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学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术论文是指作者针对某些学术问题而写出的具有自己见解的论文。大体可分为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学术论文写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要求作者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要有长期的积累,占有大量的资料,熟悉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经过作者的考察与思考,萌生或发现研究某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方法,或某一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新应用等,作者将其归纳整理,形诸文字,即为学术论文。”(张治国:2003)
学术论文写作一般是由命题、运思、立论、证明、指谬、反驳、征引、结论等环节构成。命题也就是选题,它是论文写作的开始环节。
一、选题
另外,论文题目还要处理好前与后、大与小、冷与热、熟与生四个关系。一般认为,论题决定着科学研究方向,但实际上,却是科研的主攻方向决定着论题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感到先研究后定题易,先定题后研究难,没有对某个学科领域或某个学术问题的深入钻研,没有在钻研中形成较系统的论点,定题时就难免举棋不定。论题的选择应在对一个学术问题的认真研究之后,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选择论题不可太大、大泛。摊子摆得大,难免力不胜任,而且重点不突出,写起来也分散精力。选题应避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今天对这个方向某个论题感兴趣,明天觉得那个方向某个论题也很有兴趣,随后换题目,改方向。通常初学者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此外,笔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当前研究现状和研究主流列出了一些可供从事研究的初学者参考的题目、方向:
1.某一时期外国作品的汉译及影响。如:20世纪中期前外国作品的汉译及其影响;2.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件建构;3.中国大学翻译教学:理念与实践;4.现有翻译教材对比研究;5.基于大型英汉对应语科库的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平台;6.翻译学体系建构研究;7.翻译哲学研究;8.翻译与语言学;9.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10.文学作品翻译对比研究;11.翻译家研究;12.翻译史研究;13.翻译辅助工具研究;14.翻译政策研究。
二、行文规范
论文致谢范文(一)
感谢肇庆学院四年来对我的辛苦培育,让我在大学这四年来学到很东西,特别感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领导、老师们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让我得以在这四年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在此,我还要感谢在班里同学和朋友,感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给我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
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在本系统开发中给予我悉心指导,从系统开发到结束中过程遇到很多困难都是他给我鼓励与指引,使我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将系统做完成,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
论文致谢范文(二)
这次的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x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莫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x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x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
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舍友与同学们,感谢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感谢肇庆学院,特别感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四年来为我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谢谢!
论文致谢范文(三)
我的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香平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班主任牛永斌老师,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暨南大学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在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研究生有四个必须准备的本子,这些本子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比较好的运用在学术论文的创作之中:
第一、实验记录本,因为很多的研究生都是需要作实验的,作实验不能做完就结束了其实还是因该有一个记录的好习惯的。
第二、想法记录本,因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或者是在我们看文献的时候,总是会不期而遇一些比较巧妙的心思,尤其是一些出现的好思路,这些思路和想法就是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非常好的线索,这样的想法是应该被记录下来的。
第三、专业概念的记录本,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概念都熟记于心的,这样就是需要随时进行记录了。
2进修医生、委托培养等期间论文写作的著作权
归属进修医生、委托培养期间,因进修或培养单位无论在技术水平、科研条件还是患者资料等方面,均较原单位有突出的优势,因此作者在此期间会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进行科技论文创作。医学,除署有作者姓名外,一般均署有作者单位的名称。医学论文绝大多数属于作者职务作品,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理解,其署有作者单位名称,主要体现作者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方便联系作者,另外在客观上也能反映出作者单位的学术水平。由于原单位对论文等有一定要求,或为了在原单位升职、毕业等原因,因此往往会将论文上单位署名为原单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很多著作权问题往往被忽视。《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医学论文的创作人,创作人的单位,或其他组织(团体)均具备著作权人资格,可同时作为著作权人。《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两个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3著作权归属界定后的解决方式
3.1研究生毕业论文
3.2已在英文期刊发表后再向中文期刊投稿的情形
3.3进修医生、委托培养等期间论文写作的著作权归属
3.4已发生侵权问题的解决方式
4小结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摘要: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范式对话,环境法与民法二者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其原因在于民法所采取的是个人主义范式理论,而环境法所采取的是整体主义范式理论,因此二者之间自然就会存在着差异性。由于当前环境问题的突出,致使法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实现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自身的范式危机也是构成当前实现二者对话必要性的深层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法学与民法学产生的动因,然后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目的与功能,再次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内容与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与重构提出对策,即以“公序良俗原则”为整合与重构二者之路。
