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分类:从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一)号子
1、界定:又称劳动号子,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审应览》有关部劳动号子的最早纪录。
2、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3、号子的艺术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狂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长律、短律、平律)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二)山歌
1、界定:多在户外演唱,琼、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江浙山歌、四川山歌、云南山歌、湖南山歌)
①信天游:也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他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多以七字句见多,基本上使用真假声,歌词上句常用“比兴”手法,下句则是具体的抒情叙事,传代表作品《蓝花花》《脚夫调》
③花儿:也叫少年,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一代,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为野曲,其唱词特点有头尾齐式和两担水式,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有一百个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起伏大,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式。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
④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与江浙一带山歌的统称。音乐形式自由,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近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常见的有徵调、商调和羽调。代表作品江浙山歌《对鸟》
⑤四川山歌:曲调挺拔、坚韧,代表作川东山歌《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其中里面有一个“联八句”的山歌类型。
⑥云南山歌:既具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边远环境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代表作《赶马调》《弥度山歌》
⑦湖南山歌:具有高腔、平腔、低腔三种,代表作品《郎在外间打山歌》
3.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为田秧歌,主要用于插秧、耕耘等劳动中,但不受劳动的强度、速度、节奏的限制,以山歌体裁为主,又综合有号子和小调的题材因素。
(三)小调
1、界定:小调又称小曲、俗曲,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
2、种类:吟唱调、谣曲、时调
A.吟唱调:吟唱调包括儿歌、摇篮曲、叫卖调、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
B.谣曲:谣曲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等。诉苦歌的代表作品山西祁太秧歌《五头赶车》,吉林《盼晴天》。情歌的代表作品山东苍山《绣荷包》、四川宜宾《绣荷包》生活歌
C.时调: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具有严禁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时调的演唱一般都有乐器伴奏,基本旋律骨架大多稳定,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歌词,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感受,由于时调的这种弹性化的表现功能,使他常常被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所吸收,成为曲牌。
可分为孟姜女调、剪靛(dian)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秀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
①孟姜女调:江苏《孟姜女》,辽宁《送情郎》。
②河北深县:《摔西瓜》
③鲜花调:河南开封《花鼓调》
④银纽丝调:《探亲家》《会亲家》
⑤无锡景调:江苏的《无锡景》
⑥妈妈娘糊涂调:安徽《凤阳花鼓》
⑦绣荷包调:专指流行于西北华北地区的一种时调
⑧对花调:流传于西北华北的一首基本调。
⑨叠断桥调:河北昌黎的《茉莉花》
3、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曲式结构中最常见的对应式和起承转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