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14本法学名著:一门法学经典阅读必修课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19四川

《法学名著导读》

“经典往往是对特定时代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集中表达,这种思考和表达因其承载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关怀而流传于世,经久不衰。经典阅读可以拓宽我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离不开经典。让我们重拾经典法学名著的精髓要义,去探寻无尽丰饶的法律思想宝藏。”

——《法学名著导读》

重拾经典法学名著精髓要义

探寻法律思想的丰饶宝藏

献给法学专业的你

一口气读完14本法学名著

一门经典阅读的必修课

全书遵循先总后分、先普遍后特殊、先理论基础后具体实践的总体思路,共分为“法学基础”“法的概念与法的方法”“中国的法与社会”三个板块,分别介绍了《利维坦》《联邦党人文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和国家》《民主与不信任:司法审查的一个理论》《道德原则与政治义务》《论法律》《法理学的范围》《纯粹法理论》《法律的概念》《法律帝国》《法社会学》《乡土中国》《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共14本法学经典著作。

“法的概念与法的方法”作为第二板块,主要包括对《论法律》《法理学的范围》《纯粹法理论》《法律的概念》《法律帝国》《法社会学》6本著作的导读。《论法律》是中世纪经院法学家阿奎那的重要著作。《法理学的范围》《纯粹法理论》《法律的概念》都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作,其中《法理学的范围》是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的代表作,这本书宣告法律实证主义的诞生。《纯粹法理论》和《法律的概念》分别是现代分析实证法学的两大人物汉斯·凯尔森和哈特的代表作,他们共同开启了20世纪下半叶法律实证主义的复兴。《法律帝国》是美国法学家罗纳德·德沃金的代表作,它系统批判了分析法实证主义,并提出了一种与之并驾齐驱的、针对法律的“建构性诠释”理论。《法社会学》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的早期代表作,这本书从功能结构理论出发分析了法律在社会中的功能,探讨了法律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法与社会”作为第三板块,包含对《乡土中国》和《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这两本著作的导读。《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这本书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形态的分析堪称经典。《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著名法学家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这本书对于传统中国的法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分析,对于了解传统中国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志铭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副主任于浩教授联合主编。

本书具体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朱明哲(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第一讲

姜峰(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第二讲

陈肇新(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第三讲

张志铭(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第四讲

张卓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第五讲

丁轶(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第六讲

杨天江(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第七讲

孙海波(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第八讲

张书友(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第九讲

于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第十讲

沈宏彬(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第十一讲

陈洪杰(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第十二讲

刘磊(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第十三讲

李德嘉(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第十四讲

主编介绍|

张志铭,华东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法律解释学》《中国法治实践的法理展开》等,译著《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合译)、《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独译)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哲社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曾获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

于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项目以及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曾获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等。

目录

第一讲《利维坦》导读

一、霍布斯生平和成书背景

二、霍布斯论人

(一)视觉策略

(二)照人画国

(三)知识与权力

三、进入国家

(一)放弃作为人的自然权利

(二)自然状态

(三)从国家诞生开始就预测国家的死亡

(四)合众为一

(五)国家权力问题的数学解决

四、国家的维持

(一)对主权者的反抗

(二)霍布斯的经济政策

(三)语言的运用

五、《利维坦》中的法律观

结语

思考题

拓展阅读

第二讲《联邦党人文集》导读

一、《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及其成书背景

二、《文集》的主旨

三、制度主义立场

四、立宪的人性假定

五、汇集民意的立法机关

六、强有力的行政首脑

七、专业的法院

第三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导读

THE END
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籍简介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籍内容介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创作的法学著作,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出版,1981年作者在原版内容上进行修改再版。本书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其次是将中国古代由汉至清二千余年的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以察明中国古代法律由汉至清有无重大变化。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史https://www.maigoo.com/citiao/978787.html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豆瓣)《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欲将法律作为一门志业而研习者,无一不需回望中华法律在历史上走过的颠沛之路,以感悟流淌在现代法治血液里的本土文化基因。卓有洞见的法律史著作数目颇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无论是从内容的价值还是从方法论的启示意义上讲,都可谓入门之经典,故记文以述之 (展开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100-15065-1/
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20230330.doc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根据其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讲稿改写的.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家族;第二章:婚姻;第三章:阶级;第四章:阶级(续);第五章:巫术与宗教;第六章:儒家思想与法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7176651.html
4.院校信息现招收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人口学、文艺学、新闻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共13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达300多人,招生规模在西南地区科研单位中名列https://yz.chsi.com.cn/wap/sch/detail?schId=368459&categoryId=10462593&infoId=228164257
5.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分享最近我除了在读蔡东潘先生的《清史演义》之外,还在读任课老师让读的这本《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先生著),刚把第一部分家族这块儿读完了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定期分享,有意思新奇的会发出来让大家看看。闲言少叙,就此开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3099415
6.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库书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库 作者:瞿同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入库时间:2008-7-11 定价:24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专著,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34995
7.玲珑轮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将在公司股东大会及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公开就未履 行股票锁定期承诺向公司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道歉, 并将在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情况下 10 个 1-1-2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招股说明书 交易日内购回违规卖出的股票,且自购回完成之日起自 动延长持有全部股份的锁定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62100001897_23.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第二十三条 国家推动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制定商用密码国际标准,推进商用密码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二十四条 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开展商用密码活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商用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该从业单位公开标准的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9.课程人权宣言的起草与内容 宫素珍 ● 3.3 人权宣言的影响与世界人权观的形成 宫素珍 第四章 人权发展的中国道路 ● 4.1 东西方人权发展的不同路径 杜建明 ● 4.2 (4.2 )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权 杜建明 ● 4.3 (4.3 ) 中国人权道路的构成 杜建明 第五章 中国经济与社会权利发展的实践逻辑 ● 5.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f2f29a9e60d0f268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