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APP黑金产业链:移动广告公司是背后黑手?

在“3.15”之前,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以下简称“DCCI”)发布了《2013移动隐私安全评测报告》。报告显示,高达66.9%的APP拥有获取用户隐私的权限,34.5%的APP涉嫌过度收集用户隐私行为,即APP除了获取本身功能需要的数据以外,还收集其本身不需要的其他数据。

黑色产业链:恶意软件吸费

据一位知情人士向钛媒体透露,像吸费这种现象在地级市以下的地方更严重,尤其是那种千元智能机或更便宜的山寨智能机被安装了大量吸费的手机游戏,都是盗版和仿冒下载量较高的游戏,比如在山寨版的《愤怒的小鸟》、《神庙》等游戏中内置扣费插件,用户下载后插件就会暗中扣费。

一般都是游戏前10关不要钱,到了10关以后就开始扣费了;或者帮用户订制增值业务短信。“不经过你的同意,它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扣掉你的钱,唰唰唰几十块钱很快就没了。”

除了上述扣手机费、吃流量的现象,还有偷发手机短信的。

很多恶意软件,它会通过你的手机给你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垃圾信息。它非常智能,会查看你手机套餐里发了多少条短信,还剩多少条没用完。查看完以后,它只发你手机里剩下的这些短信,不会额外扣你的话费,这个你一般也不会察觉。

“它会检测到你的手机是不是锁屏。如果你的手机是锁屏,说明你没有在用手机,它会趁机把短信发出去,发完之后还会删除,这个你完全看不出来,完全可以做到用户不知情。”上述知情人士说。

在LBE安全大师COO高偌薇看来,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呢,有些恶意软件在用户发现之后还能卸载掉,有些变种的恶意软件,即便卸载也未必能完成清除,还会继续在后台“为非作歹”。

正常的业务模式中,手机短信正常扣费需要经过“询问是否订购业务、服务器反馈、最终确认扣费”这三个步骤,但在上述恶意APP上,用户一个也步骤也收不到,即便遭受了经济损失也还会完全蒙在鼓里。

灰色地带:APP“越轨”抓取用户信息

事实上,在恶意软件吸费、吃流量和偷发短信的同时,还有许多用户自认为“安全”的APP也在悄悄地抓取用户个人信息。

在这些隐私信息中,位置信息成第一获取目标,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这些敏感隐私信息读取普遍。

在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看来,有些APP获取用户信息是为了应用本身功能所需,可以理解;但有些APP除了获取本身功能需要的信息以外,还会获取更多其它信息,这是难以理解的。“就好比一款拍照软件,本来是用来拍照的,但它还要去读取你的位置信息、通话记录;一款闹钟软件会去读取你的短信记录、联系人。”

就算是用户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要卸载这些软件或者禁止这些软件使用自己的这些隐私权限时,仍然没有办法,因为大部分手机只有经过ROOT之后才被允许。(ROOT就好像是手机系统中唯一的万能用户,拥有系统中所有的权限,如启动或停止一个进程,删除或增加用户,增加或者禁用硬件等等。)这也正是安全厂商的为难之处,受ROOT权限限制只能提醒用户哪些权限遭到滥用,而不能前去禁止。

即使在ROOT之后用户可以限制软件使用某些权限,但这又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恶意插件”攻击的对象往往面向的是ROOT之后的安卓手机用户群。只要联网,APP在网络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任何提交过来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通讯录、信息、邮件、账号等所有隐私信息。

对此,安全厂商建议用户不开启ROOT权限。在高偌薇看来,如果手机被ROOT,或者没有安装安全杀毒软件,而用户想要禁止手机软件抓取个人信息,几乎没有解决方案。

尽管开发者为调取用户隐私权限想尽各种理由,但很难有说服力。在高偌薇看来,近40%的APP涉及滥用权限的问题,不能单凭开发者的解释就能为自己洗脱罪名。如何来鉴别这些应用访问了一些过度的权限,这涉及到对整个大数据的分析。

谷歌安卓的开源和免费给一些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智能手机中安卓为何成为吸费和泄露个人隐私的重灾区?中国红麦软件总裁刘兴亮此前发文称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都是“开放”惹的祸。苹果是封闭的,所以苹果出现“吸费门”和泄露个人隐私的概率就会小很多。谷歌推出安卓平台之初,就赋予其完全开放的特性,这一方面降低了手机厂商的使用门槛,也便于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加入这一阵营之中。然而,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本来就是矛盾的,安卓平台并没有Symbian平台一样的第三方签名认证机制;应用商城过多,缺少对上架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的机制与工具。因此,在应用中置入后门程序也变得更加容易。

其次,谷歌当初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对系统的短信和网络控制能力很薄弱,一般的程序都能调用。谷歌实在想不到中国的SP增值业务会这么猖獗,并导致安卓在中国被恶意程序扣费和泄露个人隐私这么严重。

解决之道:如何杜绝吸费和隐私泄露

如何才能杜绝吸费和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再次发生呢?

