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的修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联系

我国现行的“八二宪法”(即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修正。但就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联系性而言,后面四次的部分内容的修正较为重要。

二、1993年宪法修正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联系

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一定的修正。涉及的部分内容有:

(一)内容

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

2.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二)联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基本路线

1987年党的十三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并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且此次大会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容的首次提出。同时,在党的十三大上,也发展了在党的十二大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及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党和人民深化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坚定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故1993年修宪中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其实就是在以最高法的形式来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发展道路。

2.改革开放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在安徽小岗村开始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的进程,随后1984年我国的改革也从农村走向城市。所以,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在我国的整个改革开放中最早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探索。直到1993年,在其进行了十五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的到认可与发展,最终写入宪法,成为定制。

三、1999年宪法修正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联系

1999年宪法修正的部分内容有:

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后增加了“邓小平理论”、“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等;

2.宪法第六条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即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

1.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次党的大会上,我们党明确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深化了对基本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部署:例如在此次大会上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等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实践检验,在党的指导思想中最终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1999年修正后的宪法明确了国情、丰富了理论、并鲜明指出了我国的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过五年的努力,党和国家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对党领导下的经济建设也有了更宽广的思维与强大的自信。而后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2004年宪法修正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联系

2004年对现行的“八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内容涉及:

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2.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同时在2000年的时候江泽民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且这里的“本”“基”“源”就是指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且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中,将其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在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写入宪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

2.国歌

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了我国“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及“奏唱国歌的禁止性规定”等内容。我国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但是《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并不是与国旗、国徽一起进入。鉴此,《国歌法》也是晚于我国的《国旗法》《国徽法》。

五、2018年宪法修正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联系

此次修正是在2004年后,时隔14年对现行的“八二宪法”进行再次修正。涉及内容有:

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2.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位一体”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地位,形成我们现在的“五位一体”。且党的基本路线中关于我国发展目标在2017年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保持宪法、党章两者对国家各项事业指导的一致性,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添加了“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上增加“和谐”与“美丽”,使之与我国的“总体布局”一一对应,用于指导我国各方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我国的民族关系开始基本上结成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特点是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但是,由于1957年以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民族关系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进行民族工作的拨乱反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关系再次确立。

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首次提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2007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首次写入党的报告。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写入宪法。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四)代替标准 全人大[1982]5次+1999修正三 实施日期 2004-03-14 升版标准 全人大[1982]5次+2018修正五 作废日期 2018-03-11 发布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废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文字号 全人大[2004]2次 作废文号 全人大[2018]1号 条目备注 全国人大 查询链接 公开 全文 条目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https://www.18ben.com/index/tiaomuview/id/1153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八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受主席的委托,可以代行主席的部分职权。 第八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行使职权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主席、副主席就职为止。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82529&page=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本)(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第十八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https://fzfg.tit.edu.cn/info/1006/1122.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12/id/4700435.shtml
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04年3月8日【摘要】:<正>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经验,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根据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RE200406007.htm
6.我国宪法基本知识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及?2018年五次修改。 (二)宪法规定了那些内容? https://rst.guizhou.gov.cn/ztzl/pfzl/202112/t20211205_71917452.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0修正)中国法律检索系统2018-0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 2018-0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 2004-0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 2004-0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 1999-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修正) 1999-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 1993-03-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https://law.pkulaw.com/chinalaw/b5b870e651abcbb9bdfb.html
8.宪法将迎2004年后首度修改,以往历次修宪都改了哪些地方?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并于6月11日第七次会议一致同意将它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标志着宪法起草工作胜利结束。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随后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了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694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修订沿革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七项至第十五项相应改为第八项至第十六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修正版)(2004年03月14日发布,2004年03月14日实施,2018年03月11日修订)第六十二条 https://www.lawxp.com/wl/statuteInfo/Provision.aspx?iid=856518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2004年3月14日1 9 9 3 年3 月2 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1 9 9 9 年3 月1 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和2 0 0 4 年3 月1 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修正http://m.doc88.com/p-18533565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