关键词:环境法学;民法学;范式整合;个人主义范式;整体主义范式
一、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产生的动因
(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二)民法典立法的推波助澜
(三)环境法学探索者的推波助澜
二、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环境法与民法对话的可能性
1.二者同属中国的法律系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共存于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其立法的本质属性、目的以及意义等在大体上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因此,环境法学与民法学之间是以共性为基础的,因此,实现民法学与环境法学的对话,只是基于学科设置不同而进行的分领域研究。
2.二者的历史渊源
3.二者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选择
针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之间的冲突问题,其根源并不属于正确与否的判定,而仅仅是在二者中的选择问题。构建二者之间的对话的根本在于集合二者的力量以更好的解决当前社会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从而在完善各自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所面对的是民法与环境法,解决时所面临的是选择谁的问题,是到底以何种法律手段来确定解决问题方案的抉择。
(二)环境法与民法对话的必要性
二者实现对话的必要性总体来讲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当前“挑战与危机”,其挑战是来自当前社会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而其危机则是来自于民法学危机与环境法学危机。对于其所应对的挑战是实现二者对话的根本动因,而关于二者所存在的危机的本质为理论研究范式危机。
1.理论范式概念
所谓的范式指的是:由从事某一特定学科研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内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1]。当前,在国内学术界对于范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因而其内涵已经远远的超出最初库恩所赋予的定义,具体来讲,当前范式所指的是涉及到一个学术共同体时,学者们所构建的共有知识假设、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价值标准,还包括了人们理解世界的知识体系。
2.环境法学范式危机
理论范式概念的诞生来衡量我国法学理论学科,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当前其尚未建立属于自身的理论研究范式,这就证明了环境法学范式危机的存在。之所以说当前中国环境法学尚未构建自身的理论研究模式,可从以下实例找到原因:蔡守秋教授提出“调整论”在环境法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对整个中国的法学界的影响也非常大。此理论的提出就充分的证明了中国环境法学尚未形成理论范式体系。但是,并不能因为中国环境法学尚未建立自身的理论范式,就片面的认为中国的环境法学就是弱势学科,事实上,范式危机存在于当前中国各法律学科中。3.民法学范式危机
4.范式的整合
实践作为理论存在的根本,是理论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素。因此,不管对范式危机承认与否,都应该使理论还原于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并通过实践来使其“羽翼丰满”,只有直接的应对社会真实问题的挑战,才能促使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环境问题当前就是社会中的一大问题与挑战,正是因为环境问题的存在才成就了环境法学的诞生,而同样是因为环境问题的日趋加剧,致使法学“绿化革命”的出现,这就充分的显现出传统的范式理论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而全新的理论范式正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构建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是理论打破重重危机并构建全新范式理论的最好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对话,能够使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各自的观念、立场等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实现二者理论重构的目标,也就是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与重构。
三、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与功能
(一)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在于:使二者能够明确界定自身的观念、价值等,从而实现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各自的理论范式的整合与重构。
(二)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功能
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功能为:拓展双方的视野、转换双方当前的传统思维模式、更新双方的方法、实现各自价值的重构。在二者对话的过程中,各自将原有秉持己见的思想意识进行转变,从而更新自身甚是问题的立场与角度,协调二者之间的对话,进而以对话互动的形式来促进各自的发展与完善。也就是在对话中,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实现了换位思考,通过转变自身原有思维来实现对原有未知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从而也就形成了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范式重构。此外,在实现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各自观念、立场以及价值等的重新认识与界定,从而在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对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四、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内容与现状
(一)环境法学――以民法力量实现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环境法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根源是民法,在最初的环境法学中,其所用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依据便是民法以及刑法,因此,民法对环境法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当环境法面临着某些环境难题时,以环境法的思维方式很难寻找到解决的途径,而转换到民法上,很多时候会“另有一番天地”,这就是民法学对环境学的影响。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因此,促使环境法也具备了相应的行政法特点,因此,其在表现上通常以禁止性的规定或者强制性的规范为主,从而使自身局限于其中,因此,“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立法模式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环境法立法界的共同呼声。而其中关于引进市场机制的观念,就是在环境法制度的制定上将民法的思维理念引入,以借助民法学的个人主义理论来实现环境法学理论范式的重构。
(二)民法学――环境问题给民法以及民法学理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五、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范式整合的途径――公序良俗原则
六、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民法学与环境法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研究探讨,从而为二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出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为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在范围上分界线的确定奠定基础。通过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产生动因、可行性与必要性、目的与功能、内容与现状的探讨,提出以“公序良俗原则”为整合与重构。
参考文献:
[1]陈新夏.康德的目的论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01):52-56.
