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律师解读维权谚语

1、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

解读: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后的信用工具。最后的工具都没有用了,还有什么东西有用呢?因此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法治之前提。

2、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解读:法律只帮助积极主张权利的人,而不帮助怠于主张权利的人。

因为诉讼是有时效的。及时主张,既便于举证,也便于控制事态。

而且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原则。你不去主张视为放弃个人权益。

3、一份不完善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解读:凡事拟个合同,发生纠纷才有凭据。否则,如果连个合同都没有,法官怎样断案?自己的主张又如何能够实现?

4、无保障的权利不是权利

解读:签定合同要写明违约责任,以使权利的实现有充分保障。如果没有此项规定,那么合同如果没有得到履行,权利人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5、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

解读:违法取得的财产和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不是依法没收,就是返还原主。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6、不了解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懂法律却不能作为托辞。

解读:不了解事实,可以说明你主观上不是故意的。许多场合可以免于处理或者从轻处理。但法律自从公布之日起每个人就有学习的义务。违法了,不能以“我不懂法”作为托辞。

7、享受好处者应承受相应的负担。

解读: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谁收益,谁就该付出相应代价,并承担风险。8、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

解读:合同如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必须履行,任何当事人都应按合同约定,认真履约。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9、法律不会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解读:法律既不能要求大家都做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能逼良为娼,叫大家学做小人。法律是以普通人的标准约束整个社会,便于普遍遵守。

10、口头表达随风而逝,书面文字阴魂不散。

解读:口头承诺虽受法律保护,但容易发生纠纷,也无法举证。还是形成书面材料便于约束双方的行为,便于保持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11、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没有丝毫力量的。

解读:徒法不足以自行。权力的分立、舆论的监督等等都是法治实现的必要环境。法治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等于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

12、任何人不得转让超过自己权利之权利。

解读:任何人都不能把月亮转让给别人。因为月亮根本不归任何人所有。同时,他人的权利不得处分。越权处分的行为无效。

13、私约不损公法

解读:个人之间的任何约定,不能违反国家强制性、禁止性的规定。比如工伤概不负责条款、运输毒品协议等都是不合法的。

14、获得利益的人负担危险。

解读:权利、义务是互相一致的。不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风险。

15、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

解读:法官只认证据说话。凡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就是法律认可的事实。但法律认可的事实未必就是客观事实。当没有证据证明你的主张时,不要埋怨世道不公。因为如不按证据说话,社会秩序将更加混乱,客观事实永远无法查清。

16、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

解读:当审理民事案件遇到法律空白时,就应该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判案。不能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而不立案、不裁判。但审理刑事案件则相反,要按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裁决案件。

17、法律条文的本意不容背离

解读:法律的本意就是立法的目的。因为法律乃是人类意志的产物,所以只有探求立法的本意才能掌握法律的灵魂,防止断章取义。

18、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

解读:民法上的沉默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同意。比如,别人以你的名义签定合同,你明明知道而不做否认表示的,视为你同意接受合同约束。继承开始了,你如不作出放弃继承权的表示则视为你同意接受继承。所以该出手时要出手,如果装沉默,适得其反。

19、无信任即无委托

解读:没有取得信任就不要帮人做事。因为委托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没有信任,你得时时揣摩委托人的心理,你就很难大胆地办事,为委托人谋取最大的利益。

20、两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不得对利益无涉的第三方不利。

解读:法律不允许当事人为第三者设定义务,不过为第三者设定权利是可以例外的。

21、债务证书在债务人之手时,推定该债务已清偿。

解读:债务证书正常掌握在债权人之手。债务人还债后应该将债务证书收回或者撕毁。如债务证书不在债权人之手,而在债务人之手,推定该债务已经清偿,债权人不得再向债务人讨债。

22、公法易逝,私法长存。

解读:公法如刑法、行政法等会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而私法如“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等精神将永远存在,不会因朝代更替而改变。

