了开初的几次小型座谈会,是由哲学所单独组织召开的以外,以后的各种大小会务,出版社方面全都参与了。好多次会议的地点,都是他们联系接洽的。甚至若干次会议的通知,都是由他们起草和印发的。记得在“通知”的最后,总要加一句:“附:请带半斤面票”。有几次先写了“粮”,后又改为“面”字。1982年8月5日发的“邀请信”的最后一行是“行时请备全国粮票八斤。”这一方面是那时物质仍还匮乏的印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工作的细心。

出版社在《哲学卷》中的再一个作用,是财力支撑作用。《哲学卷》虽被列入国家“六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但它的经费是直接拨给《大百科》出版社的。所以,当时哲学所并没有这方面的“硬实力”。1982年5月11日,我替哲学所科研处拟了一封给院科研局并转于光远同志的信。我在信中说到,“国家拨给该卷(指大百科哲学卷)的经费三万元,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掌管,主要用于会议费等。我所在组织筹备此项工作中还需要一些经费。根据光远同志关于主要承担单位也要承担一部分经费的指示,特向院申请给我所追加经费计划。”当时共申请追加三千元,计划用于资料方面和出差方面。可见那时的经费是相当紧的。我在给《哲学卷》做计划向出版社要钱时,也尽量精打细算。有个同志半开玩笑的和我说,“你还是小农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个“玩笑”不无道理。

五、一步一个脚印的1982年

1982年,对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的筹备工作来说,是最繁忙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哲学所受大百科出版社的委托,是该卷的主要承担单位,同时,又肩负该卷对全国的组织筹备工作。该卷计划在1983年全面上马。就是说,许多准备工作必须在1983年前做好。这些准备是今后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进行,所以丝毫马虎不得。正如邢贲思所指出的,“这项任务事关大局,只准成功”。凡事预则立。作为开局的筹划准备,就一定要想细,想周全,并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它落实到位。

4月12日,办公室和出版社对二季度任务进行了研究。4月14日,对各研究室布置第二阶段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1、拟订条目时注意框架结构。条目是全书的基本单元,框架是以条目为单元的按照学科分类分层次组成的体现学科知识内部联系的科学系统。2、把条目分为长、中、短三类,同时提出撰写人。要遵守三个数字:条目数;中、短条目的比例在90%左右;撰写人数目(平均十一、二条一个人)。3、决定哪些条目为试写条。4、对于在世人物上书问题,个别酝酿,严格保密。

6月24日,又一次对各研究室布置,要求7月20日以前完成条目(草案)设置工作。对物色撰稿人进一步明确要注意几点:1、选最合适的人写最合适的条目。2、老中青结合,以中(四、五十岁)为主。一般讲师以上,个别突出的助教亦可。3、要照顾各学派,不能有门户之见。4、以北京地区为主,兼顾所内外。

7月5日,发出通知,提出“最近几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其中关于分支学科条目设置,根据前段工作和出版社的要求,应特别注意:1、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保证内容的完整和均衡,避免重大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2、层次性。词条一律按知识的系统、层次编排。3、综合性。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不能太碎、太零散。所以,必须注意设置综合性的条目。每个层次必须有综合条作为统领。等等,以及条目插图方案。

8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空军第一招待所(西山),召开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框架、条目总表拟订会议。会议由哲学所所长、哲学卷筹备小组负责人邢贲思主持。出版社领导阎明复就拟订框架和条目总表说明了百科体例的要求。陈元晖简略介绍了几种国外哲学分类法。陈中立汇报了前一段的准备工作情况。高步青对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意见。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不避酷暑,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使会议较圆满地完成预定任务。框架和条目的草案,是经过了四个多月的酝酿、研讨、分别征求意见,几次易稿而来的。框架,从“三陈”方案开始,先后曾提出了七个方案,经过讨论,基本上统一了思想。框架确定后,组装各类条目。大家就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商定了处理方法。方法共有14条。大部分属于规范性、技术性方面的。也有一些是属于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学科具体磋商来解决的问题。会议结束前,对下步工作做了安排。