一是要强化标准和监管。这方面,杨珉给出了三点建议:

去年年底,工信部已决定建立评估体系,对智能APP程序、内置软件进行评估和抽查,将第三方平台纳入管理,逐步完善备案、审核、监督、抽查等管理环节,督促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大自我清查,整治恶意APP暗扣费等现象。

二是要加强行业自律。

各个APP开发企业也要强调自律,不赚黑心钱。用户并非专业科技人士,往往并不清楚各种APP的使用说明,也很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吸费或窃取隐私的陷阱。

三是要培养公众的危机意识,避免上当。

在上述建议无法立刻起作用之前,安卓官方以及媒体应该对用户进行教育,避免上当事件发生。

对此,刘兴亮认为,用户也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对于一个安卓用户来说,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到谷歌官方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软件,官方的有审核,扣费程序难以通过,是最安全的。除了谷歌官方应用商店,其他的也必须要选择正规的渠道下载应用,如到运营商、知名手机品牌以及第三方的应用商店等。用户切勿轻信“破解版”、“完美修正版”等经过二次打包的手机软件、手机游戏、歌曲、音乐、电子书等,谨防其中埋藏手机病毒。

如果非法“吸费”和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不能解决,安卓平台显然将遭遇危机。在胡延平看来,谷歌现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诸多动作表明其正在收紧安卓平台。如果谷歌像苹果那样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建立自己的应用商店,那么谷歌将亲自上阵审核APP,到时第三方安全厂商和应用商店恐难以再继续“陪玩”下去。

快报

10:19

默多克修改家族信托控制权的请求据悉遭驳回

国债期货涨幅扩大,30年期主力合约涨1.00%

10:14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50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10:11

