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3年第4期要目立法法律刑法典合宪性司法赔偿案件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3年第4期要目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意见的司法功能及其限度

赵计义(1)

2.备案审查制度的合宪性审查功能及其实现

——基于历年备案审查年报的实践考察

秦文峰、李忠夏(14)

【数据法治】

3.政务数据安全的法律制度保障

苏宇(27)

4.论互联网平台恶意不兼容的司法认定

李扬、陈天佑(43)

【国家治理视域下环境法的新发展】

特约主持人:陈海嵩

5.国家治理视域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制度协同

陈海嵩(59)

6.国家治理视域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社会化拓展

薛艳华(70)

【学术专论】

7.象征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本土化构建

——以“1元索赔案”为切入点

黄禄斌(81)

8.著作权法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的限制

黄宇杰(97)

9.个别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条款的适用路径

叶小琴(109)

10.日本刑法法典化的限度控制、技术路径及启示

姜瀛(124)

11.美国暂缓起诉协议的价值基础与制度风险

胡铭、严敏姬(138)

【域外译文】

12.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与两种安全

[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著、陈璇译(150)

作者:赵计义(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备案审查;司法援引;审查研究意见;裁判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作者:秦文峰、李忠夏(山东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合宪性审查应具备认定合宪与违宪的双重面向,但目前备案审查中的合宪性审查实践却存在“看不见具体宪法依据”、缺乏违宪宣告等问题。随着合宪性审查制度政治功能的展开,合宪性审查本身所蕴含的“合宪”话语逻辑开始发生变迁,“慎言违宪”的政治逻辑趋向规范化。当出现实质违宪时,合宪性审查主体和审查建议提请主体都应主动作为,推动合宪性审查制度向显性化方向发展。对于备案审查制度合宪性审查功能的实现而言,首先应通过建立规范化和多元化的违宪评价方案、淡化违宪的政治责任等方式为违宪认定解压;其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合宪性审查建议筛查机制以启动合宪性审查程序;最后还应通过全覆盖的备案审查方式达到合宪性审查结果的普遍化。

关键词:备案审查;合宪性审查;违宪宣告;审查效力

作者:苏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政务数据安全面临网络攻击、管理缺陷、数据推理、灾害事故等主要威胁。我国有关政务数据安全的法律规范日趋完备,政务数据安全保障的制度框架初现雏形但也亟待完善。实践中,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受安全成本、技术能力、利用需求及管理水平四种因素的制约,需要革新政务数据安全保障思路,主要依托集约化、系统化的政务数据处理与安全保障平台,从组织性规则、程序性规则和技术性规则等方面推进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完善。

关键词:政务数据;数据安全;数字政府;风险防控

作者:李扬、陈天佑(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恶意不兼容;互联网平台;应用编程接口;权利本位裁判路径;利益综合衡量标准

作者:陈海嵩(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关键词:国家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制度协同

作者:薛艳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建立了以检察机关为唯一主体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呈现出环境治理主体“国家化”的制度表征。然而,多元治理应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要义,这要求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其中,尤其通过吸纳社会组织和公众,形成社会治理的协同效应,实现环境治理效能最大化。因此,应通过赋予社会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权的直接路径,以及社会组织和公众行使举报权的间接路径,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社会化拓展,探索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路径。具言之,我国应确立社会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标准并理顺诉权行使位序,适当扩张可诉范围,以期构建“国家化与社会化”治理主体构造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实现权利与权力二重互动和防控。

关键词:国家治理;多元治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公众参与

作者:黄禄斌(南京大学法学院、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英美法上的象征性损害赔偿在两种条件下适用:一为无实际损害;一为有实际损害但未能证明损害数额。然而,就后者而言,若受害人已提交基础证据但仍未能证明损害数额,则可适用损害额酌定制度;若受害人未提交基础证据,则应将其视为无实际损害。象征性损害赔偿的客体为一般精神损害,此与严重精神损害相对应。在此前提下,若我国法承认一般精神损害可通过象征性损害赔偿制度予以救济,则亦可抛弃无实际损害这一前提条件。此外,一方面,由于良心自由不应被强制,故而赔礼道歉应属无强制力之侵权责任,因此,从功能主义的立场出发,在产生一般精神损害时,应当在肯定赔礼道歉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同时,赋予受害人象征性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立法论在《民法典》第1183条下增加象征性损害赔偿条款,从而将象征性损害赔偿制度纳入我国法律体系。

关键词:象征性损害赔偿;损害额酌定;一般精神损害;赔礼道歉

作者:黄宇杰(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知识产权法的使命和损害赔偿的体系决定了惩罚性赔偿中惩罚的功能应被视为手段,服务于遏制和预防的目的。这意味着应当在追求“最佳预防”的目标下,对惩罚性赔偿进行一定的限制。由于著作权具有权利边界模糊以及与创新活动高度关联的特点,这一命题对于著作权法尤为重要。为了给予司法实践更为明确的指导,应当在坚持遏制恶性侵权和鼓励创新的理念下,沿着著作权侵权的场景讨论惩罚性赔偿适用的限制。在直接侵权的场景下,一方面需要考虑作品利用行为的性质,另一方面应该限制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在间接侵权的场景下,应当围绕预防和遏制著作权侵权这一目标,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进行合目的性限缩。同时,限制的路径在于从严把握故意和情节严重这两个构成要件。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著作权侵权;最佳预防;目的性限缩

