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争议条款的解释规则与司法认定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当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内容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理解,且两种理解指向完全相反的裁判结论时,应如何认定?司法实践中,对于有争议的合同条款的解释与适用,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不断探寻的过程。法官应立足于合同文本本身积极探寻合同目的效果,综合运用各种解释方法对合同争议条款进行符合缔约真意和双方利益的解释,使得解释结论具有合理性及合目的性。本文结合一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该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案情

顾某某、王某某之间有借贷关系。2007年8月,顾某某将一张金额为150万元的支票交予王某某,王某某兑付后将50万元转还顾某某。王某某向顾某某出具两张落款日期均为2007年8月20日的借条,其中一张借条“今借到顾某某支票壹张,金额壹佰伍拾万元正。其中伍拾万元本周划给顾某某,余壹佰万元正用至月底。”另一张借条“今借到顾某某人民币贰拾万元正,本周归还。”其中“本周归还”被划去。

2008年6月6日,王某某和朱某某出具《承诺书》一份,“今由王某某欠顾某某现金人民币壹佰贰拾万元正,在下星期四不到位,支票可以进账,造成一切后果由王某某、朱某某贰人负责。”王某某将一张金额为120万元的支票交付顾某某。

后顾某某未能兑付上述支票。王某某、朱某某在顾某某2007年12月19日卖出股票成交明细下方承诺:“以上股票交割明细经核对无误,因我们未能兑现2008年6月6日承诺,造成顾某某股票平仓价差损失……如股票价格上涨,赔偿价差损失……”。

2008年8月29日,王某某、朱某某共同出具《还款承诺书》一份,言明:“因欠顾某某人民币壹佰柒拾壹万元正,现承诺2008年9月3日归还贰拾万元正,余款2008年9月10日前如数归还。如违约,每月付伍万元人民币罚金。”

2010年8月29日,王某某在2008年8月29日《还款承诺书》下方空白处载明,“2010年9月底先还人民币捌拾万元正”。

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间,王某某先后向顾某某转账54万元。

2019年3月,朱某某死亡。朱某某共有妻女、父母等4名继承人。

顾某某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王某某、朱某某的4名继承人共同归还借款本金100万元、利息42万元,并共同支付逾期利息,以本金100万元为基数按年利率24%,自2011年9月1日起计至实际清偿之日止。

裁判

一审法院判决,王某某返还顾某某借款本金46万元及利息,朱某某4名继承人在继承朱某某遗产范围内承担共同还款义务。

顾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上海二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顾某某不服二审判决,向上海高院申请再审。上海高院指令上海二中院再审本案。

上海二中院再审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一、双方对借款的利息有无约定;二、《还款承诺书》中每月付5万元罚金的性质;三、王某某已归还的54万元的性质。

关于双方对借款的利息有无约定。2007年8月20日的100万元借条中未对借期内的利息进行约定。至于王某某、朱某某在顾某某2007年12月19日卖出股票成交明细下方承诺赔偿股票价差损失,法院认为赔偿损失与逾期利息性质不同,不能证明双方对逾期利息有过约定。

本案所涉的100万元借款的逾期还款之日即2007年9月1日至王某某、朱某某做出承诺的2008年8月29日,双方对违约责任并无约定,亦无借期内利息以及逾期利息的明确约定。因此从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9月10日,应按照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计算利息。此后,王某某、朱某某承诺了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故王某某、朱某某应自2008年9月11日违反其承诺之日起按照年利率24%支付违约金。鉴于朱某某已经死亡,其生前债务应由其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予以承担。

综上,上海二中院作出再审判决,王某某返还顾某某借款本金46万元;以本金100万元,按照年利率6%,支付顾某某自2007年9月1日起至2008年9月10日止的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王某某支付顾某某违约金(按还款期内剩余的本金数,以年利率24%计算至借款全部清偿之日止);朱某某的4名继承人在继承朱某某遗产范围内承担共同还款义务。

