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典》对合同条款的理解规定三种解释原则
导读:
1.文义解释原则是基础,需要先了解所用词句的含义;
2.体系解释原则是从全部合同条款及构成部分的整体考虑;
3.目的解释原则则更侧重于合同目的的实现,包括确定合同用语的含义以及整个合同的内容。
4.还有参照习惯或惯例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1)当合同文字或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时,应参照交易习惯或惯例加以明确;
(2)在合同存在漏洞导致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明确时,也应参照交易习惯或惯例加以补充。
(3)诚实信用原则贯穿合同从订立到终止的全过程,解释合同条款时也需遵循这一原则。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与住所
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承受者,合同必须写清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及住所。
2.标的
这是合同权利义务执行的对象,需详细具体地规定标的的质量、数量。标的物质量可通过有关规则及方式推定,而标的物的数量为主要条款。
3.质量与数量
标的物的质量需订得详细具体,而标的物的数量也应准确无误。质量若能通过有关规则及方式推定,则欠缺这一条款也不影响成立。
4.价款或酬金
价款是取得标的物所应支付的代价,而酬金则是获得服务所应支付的代价。价款和酬金的支付方式需在条款中写明。
5.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
履行期限可规定为及时履行、定时履行或分期履行;履行地点是确定验收地点的依据;履行方式涉及物质利益,需在合同中写明。
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若能通过有关方式推定,则合同即使欠缺它们也不影响成立。
6.争议解决的方法
解决争议的方法包括仲裁条款、选择诉讼法院的条款、选择检验或者鉴定机构的条款等。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也是争议解决的方法的条款。
解决争议的方法是合同中非常重要的条款之一。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合同中存在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1.和解和调解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方式,而仲裁和诉讼是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
2.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该协商确定选择何种争议解决方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3.如果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还需要约定仲裁机构和仲裁规则等具体事项。
4.如果选择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则需要约定诉讼法院和管辖权等具体事项。
5.在合同中还可以约定其他的争议解决条款,例如协商解决争议的条款等。
这些条款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争议解决方式不明确而产生的纠纷。
合同条款的解释涉及多个方面,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或困惑?请在法律快车留言,我们会尽快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