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说课稿

基本信息

92分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份说课稿并提交。

一.说题目

本节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法不可违》。它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二.说设计理念和思路及教材分析

1.本节课课程设计依据: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版)》中“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本节课的结构及地位

本框题下有两目:一是违法无小事,主要要求学生要了解法律的概念、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二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尤其是行政和民事违法行为,树立遵章守法意识。本框为第五课的第一框,是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础阶段,既是对七年级法律学习内容的深入,又为后面法理及八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①认知基础。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的青春期,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极大的可塑性。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遇事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很片面,对法律、违法行为等内容了解不多,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产生偏差。

②身心发展。八年级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叛逆心出现端倪,同时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遇事易冲动,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了解较少。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2.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区分三大违法为行为;

3.了解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法治规则,加强自身法治修养;

2.增强法制意识,培养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精神,做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我将以下内容作为本节课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重点强调与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分;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本节课我将从情景导入、合作探究、达标训练、归纳整理,作业布置这五大部分进行本框题教学过程环节的说课。

(一)情景导入

在导入部分,我将运用多媒体播放,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抓捕贪污两亿多款项的处长赵德汉的微视频片段。

在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赵德汉的贪污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他最后会被抓捕进行审判?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赵德汉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他之所以被抓是因为其触犯了国家法律。

根据学生回答,我会适时点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谁都不能违法,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见《法不可违》,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行为。

(二)合作探究

本部分是本节课程的核心环节,我将通过精读文本,勾画批注;释疑解惑,难点突破;合作探究,强化重点三个环节,以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涉及违法行为的小事出发,结合课本内容,运用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材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本框题下所包含的违法无小事与警惕身边违法行为两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知识。

一、违法无小事

活动一(精读文本,勾画批注):认识法律,明确违法行为的含义

并在课本中勾画出法律为什么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这一相对简单的概念性问题。

我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行为准绳,因为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该涉事机长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呢?学生能够说出,比如,该涉事机长没有做法律规定必须做的事,或者做出了法律规定不应当做的事。

从而引出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活动二(释疑解惑,难点突破)违法行为的分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本环节是本框课程教学的难点部分,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案例镜头,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关于违法行为类别比较的表格,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理解,明确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个例子。

镜头一:崔某在学校操场捡到李某平板电脑不归还,法院判李崔某限期归还。依据我国物权法规定,捡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乘坐高铁时做出霸座、打闹等不文明行为,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三:赵某多次持刀抢劫学生,法院认定其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刑罚。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问题:三则案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我进行总结讲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让难懂的法律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明确民事、行政、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清晰辨别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三)(合作探究,强化重点)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遵章守法

本部分是本次课程的重点部分,我将通过两则时政热点案例,让学生明晰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树立遵章守法的意识。

1.行政违法行为

播放有关罗女士以等丈夫为由强制高铁发车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件行为的视频。

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罗某的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如果不惩罚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

点名请学生的回答,他们可能给出的答案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常见的还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护网、殴打他人等,需要承担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降级等;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我进行小结:看似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自以为小错,实则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比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

多媒体呈现某服装厂侵犯明星陈小春肖像权的案例。

请同学们结合案例及课本内容,指出案例中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对公众有什么指导性?

邀请小组代表回答,我进行归纳总结: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总则中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比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遵循自愿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我会进一步解释: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有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真实案例,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从而进行重点强化。

(三)达标训练

多媒体展示:成都9路公交特大纵火案成功告破,嫌犯已当场畏罪自杀身亡案件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张云良故意在公交车纵火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这是哪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找学生进行回答,我会解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情节严重程度不同。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遵守法律法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减少社会悲剧的产生。

(四)归纳总结

小结:找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最后我会提出希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行为底线,不要触犯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五)作业布置

我将布置以下作业:1.完成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相对应的练习册。

2.以四人为以小组以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为材料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形式,加深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我将采用思维导图框架式的模式,遵循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的原则,使得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一目了然。

(七)教学反思

根据课前预设性与课程中学生生成性问题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师职业成长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框架

THE END
1.77-1《走进法律》说课稿 第1篇 7-1《走进法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对应的课标内容p151.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内容)《走进法律》是人教版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中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是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设置本单元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通过法律特征的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75jq4o6.html
2.《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02.docx《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使学生了解法律是什么,形成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2、教材内容特点:基础性强,对比性强。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法律的特殊性、权威性,尊重法律。②能力目标: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0/1020/6123004125003011.shtm
3.培训师说课稿(通用6篇)篇2:培训师说课稿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师说》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本篇是新编高中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934e70w.html
4.最新思想品德说课稿八分钟(10篇)思想品德说课稿八分钟篇一 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宪法的基础知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http://cooco.net.cn/zuowen/1757193.html
5.政治学科说课初中《法不可违》说课稿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法不可违》。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的内容。本框题下有两个目题:一是违法无小事,这里主要了解法律的概念、http://nm.zgjsks.com/html/2019/msjq_0926/37876.html
6.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范文通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范文(篇2)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不良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掌握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培养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活活的重要性。https://www.liuxue86.com/a/4722642.html
7.优质课比赛9.1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2020《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一、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能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有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到法律,他们可能感觉神圣、威严,但很少能想到法律的规范、调节、保障作用,甚至有的https://m.zxxk.com/soft/28212168.html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范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析,我主要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课程标准本课程选用教材是2022年版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206060834.html
9.最新思想品德说课稿五分钟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8篇)思想品德说课稿五分钟篇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号考生。(鞠躬)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板书)。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设计、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地位与出处:《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高一年级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650685/
10.公司的经营说课稿(优秀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 《公司的经营》教案 1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200 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 标新课标基本要求 1、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http://www.yueduku.com/jiaoan/shuoke/105/10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