评析

本案是当事人对于合同部分条款约定的内容产生两种以上不同理解并发生诉讼,人民法院探求当事人真实缔约意思,就争议条款的法律效力作出认定的典型案例。

对于双方《还款承诺书》中约定的“…,如违约,每月付伍万元人民币罚金”中“罚金”如何解释。一、二审法院认为案涉《还款承诺书》中“罚金”是刑法概念,并非民事主体之间可以约定的事项,即便顾某某对“罚金”的意义不甚了解,其作为有过从商、投资经历的民事主体,亦应知“罚金”与“违约责任”及“利息”是不同的法律概念,故不能就“罚金”作出各方存在利息或违约责任的约定,故一、二审对顾某某的该项主张未予支持。

1.合同争议条款解释的现实需求

2.一般解释方法的综合运用

司法实践中,在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往往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法官应立足于案件事实综合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及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对争议条款进行严谨客观的阐释,以期获得最佳的解释结论,实现案件处理的客观公正。具体解释方法如下:

首先,以文义解释为基础。从法律解释方法一般顺位来看,文义解释基于其对合同规范本身的着力点,其具有适用的优先性。文义解释要求尽量从合同规范表现出的一般含义出发来解释合同内容,解释的结论不应超出合同文本词句语意的“射程范围”。而且,文义解释对应着当事人使用日常语言中的一般含义,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所了解和认知,一般情况下,通过文义解释便能准确理解合同条款大部分内容,但仍有不少条款难以直接运用文义解释探寻当事人的缔约真意,在此情形下,需要借助于其他解释方法。

其次,以体系解释为支撑。体系解释是指将争议条款放置于整个合同框架之下,审查合同文本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的解释方法。基于合同目的一致性与条款连贯性,争议条款作为合同文本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条款必然存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法官不仅要从合同的词句含义对争议条款进行解释,还要将争议条款放在整个合同体系中进行整体评价,这样能有效弥补文义解释的局限性。

最后,以目的解释为印证。目的解释是指解释合同时,如果合同所使用的文字或某个条款可能作两种以上不同理解时,应当采用采取最适合实现合同目的的解释。民事主体进行经济来往,签订合同均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效果,合同条款的文字化呈现是当事人为了达到合同目的的一种方式。按照合同目的解释要求,当表达意思的文义不清或条款之间存在矛盾,应在合同文本的语义射程范围之内的前提下,结合争议条款在合同中所处的位置,作出与合同目的相一致的解释。目的解释是从合同规范的文义出发,以实现合同目的效果为印证,进而阐释模糊或者冲突规范含义的一种逆向思维。司法实践中,目的解释作为对文义解释与体系解释得出结论的一种印证方式,其重要性已经受到了普遍肯定。特别是在疑难案件中,合同规范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在结合其目的时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说明。

3.本案合同争议条款解释的司法逻辑路径

一般情况下,合同解释的方法之间并无固定的先后顺序之分,各种解释方法的立足点和功能也各不相同。司法实践中,如果刻意按照一定次序进行顺位解释,不但显得过于僵化,也不利于探求当事人的真意。法官在具体案件处理中,需要综合多种解释方法,并遵循一定的解释逻辑,将目光在争议条款与法律方法之间来回穿梭,以求得公平合理的解释结果。

首先,根据文义解释,本案中,一、二审从合同词句的字面含义出发,认为“罚金”与利息、违约责任不仅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也有截然不同的法律含义。违约金与其他费用都属于民事范畴,而罚金却隶属刑法概念,不能由民事主体作出约定。司法实践中,法官较常适用的方法也是文义解释,若按照文义解释方法能够明确争议条款的内容,仍需要运用其他解释方法进行验证。若解释之后,争议内容仍无法明确或者存在漏洞;或解释结果明显不合常理或者造成利益失衡,则需要通过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目的进行再评价,即运用目的解释。再审认为,对于“罚金”的理解,需要结合《还款承诺书》的上下文进行综合判定,这是基于从文义解释判定当事人未约定违约责任,未能考虑当事人对于专业法律词汇的了解等现实因素,换言之,因限于对法律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客观条件,当事人缔约时所要表达的内心意思与词句本身外化的含义存在一定出入。但文义解释不应拘泥于所使用词句所代表的专业含义,从一般人理解出发,将“罚金”解释为“惩罚性赔偿金额”之违约责任并未超出“罚金”一词所承载的语义射程。