作者:叶小琴(武汉大学法学院、网络治理研究院)

内容提要:表达主义强调刑事立法明确特定保护法益的重要性从而具有引导个人行为选择和刑事司法实务导向的回应性功能,这解释了《刑法》第17条第3款立法过程的科学性,并反映了对实施了严重暴力涉罪行为低龄未成年人的特殊预防必要性。不过,由于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处于更新发展的初始阶段,《刑法》第17条第3款应采取功能性扩张适用路径。该路径以特殊预防必要性的规范目的为指引,在概括性实体条件要素解释和核准追诉标准把握等方面依法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导向。关于该路径的具体把握,应坚持“最严重的罪行”“最严格的证明标准”和“最谨慎的核准追诉程序”的总体要求,并遵循四步骤逐项检验的操作规程。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刑事政策导向;表达主义;特殊预防必要性;功能性扩张

作者:姜瀛(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日本刑法立法呈现出刑法典、(狭义)特别刑法与行政刑法三足鼎立的“多元化”格局。相比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日本刑法典分则条文数量少且罪状内容简洁,所涉犯罪大多为自然犯,属于典型的“小型法典”体例,彰显出有限法典化立场。有限法典化立场能够在刑法典之外保留充分的刑事立法空间,以(狭义)特别刑法或行政刑法及时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刑法诉求,而刑法典的修改完善则多是以“小修小补”为主,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同时,(狭义)特别刑法可以将“程序、证据与犯罪预防”等多种内容融于一身,充分贯彻刑事一体化要求,行政刑法中的罪刑规范明确,不存在空白罪状指向模糊难题,也避免规范衔接负担,二者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相对优势。当然,由于日本在刑法典之外保留出大量刑事立法空间,犯罪圈高度扩张,因而司法上普遍采取程序出罪机制,且刑罚整体轻缓,由此实现立法积极与司法消极的整体平衡。日本刑法立法的有限法典化立场及其技术优势,对回应我国刑法法典化立场纷争以及确立刑法立法模式之未来走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刑法典;法典化;附属刑法;行政刑法;多元化

作者:胡铭、严敏姬(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与浙大城市学院)

内容提要:美国暂缓起诉协议是检察官处理涉企业刑事案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合规的制度基础。由自然人轻微犯罪案件扩展到涉企业主体刑事违法案件,美国检察官适用暂缓起诉协议的过程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企业犯罪刑事制裁引发的附带性后果的警惕,对预防企业再犯罪和促进企业合规的重视,同时也是有限检务资源下检察官寻求高效解决案件的手段。然而,协议签订过程中强制性的事实承认、全方位合作而导致的变相“当事人特权放弃”等问题也引起了传统刑事控辩平等原则被打破、起诉权被滥用等现象。此外,缺乏司法审查的起诉裁量权问题、涉企案件中个人问责的规避问题等是美国暂缓起诉协议制度完善的关键。

关键词:暂缓起诉协议;起诉裁量权;企业合规

作者:[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著、陈璇译(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需要妥善地处理通过国家实现的安全和免遭国家侵犯的安全,这两种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今,立法者为了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愈加频繁地诉诸刑法。刑法之所以能成为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它有助于推动人们形成对规范有效性的信赖。危险犯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刑法保护法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严重限制了规范对象者的自由空间。危险犯有其自身独立的不法,这就导致危险犯的法定刑并不必然低于实害犯的法定刑。现代安全刑法的某些内容,并不符合法治国自由刑法的传统原则,也很容易催生出一种纯粹象征性的刑事政策。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寻找更为适当的替代措施。对于社会冲突的解决而言,刑法只能是最后手段,而不可能是最佳甚至唯一的手段。

关键词:安全刑法;危险犯;积极的一般预防;风险社会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苏州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法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以秉承东吴法学优良传统为目标;以刊载高质量法学学术论文为宗旨,尊重知识,尊重学问,力争以鲜明的特色;优秀的作品为学界搭建法学研究新的高端平台。本刊目前为季刊,设置“本期聚焦”;“学术专论”;“域外译文”;“经典判例”;“东吴法学先贤文录”等栏目,立足当代中国,顾及全球法域,诚邀海内外法学名家及学界新秀不吝赐稿。