THE END
1.出现在中国法院裁判文书中的法律谚语法谚是民间关于法律的谚语,是民间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法律熟语。其具有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法律最直观、最朴素的认识,但同时也是法律最为人知、最高精华之所在。即使一些法谚已经流传百余年,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法律人辩明法理的依据,出现在裁判文书或著作中。https://zhuanlan.zhihu.com/p/508410557
2.知乎获高赞的法律谚语,你爱了吗?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法律谚语,亦称法律格言,乃谚语之一种,有如文艺作品之诗。 法律谚语经由作家的白纸黑字、长辈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的风序良俗代代相传,经过无数岁月的洗涤检验,已颇具合理性甚至真理性,精致而优雅,金科玉律,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读之趣味盎然。 法律谚语中蕴含着深入人心的法之理,而这朴素的法之理正乃法之灵魂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582081
3.中国古代法治谚语高中知识6.关于法律中国谚语 原发布者:鱼鹅sky 1.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道格拉斯 2.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4.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爱德华考文5.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01392.html
4.出现在中国法院裁判文书中的法律谚语: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违法行为“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违法行为中获利”是西方的法律谚语,读起来有些拗口,但大家都熟悉的中国谚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这句西方法律谚语是一样的道理。依上所述,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 (2017)琼0271行初75号 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违法行为中获利,作为违法行为后果的违法建筑,不能得到合法保护。“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86725.html
5.出现在中国法院裁判文书中的法律谚语之七:无救济则无权利出处:一句古老的西方法律谚语 释义:法律对公民权利规定的再完备、列举的再全面,如果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无法获得有效救济,那么在法律上的权利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国家的制定的法律在授予权力时,还必须建立若干种权利救济的途径,使权利被侵犯的公民,能够获得司法救济的机会。 https://m.sohu.com/a/713413580_121687424
6.下列有关法律的谚语中,涉及诉讼时效的是()。【单选题】我国第一部劳动领域的法律是( )。 A. 《劳动合同法》 B. 《就业促进法》 C.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D. 《劳动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的是( )。 A. 《中国人民银行法》 B. 《商业银行法》 C. 《保险法》 D. 《外汇管理条例》 查看完整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4a37bcd3b26342e4a60c82f040129469.html
7.粉笔课堂2024.10.09 19:00 - 20:00 李斌- 那些常见的法律谚语 2024.10.12 20:30 - 21:30 苏格- 跟随“悟空”打卡中国地理 2024.10.14 20:30 - 21:30 张晓- “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考点梳理 2024.10.17 19:00 - 20:00 武一凡 - 【综应C类】论证评价解题技巧 2024.10.18 19:00 - 20:00 王三石 - 【判断】https://www.fenbi.com/spa/pwa/lecture/645367/0
8.如何发现法理?诸如此类的有关法律的谚语与格言不胜枚举。为了便于理解传播,“法理”常常寄寓其中以呈现自身。然而,“理”总是动态的,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节奏”。[16]所以,正如不是所有词语和概念都承载“法理”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谚语、格言都承载法理要素,也不是所有的承载法理要素的谚语、格言都传递着现代法律精神。尽管谚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4223
9.吉林始笔试辅导“每日一练”(精炼解析)3.27. 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 B.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C.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 D. 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 8.在古代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https://m.jl.huatu.com/2014/0302/893132.html
10.最新事业单位考试A类职测真题7.下列有关法律的谚语中,涉及诉讼时效的是: A.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B.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C.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D.程序先于权利 8.此图显示了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部分版图,下列哪一事件没有发生在该朝代存续期间? 图片 A.法国大革命爆发 B.拜占庭帝国灭亡 C.麦哲伦船队环http://cooco.net.cn/article/85427.html
11.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志六、本志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的《地方志书质量标准》。用字用词执行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计量单位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发布的《量和单位》之规定为准;为便于表达和为世人所了解,部分使用市http://yysqw.gov.cn/43332/43334/54555/content_1448692.html
12.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攻略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http://www.dongyongedu.cn/n161229.htm
13.中公版·2018人民警察录用考试辅导教材:公安专业知识历年真题汇编6.“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这句法律谚语体现了下列哪一价值观念? A.坚持执法为民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服务大局 D.坚持公平正义 7.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调整的、以主体间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社会关系。下列行为中不能形成法律关系的是: A.交通警察纠正周多多闯红灯行为并处以罚款 B.孙一楠通过大麦网https://book.qciss.net/books/121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