THE END
1.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就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答记者问本着确保被侵权人及时填补损害的宗旨,《解释》第25条明确,经公安等机关调查,在民事案件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仍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审理相关案件并确定相关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 问题八:您提到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有关“相应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QwNzcxMQ==&mid=2649991107&idx=2&sn=ec033c6a0989a6977173e731c6d2a144&chksm=89f4af1f66dd4ca9c20de1af05d2d3693cb8cc3720ea8055b683138094ee47ffd80c32e3764e&scene=27
2.今日施行!最高法发布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央广网北京12月5日消息(记者黄玉玲)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废止了根据原合同法制定的《合同法解释一》和《合同法解释二》,司法实践急需出台关于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司法解释。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清理相关司法解https://www.163.com/dy/article/IL7CQS2P0514R9NP.html
3.民间借贷最新司法解释,4倍利率限制取消,10大亮点逐一解读(2015年9二、司法解释原文及逐条释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5年6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8月6日 法释〔2015〕1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08/10/2726573_490271725.shtml
4.聚众斗殴司法解释原文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聚众斗殴司法解释原文”,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https://www.64365.com/zs/2799489.aspx
5.“公共机构”的解释及“国有企业”是否构成“公共机构”——“美国对华虽然法律原文是“in this Agreement”,上诉机构则认为是指“for purposes of the SCM Agreement”。比起“in this Agreement”(文字意义浓重),“for purposes of the SCM Agreement”在明确提示法律适用。关于法律原文“referred to”,上诉机构则认为是指“refers collectively to”。如果仅限于逻辑意义,这样的解释没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28.html
6.安全合规/法案31《数据安全法》原文及解读本条规定了《数据安全法》的立法目的。立法者阐明立法目的有助于人们理解立法宗旨,为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和进行法律解释提供指引和参考,以确保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公共利https://blog.csdn.net/wutianxu123/article/details/113730478
7.最高法今日发布最新毒品犯罪司法解释(刑五庭权威解读+司解全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发布会之答记者问网站链接://tv.chinacourt.org/12495.html 司法解释原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6〕8号 (2016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6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 https://weibo.com/p/1001603961604017394077
8.法律史解释(豆瓣)前言 第一章 法律与历史 第二章 伦理解释和宗教解释 第三章 政治解释 第四章 人种学解释和生物学解释 第五章 经济学解释 ··· (更多) 原文摘录 ··· ( 全部 ) 重构原始语的尝试,亦就等于提出修改亚利安法律的主张 (查看原文) Adiyat 2赞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720505/
9.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60余万件法律法规文件,来自《立法法》认可的权威文件来源,平均每日更新千余篇。是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网站,同时是目前国内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www.pkulaw.cn/
10.劳东燕: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方法与立场刑法视野既然法律解释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在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司法者便不能采取鸵鸟政策,消极地回避价值判断的问题。司法者对立法“不是一种盲目的服从,而是一种‘思考的服从’(ein 'Bedürfnis Bedürfnis')。不是要求单纯逻辑性地适用概念,而是要求一种考虑到利益评价……一种考虑到‘法律之精神与意义’的判决。”[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251188.htm
11.多少人算一户?一宅怎么定义?一户一宅最新法律解释!据悉,《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第一项是针对一户一宅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原文是这样的: 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同时拥有这处宅基地的整体面积不能够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可以看出,一户一宅有2个标准构成,其一是一户只允许拥有一处宅基地,与户口相关;其二是宅基地的面积需满足当https://m.loupan.com/yongzhou/news/202106/4381867
12.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收藏版)文件主要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与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文件,国务院及其所属政府部门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发布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与所属部门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国家最高审判与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制定发布的司法解释性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427265326586003968
13.企业破产法实施三十年周年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宝引证码】CLI.3.5468【详细】点击详细,链接到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查看法律原文。 【应用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发布的第一部开创性、系统性的司法解释。 该司法解释共76条,在司法案例中已被应用的27条,应用案例共有60例,应用数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636%20
14.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借贷案件民间借贷《规定》第二十九条原文: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是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二十九条当中对“其他费用”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在法律实践当中存在许多分歧https://www.fljg.com/baike/570785.html
15.兼谈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的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法释〔2024〕12号,以下简称“解释一”)已经于2024年9月27日正式施行。其中,对于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补充解释,为法院判决类似案件统一了裁判标准,避免错误适用法律的情况出现。 https://www.faxianlaw.com/cn/details/1289/f24b86548bf20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