THE END
1.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5.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的是( ) A.道德 B.纪律 C.法律 6.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法律是(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7.中国公民身份,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这意味着(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www.doc88.com/p-73043870341506.html
2.2023年刑法总论司法考试真题链接及参考答案经管2023年刑法总论司法考试真题链接及参考答案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36352-1-1.html
3.最新刑法典,全新修订版刑法典备受关注。最新国内新闻最新刑法典全新修订版备受关注,法律体系再升级 一、修订背景:与时俱进,完善法律体系 在2024年,我国刑法典迎来了一次全面修订,全新修订版的刑法典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修订旨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公开。 https://blog.itfeifan.cn/post/7248.html
4.1.2刑法概说笔记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土外犯罪,适用本国刑法。 法定最高刑三年以下指犯罪情节,不是法条规定。 关联法条:第七条 【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969700
5.?「点对点」式注释体例,刑法典与刑事司法解释刑法总则与本版新增内容10万余字 正文篇幅增加了70余页 收录了截至2018年10月26日的最新司法解释 ★体例独特:创造性地采用“点对点”式注释体例,契合“刑法学是精确的法学”理念,实现了刑法典与司法解释的高度融合。 ★内容丰富:将有权解释与学理解释融合起来,相得益彰,拓展了刑法工具书的广度和深度。 https://h5.youzan.com/v2/goods/2ocpgn2itd60d
6.《三本套2023适用新民法典+刑法+宪法大字版全套三本修订中华人民图书 > 法律 > 法律普及读物 > 【三本套】2023适用新民法典+刑法+宪法大字版全套三本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刑法 宪法典 锐酷图书专营店(14715062)已退店 【三本套】2023适用新民法典+刑法+宪法大字版全套三本 修 该商品已下柜,欢迎挑选其他商品!https://item.jd.com/10105255364987.html
7.刑法国际化:内涵·成因及其表现【内容提要】刑法国际化就是指刑法发展进程中各国相互吸收、彼此渗透、趋于接近、共同前进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并且,刑法国际化的趋势在我国现行刑法典中已有所体现。 【摘 要 题】刑事立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F61 文献标识码:A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75651_5653.html
8.第八版+刑事诉讼法全厚细第二版冯江编辑组刑法刑事诉讼法及《2024年新版 刑法全厚细 第八版+刑事诉讼法全厚细 第二版 冯江编辑组 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 刑诉法律法规法条书籍 刑事办案宝典 刑法解释与适用全书 刑法一本通 刑法典 刑法条文工具书》,作者:2024年新版 刑法全厚细 第八版+刑事诉讼法全厚细 第二版 冯江编辑组 刑法http://product.m.dangdang.com/11754327116.html
9.2023最新刑法典本篇文章给大家讲一讲2023最新刑法典相关内容解释以及对应的法律知识,希望会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涉及到法律的复杂性,建议您咨询律师,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法律意见。律师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案件的法律依据,以及案件的可能结果,从而帮助您更好地处理案件。此外,律师还可以帮助您准备诉讼文书,以便更好地支持您的诉讼请求https://www.fljg.com/xingfa/377267.html
10.数据法益的阶层式还原路径与刑法适用{26} 熊波.论数据法益独立性刑法模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27} 庄劲.开放的中国数据刑法体系之建构——基于本体法益与功能法益的区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2). {28} 王镭.电子数据财产利益的侵权法保护——以侵害数据完整性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1). {http://www.pkulaw.cn/fulltext_form.aspx?Gid=9c5aed772e95db15a461398c822814f8bdfb
11.论我国刑法中的空白罪状我国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典中,空白罪状的数量创历史最高。与此同时,修订后的刑法典又首次确立了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此后学界就空白罪状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即空白罪状是否有违罪刑法定所蕴涵的民主法治、法律专属性和法律明确性原则,进行了很多质疑。 但是,罪刑法定作为来源于西方社会的法文化观念与我国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7126313.nh.html
12.《苏俄刑法典》(1922)最后更新2023-06-21 浏览170次 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刑法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刑法典。全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典》。 英文名称 The Penal Cod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22 原语种名称 УголовныйкодексРСФСР 1922 года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05279
13.刑法学(上册)马工程课件第1章刑法概说.pptx(二)概念分类: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2.狭义刑法,仅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第一节二、刑法的性质(一)刑法的阶级性质1.刑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2https://m.renrendoc.com/paper/240534507.html
14.刑法2023根据法律民事诉讼责任侵权继承婚姻家庭人格权法律汇编2023年版正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汇编+刑法注释本刑法典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 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民事诉讼 法律出版社 ¥45 折后¥45 发货地: 河南 郑州 包邮 风格: 刑法 根据 法律 民事诉讼 责任 侵权 继承 婚姻家庭 人格权 图文详情 本店推荐https://www.zhe2.com/note/547603285258
15.2012年1月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2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 )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暂行新刑律》 D.《大清新刑律》 25.在清末的“礼法之争”中,下列主张不属于“法理派”观点的是( ) A.应保留“干名犯义”条款 B.“无夫奸”不为罪 https://www.hbzkw.com/exam/20120225162623.html
16.德国民法典(豆瓣)法典译丛(共9册),这套丛书还有 《最新意大利刑法典》《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德国民法典(第5版)》《瑞士债法典(2017年1月1日瑞士联邦议会官方法文修订版)》《日本刑法典》等。 喜欢读"德国民法典"的人也喜欢 ··· 德国物权法(上册) 9.5 民法导论 9.1 民法总则 9.5 法律行为论 8.9 立法者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0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