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司法考试《国际私法》精英必做题11

2.甲国根据与乙国的条约,规定将其已给予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公民或法人的优惠同样给予乙国的自然人或法人。第三国是()。

A.给惠国

B.受惠国

C.最惠国

D.普惠国

【答案】C

3.采用血统原则确定子女国籍国家的夫妇在采用出生地原则确定子女国籍的国家生一子女,该子女一出生,就()。

A.具有双重国籍

B.无国籍

C.具有父之国籍

D.具有母之国籍

4.当事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其中一个是内国国籍,这种情况下国籍的确定方法是()。

A.以当事人最后取得的国籍为其国籍

B.以当事人住所地国家的国籍为其国籍

C.由法院确定当事人的国籍

D.以内国国籍为其国籍

【答案】D

5.《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规定对各成员国对作者的zui低保护期限为()。

A.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如作者难以确定,不少于作品发表之日起50年。

B.作者有生之年;如作者难以确定,不少于作品的发表之日起50年。

C.作者有生之年或作品发表之日起50年,以期间较长者为准。

D.作者有生之年,不论作品何时发表。

【答案】A

6.国有化的法令发生效力时,对位于境外的内国人的财产主张不承认其效力的学说是()。

A.刑法性法令说

B.法律关系本座说

C.最密切联系说

D.管理中心说

7.《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驰名商标()。

A.非经法定程序不受保护

B.国家之间签订协议后给予保护

C.所有人申请保护后给予保护

D.自动获得保护

8.对外国法人,我国以其()为标准确定其国籍。

A.法人住所地

B.法人管理中心所在地

C.法人主要营业所所在地

D.法人注册登记地

9.美国甲公司、日本乙公司、中国丙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合资设立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该企业()。

A.具有美国国籍

B.具有日本国籍

C.具有中国国籍

D.不具有国籍

10.一个人在国内有住所,在国外也有住所,其住所的确定方法是()。

A.以其内国的住所为住所

B.以当事人选择的住所为住所

C.以最后取得的住所为住所

D.依最密切联系的原则确定住所

11.依照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法人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某一外国法人到中国从事商业活动,应以哪一国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A.主要营业地国的法律

B.主要管理地国的法律

C.注册登记地国的法律

D.资本控制国的法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条第2款规定:“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我国给予外国人()的规定。

A.国民待遇

B.最惠国待遇

C.普遍优惠待遇

D.不歧视待遇

1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项是票据行为方式的准据法

A.行为实施地法

B.出票地法

C.票据债务人的属人法

D.付款地法

14.解放初期,我国对在华外资企业国籍的认定采用()。

A.资本控制说

B.登记地说

C.法人国籍说

D.法人住所地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

A.行为地法

B.船舶所有人国籍国法

C.船旗国法

D.船舶所在地法

16.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外国法人以其()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A.注册登记地

B.股东国籍国

C.营业中心所在地

D.管理中心所在地

17.最惠国待遇是指施惠国给予受惠国或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人或事的待遇不低于给予()或与之有同于上述关系的人或事的待遇。

A.受惠国

B.第三国

C.同盟国

D.其他国家

18.外观设计专利优先权的期限为()。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2条规定:“有双重或者()国籍的外国人,以其有住所或者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A.无

B.多重

C.相同

D.不同

B.《巴黎公约》

C.《伯尔尼公约》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THE END
1.法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非法占用安置归侨的农场、林场合法使用的土地,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退还;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非法侵占归侨、侨眷在国内私有房屋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退还;造成损失的,依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OTY1MTExMw==&mid=2247512577&idx=7&sn=2d0608640e78d50231e3e40649a230a2&chksm=fdd62f7413f2ee01fb1a371f933254d43b11c4bf2824db5e141fd8d2a90b5b3c2f8eba66cefc&scene=27
2.深度解析,移民过程中是否必须放弃原有国籍与法律规定的权衡2、法律解读:移民分为获得绿卡和入籍两种途径,持有绿卡意味着在外国拥有居住权,但仍然保留中国国籍;入籍则是成为其他国家公民,此时将不再拥有中国国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九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若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http://legal.kacled.com/2fc565670524.html
3.涉外民事诉讼范文7篇(全文)而立法者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却并没有这么做, 那就需等待在遇到具体的涉外民商事案例之时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 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答复或最高人民法院主动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将涉外代理中的代理这一概念进行细化, 甚至也可以对涉外代理这一概念以列举穷尽方式列明, 再加以兜底条款, 以明确全国各地法院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6tiwqm2.html
4.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新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施行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就管辖、回避、诉讼参与人、证据、期间和送达、调解、保全和先予执行及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进行明确的规定。就回避而言,明确了如果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则民事纠纷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并规定了对必须https://www.fljg.com/baike/194668.html
5.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1998〕23号 1998年 第十八条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https://www.5law.cn/b/a/falvzhuanti/xingfaquanwen/2013/0419/74338.html
6.无讼阅读“两高”最新发布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司法解释附司解为了严密法网,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时首次规定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席情况下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但因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制度设计,已有的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比较原则,法律适用存在较多困惑,难以满足办案需要。截止2016年底,全国法院共受理没收违法所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c2631abb-9d8e-4591-9bc0-68850eaa289b
7.★202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无忧考网202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专题提供202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资源。https://www.51test.net/sifa/msfjieshi/
8.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1998〕23号 199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89次会议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8年6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http://www.njccriminal.com/html/2017/state_1027/92.html
9.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18)外国籍当事人委托其监护人、近亲属担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被委托人应当提供与当事人关系的有效证明。经审查,符合刑事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派律师提供辩护。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的,应当由其出具书面声明,或者将其口头声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12/id/807064.shtml
10.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1998主要是指1998年1月1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机关《规定》)、1998年6月2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人民法院《解释》)、http://www.bjykyj.com/page170?article_id=5670
11.国际经济法网这类解释具有明显的立法性质,因而最引人注目也最遭人非议,不过它们在发布前,通常要征求各方面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意见。 4. 从司法解释的主体看,有些是由最高法院或最高检察院单独作出,有些是由它们联合作出,有些是由它们与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甚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作出。另外,许多司法解释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797.htm
12.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全文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全文 第一节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问题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已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将民法通则的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http://www.guangminglvshi.cn/h-nd-67.html?group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