AI应用端概念股反复受追捧,神思电子20CM涨停

1至1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7亿元,同比增长11.1%

THE END
1.中国法律汇编app安卓版中国法律app 芒果tv app 抖音 爱奇艺中国法律汇编app 安卓下载、中国法律汇编app安卓版、中国法律汇编app、中国法律汇编app下载、中国法律汇编app永久会员、中国法律汇编电子版、中国法律汇编通、中国法律汇编免费版、中国法律汇编官方app、中国法律汇编下载、中国法律汇编app下载最新版、中国法律汇编app下载安装、广告手机https://m.liqucn.com/rj/264551.wml
2.法律服务app有哪些?法律服务软件哪个好?免费法律服务app遇到法律难题不知该怎么办?在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纠纷,这时候我们要合理使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对于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这种时候就需要通过法律服务app求助专业人士。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免费的法律服务app,为用户提供资讯以及一系列法律流程,帮助用户有效https://www.32r.com/zt/flfw/
3.民法典app官方下载正版民法典软件民法典app推荐民法典软件是小编为用户朋友们精心整理的民法典app推荐下载合集,为你带来最新的法律内容,里面的法律法规有着详细的分类,包含最高法颁布的全部法律法规大全及司法解释,提供收藏、书签等个性化功能,可以对法律常识内容进行保存,以文字信息、插图、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http://m.2265.com/k/minfadian/
4.民法典app官方下载民法典软件下载2023民法典民法典ios版 22.20M / 2022-01-27 / v1.1.1 iphone版 民法典app苹果版是一款能够让用户们在这里快速找到民法典相关的法律条例的手机软件,在这里有官方出品的民法典各方面的条例,让用户们能够找到非常权威的法律条文进行查询,让用户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和熟悉民法典 点击下载 http://www.downcc.com/k/minfadianapp/
5.自学法律app排行榜前十名偏玩手游盒子分享十大自学法律app排行榜前十名手机应用,编辑为您推荐手机自学法律app排行榜第一名到前5名到前十名的应用。找自学法律app有哪些、自学法律app哪个好用,上偏玩手游盒子https://m.pianwan.com/s/zj-2510581
6.“李逵”还是“李鬼”?揭秘山寨App的诈骗套路→数字化日益深入生活的今天,手机App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App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来了不法分子的“关注”,山寨App已经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工具之一,轻则植入广告、消耗流量、恶意扣费,重则盗取个人信息、网银、支付密码等,危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DE5NTkzMw==&mid=2651489523&idx=4&sn=2f6c509e938cdafb26d55eb3533452d6&chksm=f1de25fe5c1d7fdbb27ef3d9deea389bb4f654d3b1e57da352e5e573871d31741cf8d7b00f0a&scene=27
7.我在快手广告里下载了一个兼职app,后面有人联系我添加微信说是他们的法律分析:先要看看是单项冻结还是被双向冻结。如果是单项冻结,可以接收转帐,不能支出;如果是双向冻结https://www.lawtime.cn/ask/question_33507548.html
8.李跳跳跳过APP开屏广告,附下载地址李跳跳下载csdn李跳跳跳过APP开屏广告,附下载地址 最近,李跳跳APP宣布永久停止更新。据称,该应用导致了消费者权益的减损,被指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因此遭受某大厂的投诉,甚至收到了一封法律函件的威胁。面对压力,最终李跳跳APP选择了退出舞台。 李跳跳APP是什么?它又做了什么恶?https://blog.csdn.net/qq_36624086/article/details/132529629
9.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亟须法律惩戒升级“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仍是“打不死的小强”,至今仍困扰着消费者。https://hlj.rednet.cn/m/content/2021/07/15/9670766.html
10.记者下载100多款学习类App:针对幼儿的竟跳出色情广告!下载的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体验,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连日来,不少家长就学习类App问题向《法治日报》记者吐槽。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93850
11.全球网络安全政策法律动态(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将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科学技术部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建立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出境许可、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对外提供备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40930
12.20245看广告赚佣金变现APP定制软件开发4. 广告主投放广告 广告主可以通过看广告赚佣金变现 APP 的广告投放平台,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和投放渠道,制定广告投放计划。广告主需要按照实际的广告效果支付费用,如点击量、转化率等。平台会对广告主的广告进行审核和监控,确保广告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 http://105606663.b2b.11467.com/news/8335975.asp
13.全国12315平台热线办理进度查询 请登录 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投诉公示 企业服务 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认为经营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我要投诉 您发现违反 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 我要举报 您需要了解 市场监管有关法律法规 我要咨询https://www.12315.cn/
14.刷App为何总“不小心”点进广告?该如何整治解决?在有的App、平台评论区,广告的标识为“热推”而非“广告”。如一条广告写着“评论真的神了!”随后出现蓝色的跳转链接,只要用户触碰到,就会自动跳转到某购物平台。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当前对于评论区广告这一形式,广告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并未作出特别规定,鉴于当下各平台在评论区添加广告的行为http://frjs.jschina.com.cn/m/31007/202302/t20230223_7839042.shtml
15.治一治手机APP广告套路科技对于手机APP存在的广告乱象,并不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只不过现实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落实。治理相关乱象,首先需要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定,由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检查,提升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依法惩处。 前不久,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报告》显示,上海消保http://m.people.cn/n4/2021/0118/c157-14692596.html
16.App弹窗广告是否违法?专家这样说某些手机App,只要一打开,形形色色的弹窗信息就会扑面而来,有的是网购链接,有的是商品推送,想关关不掉,一不小心点进去甚至还会被自动下载某些程序。这种App弹窗骚扰用户是否违法?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护呢? 法律专家告诉我们,弹窗广告本身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形式,但是在《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721621109677451525.html
17.广告两字看不清关闭按钮找不着刷App为何总点进广告“广告”标识不显著、伪装“套路”用户的情况是否大量存在,涉嫌违反哪些法律法规,该如何整治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快充6分钟,续航200公里,新能源汽车上市了。” 北京市民王先生最近正准备买车,在浏览某App时看到这则“新闻”,立即点了进去,结果发现里面在卖汽车贴膜、坐垫、玻璃水等车辆周边产品https://www.zjwx.gov.cn/art/2023/2/22/art_1673577_58872786.html
18.云闪付APP或涉嫌虚假宣传诱导用户下载新闻频道而“双十二”作为年底最后一次大促,也让许多商家为之做最后的冲刺准备。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广播广告中听到一则消息——云闪付APP推出“一毛钱都不容易 12.12银联替你付一半”的活动,然而当下载注册该APP后,消费者发现,银联并非真能“替你付一半”,该广告涉嫌存在引人误解的内容,诱导用户进行下载并使用。http://news.youth.cn/gn/201812/t20181211_11810739.htm
19.APP广告业务法律监管及上市挂牌审核关注事项APP广告除了要求保证在法律层面上的规范,各大APP商店也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准则,以Apple Store为例。 根据本所经办的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834156)于2015年10月22日出具的《关于广州优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情况说明的回复》(广州优蜜移动科技有限公司系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广告载体通过嵌入到APP中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25/00/31930650_585709851.shtml
20.一款只有一个功能的APP,让腾讯破了防因此,在不少人看来,“李跳跳”们跳过的不仅是广告,还守护了大家的清净。 只是,道德上的正义不代表法律上的正义,“李跳跳”们的命运可能很难继续了。 03 “李跳跳”们的结局将会如何?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汪冰洋律师告诉PConline,从服务模式上看,如果这些跳过开屏的APP在用户安装后能够完全将开屏广告、弹出广告屏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60959
21.2023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整治APP广告“乱跳转”有了新标准 此次标准制定修订提出,一是强化明示告知义务;二是细化参数设置参值;三是保障用户选择权。明确未经用户主动选择同意,不得强迫下载、安装、打开APP,不得使用欺骗误导用户的图片、文字和链接进行页面跳转或使用第三方APP。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 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强调网络与信息安https://www.eet-china.com/mp/a27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