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20240321001934.pdf

【本节提要】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血缘关系有许多内涵相近但各有侧重的指称:

例如宗、族、宗族、母党、妻党、亲戚、家、家族……这些词语所涵盖的范围有

交叉又有区别。读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首先必须要清楚

这些词语的内部逻辑关系以及他是如何界定“家族”一词的。

2

1、关于亲属关系

瞿同祖先生认为,《尔雅》对于亲属关系做了较详细的区分:(1)宗族,即

父之党,(2)母党;包括母亲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堂兄弟和母亲兄弟姐

妹的子女,(3)妻党,包括妻子的父母、兄弟和姐妹。(4)亲戚,即“婚姻”,包

括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等。其中,“只有父亲方面的宗族才被认为是宗族,

而所有其他姓氏不同的成员则从属另外的宗族”。母亲方面的亲属,例如父母等,

都属于“外亲”。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标准可以由服制的轻重来体现。

2、关于宗、族、宗族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瞿同祖先生对于宗族这一概念的界定,宗族和族

基本同义,指的是父系家族。也就是说,宗族较家族更为狭窄,是以父系来计算

的属于同一祖先的男性成员的组织,排除了其中的女性成员,也不包括姻亲。这

里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着重强调“同一血缘,”第二是“男性成员”。瞿同祖先生

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这样说道:“以父宗而论,则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后

裔,都属于同一宗族团体,盖为族人。其亲属范围则包括自高祖而下的男系后裔。

以世代言之,包含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所谓九族是。以服制言之,由斩衰

推至缌麻,包含五等服制。”

3、关于家、家族

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瞿同祖先生既区分了“家”和“家族”两个概念,

同时也指出了二者的关系。“家指同居的营共同生活的亲属团体而言,范围较小,

3

通常只包括二个或三个世代的人口,一般人家,尤其是耕作的人家,因农地亩数

的限制,大概一个家庭只包括祖父母,及其已婚的儿子和未婚的孙儿女,祖父逝

世则同辈兄弟分居,则家庭只包括父母及其子女,在子女未婚嫁以前很少超过五

六口以上的。”在本书中,瞿同祖先生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家是作为独立的经

济单位而存在,其成员是亲属,共同居住、共同经营。

“自然历史上也有累世同居的义门,包括数百人口的大家,在这种情形之下,

同居范围便扩大及于族,家族不分了……”瞿同祖认为,“家族为家的综合体,为

一血缘单位,每一个家自为一经济单位。”

二、父权家长制在家族中的统帅作用

【本节提要】中国的家族是父权家长制。家中的首脑是家长,确定家长的原则是

父系。母亲因父而得母权,但由于妻从夫,在父权与母权冲突时,父亲的意志优

于母亲。在只有父母和子女的两代的家庭中,父亲是家长;在三世代的家庭中,

祖父是家长;族居的大家族的首脑是族长。家长在家族中对家庭成员有支配和控

4

制权,这种权力体现在经济、法律、宗教、主婚四个方面。

1、法律权

瞿同祖先生的所说的法律权,是指家长(包括族长)教化和处罚时的权力。

略有“家内司法”的意味。这种意蕴在族长的权力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包括生杀权、

送惩权与执法权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生杀权。书中说道:秦时君于臣、父于子是有生杀权的,到了后

世生杀权收归国家,但是到了元、明、清时期,法律又略有松动。若子孙不肖,

被父母杀死,免罪,即使是非理杀死也是无罪;而扑责时无心致死,无罪,非理

殴杀虽然有罪但罪轻;子孙违犯教令,虽非理殴杀,父亦无罪。值得一提的是,

关于“是否违反教令”,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只要父亲认定儿子是违犯教令,司法

5

机构既不会要求其举证,也不会对此进行调查,而以父亲的意志为标准,这也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权。

第二、关于送惩权。子孙不肖,法律除了承认父母的惩戒权由父母自行责罚

外,法律还赋予父母送惩权,父母可以请求地方政府代为惩戒。父母以违犯教令

为名将子孙送惩,法司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同样的,由父母主观认定子孙是否违

THE END
1.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通过民法典,中国法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界限,而且为解决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人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397202.html
2.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以下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种关系: 一、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体现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89016686096513364.html
3.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法律思想的变化;(二)法律内容和http://iolaw.cssn.cn/xspl/200311/t20031124_4587618.shtml
4.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中国人安土重迁,崇尚礼义廉耻。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奉行中庸哲学,具有艺术的天赋,强调在具体的关系中来解决问题。中华文化重视家庭,强调伦理,重视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具有家国情怀,强调社会和谐。这些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国人的独特性,同时也塑造了中国法治的主体性,是现代中国为世界法治贡献力量的源泉。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12831
5.《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本书将讨论家族、婚姻、社会阶级、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和意识形态对法律的影响(主要是儒法二家思想)。本书的第二个https://www.douban.com/note/736072610/
6.法律与社会关系网络——解读中国转轨经济中制度变迁过程的新视角非正式制度 社会关系网络 经济属性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SDDJ200705001012.htm
7.《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第一章家族上第一节 家族关系 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亲属关系只从父亲方面来计算,母亲方面的亲属是被忽略的,他的亲属我们称之为外亲,以别于本宗。以父宗而论,凡是同一始祖的直系后裔,都属于同一https://www.jianshu.com/p/065041e9707b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法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广泛听取、认真吸纳各级机关、广大公务员、社会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使公务员法的修改更能反映时代声音,体现实践要求,同时,进一步理顺公务员法与宪法、法律、党内法规的关系。 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修订公务员法有什么意见建议,具体是怎么处理的? 答:公务员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https://baike.sogou.com/v1655064.htm
10.《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史的人来说可谓是不可不读之经典著作。笔者初入法律之门时,曾读过梁治平先生的《法辨》一书,先生在《身份社会与伦理法律》一文中归纳了他读此书时归纳的两个命题:“第一,中国古代社会是身份社会;第二,中国古代法律是伦理法律。”在阅读前述书籍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9sf05.html
1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精选多篇)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荒唐的霸道 张之洞曾经说过:世运之明晦,人才指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运颓危,列 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中华现代学术的转型完成于该混沌时期,于 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https://doc.mbalib.com/view/ad9ec47d8abb0bb04a05dee078a7ce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