散会的当天下午,辛冠洁即邀请三位中哲史方面的专家到外交通讯总台招待所,研究修订中哲史的条目。他们不辞辛劳,连续工作三个昼夜,修订出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哲学史分支条目表。

9月1日,对下阶段工作,再次做了具体安排。1、根据8月西山会议讨论的意见,对框架、条目进行修订、调整,而后汇成条目总表(初稿)。9月5日以前汇总,6日到11日打印,14日以前发送出去进一步征求意见。2、布置条目试写。9月8日以前各分支学科把拟定的试写条与撰稿人方案报办公室。

10月13日,在哲学所召开了“条目试写会”。布置了对各种类型条目的试写要求。会后,写出各类“试写条”释文23篇。

10—11月间,《哲学卷》筹备组和出版社,派专人分别到东北、华东、中南等地,访问、座谈、听取对《哲学卷》的框架和条目总表(草案)意见(此前巳将“条目表”寄出)。并且,还借在此期间召开的“现代西方哲学讨论会”、“日本哲学讨论会”、“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等几个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的机会,征求意见。其间,召开各种座谈会11次(出席人数共92人),个别访问22人。

据统计,共发出“条目总表(初稿)”320份,收回书面意见80份。

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使这次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第一、在“条目总表(初稿)”原有的基础上,使本卷的总体设计得到基本完成。第二、修订出了更能够反映哲学各分支学科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具有历史感的条目总表。第三、基本解决了本卷范围内各分支学科条目的交叉重复问题,提出了条目内容提要。第四、安排了每个分支学科和每个条目的估计字数,提出了条目的配图设想。第五、商讨了本卷涉及的一部分中外文名词的统一问题,并列出了“中外文译名对照表(初稿)”。第六、基本确定了本卷“在世人物上书”原则,初步酝酿了上书人名单。第七、推荐了每个条目的撰稿人,特别是对重点条目的撰稿人选经过反复磋商,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第八、提出了对“试写条目”和“编写细则”的修改意见。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会议。可以说,一方面它是对《哲学》卷一年来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检阅、总结,一年来工作的成果被大家确认;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使这些成果得到扩大、充实、完善、提高,为转入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82年做的第三件工作是,为建立各分支学科编写组和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编辑委员会,做了准备。这一工作,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阶段,而是和其他工作穿插进行的。主要是筹备组领导(包括所领导)、出版社领导、哲学所内专家和所外专家,通过酝酿、推荐、反复协商、小会研究的方式进行的。经过多次研究协商,对《哲学》卷编委会的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委员,以及对各分支学科编写组的主编、副主编、成员等,取得了共识。如前所说,编委会主任便是由多方协商,共同提出,又经过“两顾茅庐”,才请出了胡绳。

总之,对大百科哲学卷的筹备工作来说,1982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一年,也是风风火火的一年。

六、酒仙饭店会议

1983年3月9日至14日,在北京酒仙饭店,召开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编辑委员会成立暨撰稿人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近300位哲学专家和学者。《哲学》编委会主任胡绳、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姜椿芳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三天为《哲学》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大会的各种文件及议程;后三天为撰稿人大会。

石磊代表出版社在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编辑委员会、顾问、各分支学科编写组、编委会办公室组成名单。编委会由30位(1984年烟台会增补5位,最后是35位)哲学界知名学者组成,14位(烟台会增补2位,供16位)老一辈学者担任顾问。胡绳任编委会主任,邢贲思任常务副主任,任继愈、汪子嵩、陈元晖、黄楠森任副主任。《哲学》卷划分了11个分支学科,张岱年任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主编,汪子嵩任外国哲学史编写组主编,洪谦任现代西方哲学编写组主编,黄楠森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编写组主编,萧前任总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编写组主编,高清海任历史唯物主义编写组主编,龚育之任自然辩证法编写组主编,傅季重任辩证逻辑编写组主编,李奇任伦理学编写组主编,李泽厚任美学编写组主编,王宪钧任逻辑学编写组主编;办公室由原来的筹备办公室改建为编委会办公室,陈中立任主任。随后,阎明复代表出版社向上述人员颁发了聘书并讲话。

