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0月26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准确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对2012年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进行了修改,起草了新的解释并广泛征求意见,历经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7次审议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3次审议后原则通过,将在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适时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等贪污案
二审宣判
改判李宁有期徒刑十年
日前,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及同案张磊贪污上诉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二审维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松刑初字第15号刑事判决第一项中对被告人李宁犯贪污罪的定罪部分和第二、第三判项,撤销该判决中对李宁的量刑部分,对上诉人李宁以贪污罪改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五十万元。
此前,一审法院判决:一、被告人李宁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二、被告人张磊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三、扣押的赃款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宣判后,李宁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李宁、原审被告人张磊犯贪污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鉴于李宁二审期间认罪悔罪,对上诉人李宁的量刑应予改判。根据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法庭遂作出上述二审判决。
刘杰等13人涉黑案
一审公开宣判
日前,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刘杰等13人涉黑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刘杰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串通投标罪、盗窃罪、行贿罪、挪用资金罪、妨害作证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12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4年至2年不等有期徒刑,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或处14万元至2万元不等的罚金。对各被告人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退赔被害人、被害单位或上缴国库。
域外司法
孟晚舟案再开庭聆讯
证人披露更多拘捕行动部署细节
日前,孟晚舟案在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再次开庭聆讯,继续由参与拘捕孟晚舟行动的加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交叉询问。加拿大皇家骑警一位警官在庭上承认,自己在行动前提出由边境人员先对孟晚舟进行所谓边境检查,再由警方执行逮捕。据悉,10月下旬及11月,法庭已数轮开庭,安排来自加皇家骑警和边境服务局的多名证人先后出庭,就加执法部门在拘捕孟晚舟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滥用的问题接受控辩双方盘问。本轮聆讯预计将持续多日。
又一美国法官阻止特朗普政府机构
实施TikTok禁令
据报道,日前,美国一名法官阻止了美商务部对TikTok的禁令。据悉,这已是第二名阻止特朗普政府机构执行TikTok禁令的美国法官。作出上述裁决的是去年由特朗普任命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法官卡尔尼科尔斯(CarlNichols)。尼科尔斯表示,美商务部发布有关TikTok的禁令“很可能超出”其法律权限,且“由于没有考虑明显的替代方案,其(商务部的)行事武断、反复无常”。为此,有关裁决禁止商务部在美境内对为TikTok提供数据托管、内容交付服务和其他技术交易的行为实施禁令。
典型案例
谭某不实言论诽谤法官案
基本案情
原告刘某与被告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确认合同无效一案,山西省平陆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作出民事判决。原告刘某不服,提起上诉,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后原告刘某又向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山西高院裁定驳回刘某的再审申请。在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原告刘某的委托诉讼代理人谭某(系刘某母亲)多次到法院,对案件承办法官进行人身攻击。
在山西高院驳回刘某的再审申请后,谭某不尊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为泄私愤,于2018年12月1日以“山西高院官官相互”的网名,在新浪微博上用实名方式发表对承办法官的诽谤性、不实性言论,并广发朋友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处理结果
典型意义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拥有崇高的权威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法院的生效判决必须得到尊重,法官的职业尊严不能随意蹂躏,法官的人身安全与生活安宁必须得到保障。网络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公民发表言论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诋毁法院、诽谤法官,更不得通过发帖、非访、舆论绑架等方式妄图给法官施加压力以达到非法目的,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惩罚。同时,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是平陆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切实保障了法官依法履行职责,为受到侵害的法官及时排除妨害、保驾护航,不断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和使命感。
12月9日
1959年——
中国政府抗议印尼反华排华
(网络图片)
1959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外交部长陈毅写信给印尼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严重抗议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活动,并提出全国解决华侨问题的三点建议:1.两国政府立即交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批准书,同时讨论和规定实施这个条约的办法;2.切实保护自愿保留中国国籍或选择印尼国籍而未获批准的华侨的正当权益;3.对流离失所或不愿继续居印尼的华侨,中国政府准备安排他们回国参加建设,希望印尼政府分期分批遣送他们归国,并保证他们归国途中的安全。
(罗法官微综合整理编辑)
原标题:《【法律早茶】新的适用刑诉法司法解释审议并原则通过(20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