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刑律”还是“法律”,都没有现代“法律”概念所具有的逻辑和内涵。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

待到l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

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______。“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

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根据上述文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体制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3.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从法理原则到法律实践法律基本知识的内容是理解和应用法律所必需的,它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法理学、宪法、民商事法、刑法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法理学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和理论基础的科学,它为其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它涉及到权利与义务、正义与合意等核心概念,这些都是构建一个健康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部分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92190.html
2.法律概念的基本含义法律概念的基本含义 2小时前 法律概念的基本含义涉及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法律概念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法律以法典和律法的形式存在,明确规定了公民在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931411160938772139.html
3.常见法律概念解析从定义到实践应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是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包含了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原则和理论。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复杂的法律问题至关重要,而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来解决。 https://www.atqlinnvf.cn/tu-pian-zi-xun/377687.html
4.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概念》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法哲学著作之一,H·L·A·哈特通过《法律的概念》在语言分析的框架内挽救并重构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基础理论,回答了“法律是什么”这一法哲学基本问题,对当代法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此书后,笔者将在下文对书中内容及相关理论衔接作概述与简要分析。 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4/28/content_8990705.html
5.现代法律意识(精选十篇)姑且不讨论他说这话的目的, 单从周杰的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一些明星的法律意识也可见一斑。那么,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又如何呢?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而又将如何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呢?要想了解就须从公民法律意识的概念、意义等要素着手。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hoq7c6.html
6.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构件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构件 近年来,有关现代司法理念的论述,渐成法学界尤其是应用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同志多次反复强调“要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确保司法公正”,充分表明了司法界高层关于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对维护司法公正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那末,何为现代司法理念?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却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6/id/164647.shtml
7.概念法学及其当代意义概念法学是近现代法制史上功勋最为卓著的学派,它把西方绵延千年的自然法思想与近代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奠下了现代法律制度和法治大厦的最重要的基石。时至今日,任何进一步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是立基于概念法学的成就之上。 本文力图认真梳理概念法学的历史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029219.html
8.《法律的概念》:现代语言哲学转向下的分析法学(法律的概念)书评对于“法律是什么”用反论的方式给予回答,对于奥斯丁“命令说”的批判。奥斯丁将法律视为主权者的命令,前四章围绕着对奥斯丁的批判开始引入法律概念的分析。哈特在第一章着重介绍了三个复现的争议点之后建构一个模型。在建立模型树立靶子之前,哈特分析了各种祈使语句,首先是通过虚构了一个简单情形的“强盗情境”,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581139/
9.关于法律的认识论文12篇(全文)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词典里找不到权利、法治、民主、民法、行政法的踪迹,恰恰是因为我们在用西方的一套概念、范畴、原则和标准去衡量和寻找。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支配着我们思考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本身。不同的文明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en64a62.html
10.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七版第7版黄茂荣论法源法理法律概念规当当书墨飘香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 第七版第7版 黄茂荣 论法源法理 法律概念规定逻辑结构体系解释漏洞 9787561592076 厦门大学出版社》。最新《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 第七版第7版 黄茂荣 论法源法理 法律概念规定逻辑结构体系解释漏洞 9787561592076 厦http://product.dangdang.com/11638308855.html
11.严存生马恩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法律概念严存生 | 马恩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文章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法理学教授。 摘要:在马克思和思格斯的一生中,对法律的研究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却一直是关注的,也有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加上对法律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部分之间有内在的关系,因而在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652
12.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与“现代化范式”这场“法学解放”运动,经由对“法的本质”、“现代法律的精神”、“法治(依法治国)”和“法制现代化”等学术热点问题的讨论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46];而其间较为重大的学术成果则是“权利本位论”的形成。[47]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权利本位论”论者最初面对的乃是这样一个被他们视作“悖论”的问题:“1978年https://dzldnw.ias.fudan.edu.cn/c2/c1/c6294a49857/page.htm
13.张文显“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语义和意义分析综合以上语义和意义分析,可以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国家治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等政治法律话语体系中的“中国式”解读为“中国范式”。本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论述,都是在“中国范式”的意义上使用“中国式”概念。 二、作为理论范式的“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bjsfxh.gov.cn/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