会议期间,出版社审读室负责人金常政、社会科学编辑一部负责人丘国栋、综合编辑室负责人见秋、美术编辑室负责人张慈中等同志就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体列问题、撰稿应注意的问题、译名统一及资料核实问题、配图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在与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各分支学科小组会议的深入讨论,比较完满地解决了下列问题:

1、初步熟悉了编委会审议通过的《哲学》卷框架条目总表(修订稿)、《哲学》卷编写细则、《哲学》卷撰稿审稿进度计划、《哲学》卷撰写参考条目。

2、各分支学科编写组经过反复研究和协商,调整了部分条目,最后落实撰稿人,并向撰稿人发了约稿信。

3、撰稿人结合自己承担撰写的条目,比较具体地了解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写体例和撰稿要求,初步弄清了自己所写条目在框架条目总表中的位置。

4、为撰稿人提供了部分撰写参考资料,其中包括选译的国外百科全书哲学条目的一些释文、撰写参考条目、部分中外译名对照表。

5、为了搞好译名统一工作,组成了一个译名统一小组。由汪子嵩主持,北京大学王太庆具体负责。

会议表明,全体与会同志对参加编撰《哲学》卷的工作热情很高,认识一致,信心充足,大家认真地商讨每项具体工作,并拟订出今后撰写和编审计划。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和生话安排,也表示满意。会议结束时,许多同志依依不舍。朝鲜族老专家朱红星还特地找到陈中立告别,并伸出大姆指说,“你们不简单啊!”他见陈不解,又诙谐地说“这批牛鬼蛇神不好对付啊,你们对付过去了”。这也表明,会议是开得成功的。

酒仙饭店会议结束后,《哲学》卷便正式进入全面撰稿阶段。

七、全面撰稿和编写组审稿阶段

八、烟台会议

1984年11月1日至15日,在山东烟台华侨宾馆召开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编委会扩大会。胡绳、邢贲思、任继愈、汪子嵩、黄楠森出席并主持会议。邢贲思首先汇报了编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并对本次编委扩大会议的任务做了说明。胡绳在会上讲了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有:首先是进一步明确了撰稿审稿中应坚持的指导思想。胡绳在会上的讲话中,充分估价了《哲学》卷的工作成绩,认为现有稿件总的说来是可以的。他对全卷的质量是乐观的。同时,他指出,哲学界多年来受“左”的影响,有很多“左”的流毒。《哲学》卷要有新气象,特别要反映哲学界消除“左”的影响和流毒方面的新气象。他说,我们的水平不那么高,也难免犯一些错误,但是要尽力避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识要搞得准确,下判断要以扎实的材料、确实合乎逻辑的推论作为依据。有些还不能作出有说服力的评价的问题,宁可比较客观地介绍有关材料、情况,而不要任意下结论。我们的稿子不可能高出于我们现有的水平,但是要反映哲学界肃清“左”的流毒的新起点,给哲学界一个新的出发点。

第三,根据撰稿、审稿中的新情况,审定了《哲学》卷的框架条目总表,同时,补充修订了配图方案。

会议指出,《哲学》卷的撰稿审稿工作虽已完成90%,但余下的任务还很重。为此,对下一段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其中特别提出各编写组的主编、副主编要对本分支学科的全部稿件,按序号顺序,通读一遍。在内容上要检查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是否有主观主义和根据不足的判断。同时还要解决重复交叉问题和重要遗漏问题。

总之,这次会议对后期工作中使全卷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会议还对人事方面做了部分调整,增补了5位编委、2位顾问、3位编写组成员。

九、在世人物上书问题和最后三个月

烟台会议以后,又奋斗了三个多月。各编写组对稿件进行了最后审定、通读;综合编写组(原编委会办公室)按照出版社提出的“文稿加工注意事项”对文稿进行了加工。1985年3月上旬,将全部稿件分三批移交给了出版社。出版社再加工。1987年10月出版(2卷)。

