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中适用法条时,遇多法律间存在冲突,如何掌握法律适用规则?规章立法法特别法律师事务所

我们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时常会遇到法与法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这种“法律冲突”既表现为下位法与上位法的“抵触”,也表现为同一法律位阶的法之间在内容规定上的“不一致”。“法律冲突”虽为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性原则所不许,但它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彻底避免的现象。

当发现“法律冲突”后,通常可以通过几种途径予以解决:

一是制定机关自我纠错,可以依法撤回、修改或废止该法律或法律中的有关条款;二是对制定机关具有监督权的机关对被监督机关行使监督权,如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权力机关对执行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其不适当的措施、决定和命令;三是通过法规备案审查机制,纠正违宪和违法的法规和规章;四是通过有权机关对法规的裁决,解决法律冲突问题。这些都属于由我国法律所设置的,旨在从根源上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机制。

法律适用规则是指,当法律之间发生冲突时,适法机关如何选择法律的基本要求。法律适用规则其实就是法律规范的选择规则。执法机关(机构)只有按照这些规则去选择和适用法律,才算是符合法治精神,否则,就属于适用法律错误。法律适用规则主要包括:

一是“高法优于低法”。法律有位阶之分,不同的法处于不同的法律位阶上。一个法所处的法律位阶越高,其法律效力也越高。

根据《立法法》第87-89条规定,我国的法律位阶结构是:宪法处于最高法律位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处于其次的位阶,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处于再其次的位阶,其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设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在上述法律位阶和效力层次中,如果下位法与上位法在内容上发生“抵触”,必须适用上位法。

二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立法法》第92条第一句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三是“新法优于旧法”。《立法法》第92条第二句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四是“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经济特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还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法律适用规则之间在应用中本身也会发生碰撞。这时,又需要有一种其他的适用规则加以解决。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高法优于低法”之间的碰撞。当一个作为“一般法”的“上位法”与一个作为“特别法”的“下位法”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就会遇到上述两个规则之间的冲突。这时,应当优先适用“高法优于低法”规则。因为“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只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法之间,不适用“不同机关”制定的法之间,更不适用处于不同法律位阶的法之间的关系。

2.“新法优于旧法”与“高法优于低法”之间的碰撞。当一个作为“旧法”的“上位法”与一个作为“新法”的“下位法”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就会遇到上述两个规则之间的冲突。这时,同样应当优先适用“高法优于低法”规则。因为“新法优于旧法”规则也只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法之间,不适用“不同机关”制定的法之间,更不适用处于不同法律位阶的法之间的关系。

3.“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与“高法优于低法”之间的碰撞。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或者,经济特区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时,其实变通法的法律位阶往往要低于被变通法,这时,“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显然与“高法优于低法”规则发生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唯一方法就是优先适用“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规则,因为这一规则本身就是由作为“上位法”的《宪法》和《立法法》所规定的。

4.“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新法优于旧法”之间的碰撞。当“新法”中的一般规定与“旧法”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必然发生“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新法优于旧法”两个规则之间的冲突。当出现这种状态时,就应当依照《立法法》第94条和第95条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交有权机关裁决。(该文摘自2020年10月28日《学习时报》)

THE END
1.刑法总则备考资料刑法的解释 学理解释、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学理解释是指法学学者和专家对法律进行解释的方法。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构对法律进行解释的方法。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解释方法。 缩小解释、平义解释、扩大解释、类推解释:缩小解释是指将一个概念、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限制在更狭窄,具体或特定的范围内。平义解释是指https://zhuanlan.zhihu.com/p/636137519
2.法学话语中的法律解释规则(上)律师在现阶段,我们反对在庸俗辩证法指导之下的带有实质思维倾向的法律解释,强调在解释过程中对形式逻辑思维规则的尊重,形式法治应该主导对法律解释方法和规则的选择,根据法律的思考是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现在人们把对法治既爱又恨的纠结心理,带进了对法治思维的界定,这甚至已经传染到了对法律解释规则的态度。我们的研究发现https://www.zfwx.com/wxqt/package/target/lisrea/5007.html
3.情况说明格式要求有哪些二、情况说明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情况说明是一种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文体,当单位或个人需要对某项工作或某一问题、某一事件向公众、有关部门或个人作出解释说明时,都会用到。 情况说明有用于个人的,如公务员个人情况说明、个人工作情况说明、入党个人情况说明等。也有用于单位的,如甘肃省康县卫生局2月15日发出的《关于康https://www.64365.com/zs/816745.aspx
4.审核陪审技巧及注意事项说明质量管理综合质量管理11、对于既成的问题证据(例如文件的规定的确没有执行的) , 切勿再辨解和争论、 强词夺理, 而应将其事实及时告知部门主管或经理、 陪审员,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四、 索取资料注意事项 1、索取文件或资料前需向对方确认, 以明确对方真正所要的东西是什么。 https://www.foodmate.net/zhiliang/guanli/170988.html
5.法理学法律意识法律解释方法在具体化不确定概念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得法官找到一条解决不确定概念的途径, 本文也仅仅是试图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入手, 解决不确定概念在个案中的适用问题。当然,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除了法律解释方法之外, 还有很多方法都可以适用于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 比如, 漏洞填补等等。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6y71mi7.html
6.《人民调解法》解读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方法有哪些人民调解工作方法是人民调解区别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标志之一。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包括调解的原则、调解的方式和调解的技巧等。 一、调解的原则 调解的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首先,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http://sft.fujian.gov.cn/sfyw/rmtj/zcfg/201804/t20180412_3228972.htm
7.新民诉证据规定中「预防裁判突袭」条旨释义与司法适用针对广大法官、律师及法律工作者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掌握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修订前后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原因把握并不精确的问题,潘华明法官结合自己的审判实务经验及参与司法解释修订的第一手资料,对该司法解释所涉100个条文进行逐条解读并根据章节做小结回顾,同时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613652798264836608
8.游走在规范与僵化之间——对金华行政裁量基准实践的思考首先,能否以及按照什么标准和方法归纳出若干个裁量标准,并得到执法人员的认同,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即便是退一步说,我们制定出了裁量基准,由于实践者认识的局限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解决方法的预测与穷尽难度以及解释的技术难度等,基准中必然还有不周全,还有很多不确定法律概念,还有很多无法精确解释和量化的问题。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