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本周精选图书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附司法解释)》

内容简介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现行民事诉讼法在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后,在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三次修正后的第四次修正。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民事诉讼规则不断优化完善,对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审理民事案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3月22日,根据此次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决定》(法释〔2022〕11号)。

《读懂卡尔·马克思》

本书力求以轻松、活泼的风格,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作为顶天立地伟人和有血有肉常人的马克思,展现跨越历史长河、具有永恒魅力的马克思主义。

本书主要聚焦如何理解千年第一思想家、如何拧紧人生“总开关”、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如何占据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如何奏响理想与友谊交响曲、如何实现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七个如何”,呈现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观、爱情观、幸福观、求学观、金钱观、择友观、择业观“十观”,让读者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润物细无声的说理中走近马克思,与马克思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读懂马克思、追随马克思,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党员干部谈谈心——新时代弘扬好传统好作风》

国别史(修订版):《英国史》《法国史》《德国史》《俄国史》

《日本史》《以色列史》《印度史》

这套国别史,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7个国家的简明通史。作者均系世界史领域有深厚研究功底的资深专家、学者。图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属于通识读物,适合广大史学爱好者和在校学生阅读。内容始于远古,迄于当下,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各册都附有译名对照及索引、王朝世系、大事年表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信仰信念信心: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背景,深入论述了“信仰、信念、信心”学习教育的思想精髓、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仰、信念、信心”学习教育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和实践要求,更好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培养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辅导员的七项修炼》

本书由徐川等九位青年教师共同撰写。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通俗生动,使用大量案例,力求做到可读性、实践性和深刻性相统一。本书是广大辅导员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素养的优秀读物。全书共分为谈话修炼、管理修炼、表达修炼、科研修炼、理论修炼、网络修炼、规划修炼等七部分,既全面又有侧重点,论述深入透彻。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城市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县域发展》

两种书分别聚焦城市和县域的全面小康建设,以点带面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生活、勠力同心迈向全面小康的非凡历程,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

本书着眼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系统阐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要求和实践经验,力求体现学理性、规律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统一。全书共分为十五章,包括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指导、角色定位、理论武装、管理服务、文化培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实践育人、学生党建、学生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班级建设、精准思政机制与策略、队伍管理和自身建设等内容。全书由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知名专家和负责同志共同完成,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奎因语言哲学思想研究:自然主义视角》

本书从自然主义概念和内涵出发,以奎因语言哲学思想为切入点,尝试探讨语言的本质和意义。从心理角度看,语言是行为化的;而从物理角度看,语言是经验化的。奎因致力于构建一个完全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语言哲学体系,尝试概念的心理上溯和外界刺激的物理还原。无论是物理主义视角下的语言观,还是心理主义视角下的语言观,均把语言体系作为科学系统对待,均为物理输入和心理演算互动的结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与开发研究》

本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为切入点,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探寻档案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的坐标,结合机理分析和案例讨论,将档案化建设和数字化开发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并在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系统的框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作出贡献。

THE END
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籍简介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籍内容介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创作的法学著作,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出版,1981年作者在原版内容上进行修改再版。本书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其次是将中国古代由汉至清二千余年的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以察明中国古代法律由汉至清有无重大变化。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史https://www.maigoo.com/citiao/978787.html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豆瓣)《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欲将法律作为一门志业而研习者,无一不需回望中华法律在历史上走过的颠沛之路,以感悟流淌在现代法治血液里的本土文化基因。卓有洞见的法律史著作数目颇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无论是从内容的价值还是从方法论的启示意义上讲,都可谓入门之经典,故记文以述之 (展开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100-15065-1/
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20230330.doc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根据其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讲稿改写的.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家族;第二章:婚姻;第三章:阶级;第四章:阶级(续);第五章:巫术与宗教;第六章:儒家思想与法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7176651.html
4.院校信息现招收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人口学、文艺学、新闻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共13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达300多人,招生规模在西南地区科研单位中名列https://yz.chsi.com.cn/wap/sch/detail?schId=368459&categoryId=10462593&infoId=228164257
5.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分享最近我除了在读蔡东潘先生的《清史演义》之外,还在读任课老师让读的这本《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先生著),刚把第一部分家族这块儿读完了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定期分享,有意思新奇的会发出来让大家看看。闲言少叙,就此开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3099415
6.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库书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库 作者:瞿同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入库时间:2008-7-11 定价:24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专著,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34995
7.玲珑轮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将在公司股东大会及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公开就未履 行股票锁定期承诺向公司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道歉, 并将在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情况下 10 个 1-1-2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招股说明书 交易日内购回违规卖出的股票,且自购回完成之日起自 动延长持有全部股份的锁定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62100001897_23.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第二十三条 国家推动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制定商用密码国际标准,推进商用密码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二十四条 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开展商用密码活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商用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该从业单位公开标准的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9.课程人权宣言的起草与内容 宫素珍 ● 3.3 人权宣言的影响与世界人权观的形成 宫素珍 第四章 人权发展的中国道路 ● 4.1 东西方人权发展的不同路径 杜建明 ● 4.2 (4.2 )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权 杜建明 ● 4.3 (4.3 ) 中国人权道路的构成 杜建明 第五章 中国经济与社会权利发展的实践逻辑 ● 5.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f2f29a9e60d0f268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