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本文从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工作的调查研究入手,针对我市检察未成年人法治保障工作中的成效、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从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我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
近两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开展实践创新,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多发的社会治理难点问题,探索实施保护未成年人“未”立方工程,统筹履行检察职能,加强司法保护,建立多维“融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将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共同构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实现涉案未成年人100%教育矫治、100%综合救助。无锡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7个基层院全部跻身“全国青少年维权岗”行列,11个案例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获得全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2022年12月,“未”立方工程在全市政法工作创新项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入选2022年“儿童友好十件实事”,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融合四大检察,敞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大门
一是做优未成年人刑事检察。2021年以来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起公诉460人,对205名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司法救助,开展心理疏导1420人次,对152名罪错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并开展精准帮教。
二是做强未成年人民事检察。发出《督促监护令》和《责令家庭教育指导令》133份,支持撤销监护权、追索抚养费等民事维权案35件。
三是做实未成年人行政检察。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5件,江阴市院针对一名7岁非婚生儿童无法入学的困境,督促职能部门解决“黑户娃娃”的户口登记问题,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融合“六大保护”,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立体网络
一是融入学校保护。落实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责任制,114名检察官受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协助开展法治教育、学生保护、预防犯罪、安全管理等工作,组建“法律志愿服务队”,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560余次,推出“温馨说法”“澄爱护苗”等系列法治宣传产品,宜兴市院青年赋能计划探索职校生临界干预模式获评宜兴市法治建设优秀奖。与市教育局连续3年开展“普法E课堂”,微电影《做一个阳光的我》荣获全国检察宣传月最佳新媒体作品,防校园欺凌公益宣传片登上“央视频”,并获2022年无锡统一战线短视频大赛三等奖、网络人气奖。
二是融入家庭保护。联合妇联、法院、公安共同打造全市家庭教育“矩阵”,建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践基地21个,链接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构26个,对450组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250余次,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家有儿女?幸福满屋”家庭教育项目获评无锡市青年志愿优秀服务项目,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获得省检察院、省妇联肯定。
三是融入网络保护。2021年以来全市两级检察院起诉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40人,办理网络保护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3件。成功督促拥有近5000万次下载量的“会玩”游戏APP所属公司完善管理制度,有效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针对“抖音”平台存在大量以游戏为幌诈骗未成年人钱财的虚假信息向其公司发出《刑事风险提示函》得到有效回应。深入校园开展网络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主题宣讲54场,引导未成年人科学、正确用网。
五是融入司法保护。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到100%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从重从严惩治暴力伤害、性侵、虐待未成年人犯罪34起,并建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委托专业心理治疗师、临床医师协助参与办案,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影。依法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开展法律援助80人次,安排法定代理人亲情会见83次,适时邀请合适成年人到场22人次,封存犯罪记录61人。
(三)融入“市域治理”,厚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沃土
三是运用智慧监管平台。全市两级检察院建有“惠佑?未来”“护未小滨”等数字化平台9个,通过平台开展数据监测和线索排查,实现早发现、早治理,助力解决内外协作配合中信息流转、工作衔接、远程监督、快速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创建工作还比较粗放。二是涉未成年人民行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三是典型案例培育、特色品牌工作的影响力不足。四是未成年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五是没有充分发挥“五老”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的作用。以上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三、促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措施
2023年,全市检察未检部门和关工委、要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希望寄语,把精神实质贯彻到工作谋划、执行落实、成效体现中,确保未检部门和关工委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刻认识新修订的“两法”给关心下一代未成年人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确保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规定、新职能、新要求在检察未成年人工作中全面得到落实。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
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对待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落实百分之百提前介入、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等制度,依法从重从快批捕、起诉,加强法律监督,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涉罪未成年人,用足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缓刑建议,充分发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预防和矫治功能,依法应用尽用,以最大努力争取最佳效果。
(二)积极开展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工作
(三)以“数字未检”建设推动未检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数字未检”理念,积极探索未检办案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工具,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四大检察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强化数据共享共用,探索构建更多的实用性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筛查、比对、碰撞、分析,及时发现批量监督线索,解决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拓宽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未成年人检察监督新路径,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惩防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社会公益、促进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持续加强两级院未检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
主动适应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加强政治引领,全面贯彻、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开展思想大讨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动力。着力提升专业素能,利用同堂培训、专业辅导、专题研讨、业务竞赛等方式,引导未检检察官当好精通四大检察业务的“全科医生”。加强对全市未检工作的统筹推进,注重对基层院未检工作的指导,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捕率、不诉率、附条件不起诉率不断提高的形势要求,完善相应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未检工作要求的过硬队伍。
(五)着力提升无锡未检工作特色品牌影响力
深化“一案七查”“未立方”等未检工作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多维“融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细化落实。以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指导、法治副校长、未成年人综合救助等工作,加强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协作机制的探索,加强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努力形成无锡经验和无锡样本,深度挖掘典型案例线索,有计划地培育,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
(六)进一步完善两级院关工委队伍建设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网络支持:无锡移动安全支持:江苏骏安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