[2]叶俊荣.环境问题的制度因应―环境法律与政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3]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二)数据的检索搜集与建库
三、统计分析方法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析
(二)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使统计数据趋于合理,本文对多作者合著的论文采取打折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多所重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标准:二名作者的分值划分为0.6和0.4;三名作者为0.6、0.25、0.15;四名作者为0.6、0.2、0.1、0.1;署名在第四作者以后的均为0.1。表6给出了2004—2008年最多的前40名作者。这40名作者近五年来一直活跃在会计研究领域里,他们当中既有对会计研究一生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学界大师、学术泰斗(如葛家澍、潘飞、盖地等),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李明辉、吴联生、雷光勇等)。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产作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如李明辉发表的论文始终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为主线,葛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始终以会计准则研究为主线)。
(三)作者职称、学历结构的统计分析
五、结论、启示与思考
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对近五年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可以作出以下结论,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简要结论
首先,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机构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发文量的93%);且高校间研究能力差距悬殊,总体来讲,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准强于财经类大学;此外,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其次,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高产作者中,大多出自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团队里;深入观察样本资料还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占总量的61%),其次是中级和博士研究生(占38%)。最后,基金论文与合著论文在数量和比例上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者成正比关系;合著论文的合作规模主要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合作,且合作形式多样化;基金资助的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金,自科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社科基金,但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
(二)启示与思考
第一,会计专业设置较久、会计专业教育层次齐全(学士、硕士、博士)的老牌财经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例外),其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几代同堂”[5]的现象。
第二,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值得重视!任何理论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很容易陷理论研究于“隔靴搔痒”的境地,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为数不少的会计实务界的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有来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的感受,应该比远离会计实践的高校研究者更容易出成果。同时,会计研究者也不能始终禁锢在书斋里,为研究而研究,应该深入到企业,就像教师深入到课堂中一样,这样会发现有更多的课题需要去研究,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对实务界和政策制定者有价值。
公示期间,如对以上人围论文有不同意见,可在本公告公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向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具体,以便调查核实。
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发展大道164号(武汉科技大厦10楼1012室,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
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9月9日
武汉毛条厂武汉毛条厂企业改制领导小组2010年9月10日
方正义:
根据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2010)阳执字第380号《民事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的协助请求事项,请你于公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武汉市汉阳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办理武汉市汉阳区凤凰岭4■2■2号的房屋过户手续。如逾期未来办理,我局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注销你所持有的阳200409762号《房屋所有权证》,并将上述房产的产权办理为刘应文、方正义两人共同所有,其中刘应文占45%份额,方正义占55%份额。
特此公告!
武汉市汉阳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2010年9月10日
公告
人称的非常规用法反映了使用者根据不同社交场合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接收者需要正确理解使用者传达的社交意图。学术论文中“是否选用人称代词能揭示出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在某一研究中的作用及表明作者与读者、同行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解释该语言现象,选择“社交指示语”来统一称谓。
一、语料收集和分析结果
本文从语言学、数学和机械领域共30种期刊上选取180篇学术论文。汉语语料搜索“我”。英语语料搜索“I”,“me”,“my”,“mine”,“we”,“us”,“our”,“ours”。结果显示汉语语料中仅语言学论文有3处使用第一人称单数,英语三个学科均有使用。汉语语言学领域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达到77%,数学领域和机械领域依次靠后。英语论文检索结果表明三个领域对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基本持平。
二、第一人称社交指示
本节结合语料讨论第一人称社交指示用法。
(一)第一人称单数
汉语仅在语言学论文出现三处第一人称单数的使用,英语论文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单数。
1.SofarasIcantell,neitherwayofthinkingisuniquelytargetedbyasignificantproblem.
2.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文体学的发展,因为我们所谓的文体学……
使用I强调作者本人的贡献,也体现作者承担个人责任的意愿,尤其是作者认为自己的陈述可能存在不足。目前提倡用“主动的”第一人称来进行论文写作使表达更加清晰自然,而国内学者依然避免第一人称以保持客观和谦虚。
(二)第一人称复数指作者
学术论文中经常出现第一人称复数作单数的情况,使用“我们”来指代自己。
1.另外我们猜测项链图的嵌入分布为强单峰的,并且其单峰点的位置为其不可定向平均亏格的上取整或下取整……
2.Wepresentthesolutionofcrackproblembyintroductionofasetofpotentialfunctions.