十、成书后的《哲学》卷概况

哲学卷的结构,先是总论;接着是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后为分支学科,包括自然辩证法、辩证逻辑,主要指伦理学、美学,还有逻辑。

哲学卷尽量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古今中外的哲学知识,特别是对新的成果、新的知识尽量列专条介绍。比如,在总论中收进了“价值论”条;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收进了“要素”、“结构”、“层次”、“系统”条;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收进了“人”、“人的本质”、“人性”、“社会有机论”条;在自然辩证法方面收进了“控制论哲学问题”、“系统论”、“信息论”、“博奕论”、“人—机系统”、“人工智能”条;在外国哲学史方面收进了一定数量的东方哲学条目;在逻辑学方面介绍的重点是现代逻辑,等等。又比如,在人物条方面,不仅对哲学史上已经去世的人物列条,而且对在世的人物也有列条。可以说,对中外古今凡在哲学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物,不论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观点如何,都做了适当的介绍。如,胡适、张东荪、丁文江、张君劢、戴季陶等,均有专条。当时在世人物中,在台湾的钱穆,也列有专条。

哲学卷还力求突出中国的特点和风格。从内容篇幅方面,中国哲学史约占全卷的四分之一。除此而外,伦理学、美学、逻辑学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的条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毛泽东哲学思想部分也占有相当比重。1949年以后中国哲学界开展的几次大的“学术论战”,也都列专条做了客观介绍。就是说,全卷对中国哲学,从先秦到当代的历史,从哲学的各种学说、流派、著作到各分支学科的各种观点、流派、范畴等,都列有专条。对一些不属于中国哲学特有的但中国哲学也运用过和阐述过的概念、范畴进行阐释时,也注意介绍了中国哲学的用法和赋予的含义。文体、文风方面,力戒欧化语言,采用大家喜爱的中国言简意赅、不蔓不支的语言风格,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1987年8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简介”。1987年10月《哲学》(2卷)和读者见面。翌年获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纪念奖。198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用一整版篇幅发表了“笔谈《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有邢贲思的“知识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张岱年“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结晶”,任继愈“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的镜子”,洪谦“确立现代西方哲学的地位”,萧前“辩证唯物论发展的新起点”,高清海“为哲学发展铺路”,李奇“道德建设者的益友”,周礼全“迅速发展的科学——逻辑”,黄楠森“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心川“充分认识东方哲学的价值”,梁存秀“成长中的自然辩证法”,金顺福“正确认识辩证逻辑”。

1993年10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胜利完成庆祝大会,《哲学》卷有4位代表应邀参加。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后来(1993年12月)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以表彰“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我深知这一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我只是许多为此事负出辛劳的一个代表。

