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好,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法不可违》。我将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向各位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来自人教版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之心中有法,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本框题由“谁都不能违法”和“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是对上一框“走进法律”更进一步的解释,又为下一框“防患于未然”作铺垫,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和本人教学特点:
本人教学特点: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原则,通过感悟、体验、探究,让学生回归生活,提高生命质量。
三、说教学目标: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好公民。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法律概念学生比较陌生,不易区分。
五、说教法学法习法
本课法律知识多,理论性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典型案例、漫画、启发诱导和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好公民。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三个阶段。
(一)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生活中与违法犯罪有关的典型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教学:
1、案例分析,分组探究2、感知教材,质疑求索3、案例传真,探究解惑4、联系生活,以案说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醉驾的你》导入新课,目的是凝神、激兴、点题。
设计意图:由歌曲《醉驾的你》导入,了解违法行为必然导致法律责任,引出课题。
新课新学
活动一:案例分析,分组探究
什么是违法行为呢?多媒体显示视频:视频一:深圳女工梁丽捡到300万金饰未还,被调查。
【事件:2008年12月9号东莞某珠宝公司一名员工将一个装有黄金饰品的纸箱放在行李手推车上,深圳女工梁丽经过时看见手推车上的纸箱,并最终带回了家。后公安机关在其住处查获黄金首饰总重13599.1克,价值人民币2893922元。同一天,公安机关在梁丽的两名同事家中共查获黄金首饰819.78克,价值人民币172152元。
视频二:翻越护栏,交警来处罚【事件:交警在济南街头教育处罚市民翻越道路护栏。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违法行为。知道翻越护栏的行为本身就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属于违法。
多媒体显示漫画:
活动二:感知教材,质疑求索
情景一:“到此一游”情景二:“拾金而昧”情景三:“抢劫”
师:他们都是违法行为,但是造成的后果一样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多媒体显示表格,学生交流填写表格。)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
所属违法类别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的法律
一
较轻
行政违法
行政制裁
行政法
二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
民法
三
严重
刑事违法
刑事处罚
刑法
师:大家完成得非常好,通过填写表格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
师: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的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表格对比等活动形式,分析都是违法行为,但是造成的后果却不一样,让学生在探究中认知明理。
民事违法民事责任
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刑事处罚
(犯罪行为)
违宪行为
我们通常把刑事违法行为称为犯罪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什么是犯罪呢?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的?
看看两个“打人”的案例,看看它们有没有本质区别。
多媒体显示案例:
【案例一:殴打镇干部致伤治安拘留十日
案例二:未成年人参与围殴致人死亡被判10年
想一想:两个案例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同吗?它们所受的处罚相不相同?
教师讲解: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异同?
名称
一般违法
犯罪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较轻
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同桌讨论、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求索,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三:案例传真,探究解惑
什么是刑罚?刑罚的种类?多媒体播放药家鑫的案例。
思考:
1.药家鑫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药家鑫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
3.药家鑫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4.药家鑫的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探究以上问题。(教师作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案例,培养学生探究解惑的能力。
活动四:联系生活,以案说法
1.让学生“毛遂自荐”说说发生在身边违法犯罪的案例。
2.请同学们判别案例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
设计意图:可从课前学习小组搜集的案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组,上台展示,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回归生活,认真守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课外拓展,学法践行
我校为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准备开展一次法律宣传活动,请你参与:
1.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设计意图:学法践行,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好公民。
课堂小结: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警惕,增加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把课堂的气氛再次推上高潮,在快乐中结束新课。
含义
为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设计如下板书:
最后,我想用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本次说课,也与在座的各位共勉: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都来敬畏法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