这些论文均由单个作者撰写完成,该种编者“We”的用法体现作者的谦虚与礼貌。田海龙指出“我们”表示“自谦的人际功能在汉语文化中有着牢固的根基”。同时亦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造成了移情的语用效果。英汉论文中该用法均最普遍,但英语不同领域的论文使用次数基本持平,汉语论文语言学使用最多。这是因为国内理工科领域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
(三)第一人称复数包含读者
语料中也发现第一人称可以用来指称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1.由于R一p互T一Q,我们有……
2.Furthermore,wediscussthefeasibilityofcreatingsuchamultina-tionalexposuredatabase……
上边的例子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创建了“共同处境”,将读者带入自己的思路,对学术语境下交际的成功产生积极作用。中英文论文作者对第一人称共称现象的使用差异不大。
(四)第一人称复数泛指
论文中也存在第一人称复数用来泛指的例子:
1.架构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反映我们的价值取向。
2.Itistruethatwhenwesignalourinferencesindiscoursewedonothavealwaysthegoalofpresentinganargumentationtosomeoneelse.
上例所有的第一人称复数均可换成“people”,该用法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英汉论文中该用法均较少,英汉语言学领域的使用均多于其他两个领域,汉语另外两个领域未有该用法。这可能是三个领域研究内容所致,语言学领域须更多讨论泛指的话题。
(五)第一人称复数指读者
英汉论文中均发现了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二人称即读者的例子:
1.Inthefirstcase(8a),whichisthemostfrequentlyfoundkindofenthymemeand—asweshallsee—themostinterestingasregardsculturalvariability…
2.我们知道,文学文体学主要系统研究文学语言和文学体裁。
(1)中意图是为了表达“你们将看到的”含义。(2)其本意是为了提醒读者作者很熟悉的理论,但作者避免使用产生距离感的第二人称,产生了拉拢读者的“移情”效果。该用法在英汉论文中使用频率均较少,汉语论文仅语言学领域出现,英语论文基本持平,体现英汉论文写作理念差异。
第一人称单数用法体现了作者负责的态度,在国外学术论文中逐渐提倡。第一人称复数四种用法避免了主观的单数“我”从而增加了论文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产生的移情效果让论文更具说服力。学术论文第一人称的灵活运用达到一些共同的社交功能,即论文的客观,谦虚和说服力。英汉论文对第一人称单数的使用差异巨大,汉语论文受东方文化影响几乎不存在该用法。
英汉论文三个领域在第一人称代词复数使用上差异较大。英语三个领域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基本相同,汉语论文中语言学领域使用最多,数学领域和机械领域次之,这是由于国内数学领域和机械领域坚持传统所致。英汉论文对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因素和写作风格导致,不同的领域的研究内容并不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因。英汉论文在第一人称使用上的差异是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文化因素制约着英汉学术文本写作风格。
关键词:科学引文索引;统计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
1引言
SCI、ISTP和EI是国际公认的3大著名检索工具,不仅具有文献检索功能,还具有对期刊和论文影响力的评估、科研成就的评价等功能,通过评价收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地区或机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力。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2011年购买引进了webofscience(SCI)数据库,SCI作为世界知名的3大检索工具之一,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难点问题,是衡量一个机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一所高校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情况反映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研究能力。定量分析了2003~2012年10年来的科技实力和发展趋势,以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科研决策及人才培养提供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的评价数据和理论依据。
2结果统计与分析
共检索到署单位名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作者发表的论文716篇,本次统计不包括本校人员以其他形式署单位名称发表的学术论文。
2.1论文数量分析
2.8论文主要国际国内合作情况
通过合作,可以更快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播到世界。研究表明,合作研究成果的论文一般比独立完成的论文要获得更多的引用,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我校科研人员参与发表的716篇SCI收录论文中有228篇通过机构间合作完成,占31.8%,合作机构达105个,合作国别有17个国家和地区。可见,我校科研人员国际国内合作是比较广泛。
3总结与建议
经过以上统计分析,近几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虽然逐年在增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从引文量来看,除去自引文献,实际被引的数量并不高,说明我们整体论文的科技水平还偏低,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3)继续加强国内外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提高科研水平。我校科研人员总体发文量与全国其他高校想比,数量和质量还相差甚远,我校现有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需要还不是很相称;其次,由于许多国外刊物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少优秀学术论文没有被该系统收录。主观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意识是有,但强强联合是不够的,没有通过国际合作这个大舞台大幅度提升自己科研水平的想法。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和认真分析我校的科研现状,进一步加强和鼓励教师们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术国际间的合作,产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努力提升我校整体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