THE END
1.中国词典史语文性辞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的字和词没有严格的区分,且从古至今,汉语的字典和词典在编排体例和内容安排上只有侧重点的区分,因此中国词典史的讨论范围包括字书、韵书、字典和词典,一般不包括专科词典和百科全书类辞书。 分期是词典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要考虑到每个历史阶段的标志性词典文献及词典编纂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53212
2.动漫大辞典史上第一本ACG百科全书!资讯动漫世界的起源与历史;不同领域的旧闻与新知;你也许知道却不了解的神话与传奇;甚至于这个世界的语言与技能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318/20140318014958870.jpg[/img] 史上第一本ACG百科全书!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318/20140318014959194.jpg[/img] https://www.moejam.com/news/9968.html
3.《中国共产党历史百科全书2024年中宣部主题教育出版重点出版物党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百科全书 2024年中宣部主题教育出版重点出版物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中共党史人物大事记简史纪实百科全书重要事件辞典书籍现货 优医图书专营店 中国共产党历史百科全书 2024年中宣部主题教育出版重点出版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https://item.jd.com/10106073080258.html
4.《圣经百科辞典精装全本翻译中文版盒装圣经卷名缩写表外文译名当当昌盛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圣经百科辞典 精装全本翻译中文版盒装圣经卷名缩写表外文译名对照表历史地图词条解读书籍辽宁人民出版社》。最新《圣经百科辞典 精装全本翻译中文版盒装圣经卷名缩写表外文译名对照表历史地图词条解读书籍辽宁人民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29538753.html
5.圣经百科辞典(图文版)梁工+圣经故事旧约新约故事基督教历史由于《圣*百科辞典》词条丰富、内容严谨,阐释解读精准科学,因而在其问世之后便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与高度评价,不仅连续再版六次,还荣获了“第六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本次出版《圣*百科辞典》(图文版)的语言文字与原书完全一致,只是更改了开本,并根据行文内容需要以及当代人阅读需求适当增加了黑http://m.123tsg.com/pd.jsp?pid=49207
6.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内蒙古2.《文学理论、历史研究百科辞典》 作者:达·嘎勒巴特尔 出版社:乌兰巴托,2012年 3.《蒙古文学研究新动态》 作者:策仁苏德诺姆等 出版社:乌兰巴托,2010年 4.《蒙古哲学史》(四卷本) 作者:蒙古国科学院哲学分院 出版社:乌兰巴托,2000年版 (五)法文部分: https://kjc.imnu.edu.cn/info/1035/1268.htm
7.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工具书。往往按照辞典形式编排(以条目为基本单元),收集各知识领域的名词、熟语、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但不收录词语,故不同于语文辞典。百科全书可以是综合性的,包含所有领域的相关内容(例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是一部著名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也可以是专业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8/03/16158461_358777995.shtml
8.中国百科大辞典PDF版(共18本)目录 01哲学 02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 03宗教、人口学、政治学 04法学 05社会学、行政学、决策学 06经济 07文化 08公共关系学、教育、体育 09文学 10艺术 11历史 12考古学、方志学、地理 13旅游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 14地质学、海洋学、生物、人 https://www.detechn.com/post/16941.html/comment-page-7
9.六点图书新书预告2022《哲学辞条》源于里特尔(Joachim Ritter)、哥伦德尔(Karlfried Gründer)、伽布莱尔(Gottfried Gabriel)主编的《历史哲学大辞典》。相对于百科全书或系统-条文取向的辞典致力于概念的描述性解释或定义,该辞典援引精确例证,指示文献出处,提出并集成每一概念的来源、首出、历史上或准确地说是从古希腊至今的含义变迁。以哲学https://www.douban.com/note/825681492/
10.福利众多史学类电子书分享链接,眷保存,手慢无!29.「历史地理典」https://www.aliyundrive.com/s/8N38ckHD5We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30.「中国百科大辞典」https://www.aliyundrive.com/s/4vdzjmRGsjp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733225053323601
11.读文言文常用的辞典有哪些?区别是啥?怎么选?这个也是上世纪,即1915年编纂的,相对于《辞源》以古汉语字和词汇的收录为主,《辞海》更偏向综合性辞典,兼具字典和语文词典,带有百科词典性质,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数理化生……,用《辞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全面反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中华文明丰硕成就”。 https://www.jianshu.com/p/b4a27c03103f
12.拉鲁斯大百科全书20 世纪中拉鲁斯出版社又出版了多种《拉鲁斯辞典》和《拉鲁斯百科全书》,使拉鲁斯的出版登上了更加辉煌的层面。拉鲁斯 150 年的发展历史,不只是法国文化、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也成为世界出版业中的一面旗帜,使其成为世界出版业中影响极大的跨国出版集团。对拉鲁斯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在欧洲和英法语系的国家,已是家https://baike.sogou.com/v5380133.htm
13.时政要闻“锦点”相当于一本成都文化遗产百科词典。成都市113家博物馆、6354处不可移动文物、14213件珍贵文物的详细信息,都在这里入驻,无论是博物馆抑或文物、历史古迹,还是天府名人,都可检索到。 上万件文物的百科辞典 有钱真的可以任性吗?没时间去旅游,想任性也任性不起来。“锦点”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720度全景影像https://www.sgns.cn/sign/botany/27-news/focus-news?start=250
14.中国百科大辞典(一).pdf中国百科大辞典(一).pdf 570页 大小:2.09 MB 字数:约67.97万字 发布时间:2019-01-12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75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中国百科大辞典(一).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12/513134012200200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