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历程挑战与展望

摘要: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是控制高等教育评估行为的规则履行的功能发生变迁或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功能的动态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尽管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历经酝酿期、探索期、形成期和创新期,在文态规则、模态规则、知态规则和作态规则方面得到健全和发展,但在新形势下仍面临着文态规则适应评估新形势失“度”、模态规则适应评估新环境缺“体”、知态规则适应评估新理念欠“智”、作态规则适应评估新方法乏“术”等挑战。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未来要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文态规则法制化;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促进模态规则专业化;创新学科育人体系,促进知态规则科学化;健全实作养成体系,促进作态规则职业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挑战;展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教育层次,其现代化是教育总体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识。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高等教育评估在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未来高等教育评估要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发挥更大引领功能,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如“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1],高等教育评估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轨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具有怎样的历史、面临何种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等,是中国推进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诠释

正确理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为科学分析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历史与未来提供逻辑起点和方法思路。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内涵

所谓制度,不同领域或学者的理解见仁见智,其中,研究者提及较多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凡勃伦的个人或社会“一般思想习惯”说[2]、康芒斯的“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说[3]、亨廷顿的“行为模式”说[4]、诺斯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说[5]、罗尔斯的“公开规范体系”说[6]等。尽管对制度的多元认识意谓制度形态本身多元且概念所指意义复杂,但研究者使用制度指称对象的同一性却可归为控制社会成员社会性行为的规则,且这些规则从发生作用的路径看至少可区分为四种形态:一是文态规则,即客观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二是模态规则,即客观可供社会成员遵守或采用的集体行为方式、运行模式、技术规范等;三是知态规则,即社会成员主观认识到的道德伦理、法律法规、思想理论、方法技术规范等;四是作态规则,即社会成员付诸实践的道德伦理、思维技能、操作技能、方法技术等。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作为制度的亚概念,具有制度的一般内在规定性,是控制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评估行为的规则。这种规则在发挥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作用时同样表现出四种形态:一是文态评估规则,主要为公开发布的高等教育评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二是模态评估规则,主要为客观可供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遵循或采用的评估行为方式、评估运行模式、评估技术规范等;三是知态评估规则,主要为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主观认识到的评估道德伦理、评估法律法规、评估思想理论、评估方法技术规范等;四是作态评估规则,主要为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付诸实践的评估道德伦理、评估思维技能、评估方法技术、评估操作技能等。并且,从制度发展的长期历史看,第一和第二种形态的评估规则属于控制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的应然规则,第三和第四种形态的规则属于控制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行为的实然规则,且四种形态规则处于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

(二)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的意蕴

二、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历程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历史进程,揭示其演进线索和规律,以便更好研判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发展方向。

(一)酝酿期:高等教育实践深刻变革,文态与模态规则应需而生

(二)探索期:文态与模态规则立规试点,知态与作态规则初步发展

(三)形成期:文态与模态规则形成体系,知态与作态规则提升水平

(四)创新期:文态与模态规则特色发展,知态与作态规则创新实践

三、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挑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新常态、新功能的涌现,历史形成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内在构成现已面临下列重要挑战。

(一)文态规则适应评估新形势失“度”

(二)模态规则适应评估新环境缺“体”

(三)知态规则适应评估新理念欠“智”

(四)作态规则适应评估新方法乏“术”

高等教育评估作态规则展现的评估实作能力难以有效适应高等教育评估新方法。一是评估专家评估实作技短。评估思维技能不能同高等教育新实践与时俱进,规划个体评估任务不能遵循标准化评估工作要求,获取评估信息不能运用专业评估方法技术,判断评估结论不能全息忠实评估标准,撰写评估报告不能采用事实和数据进行严谨举证。二是办学主体自评实作技薄。管办评“一体”的同体思维技能不能适应管办评“分离”的异体思维要求;自评方法技能结构性缺失不能适应高校作为教育质量创生主体、保障主体和评估主体的身份要求。三是管理主体督评实作技弱。依法依规督导评估技能难以适应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要求;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标准研发技能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要求;教育质量监管信息化运用技能难以适应提升教育管理部门监管教育的权威和实效要求。四是评估机构人员评估实作技缺。国际高等教育评估规则与标准发展技能不能满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求;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规则与标准发展技能不能满足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高等教育评估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技能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变革需求。

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展望

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代化发展须顺应评估制度发展历史规律,积极面对评估制度发展挑战,强化评估治理与智库功能,实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从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走向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文态规则法制化

(二)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促进模态规则专业化

(三)创新学科育人体系,促进知态规则科学化

(四)健全实作养成体系,促进作态规则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

[2]托斯丹·邦德·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9.

[3]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4]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1989:12.

[5]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5.

[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0.

[7]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42.

[8]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7.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0(2):41-44.

[10]刘一凡.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史略[M].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109.

[11]王向红.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元评价的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23-24.

[12]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15):467-477.

[13]国务院.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6(13):442-446.

[14]王冀生.中国高等教育评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4.

[15]张保庆.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97-900.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J].新法规月刊,1995(5):39-44.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8(22):871-881.

[18]张保庆.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21-824.

[19]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1999(10):437-441.

[20]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J].山东政报,2009(24):4-8+29.

[21]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J].教育部政报,2003(9):395-399.

[22]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8(4):3-7.

[23]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8(9):5-9.

[24]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摘录)——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12.

[25]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摘录)——本科教学评估的组织管理[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4):24.

[26]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5(6):24-28.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6(1):55-61.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6(6):932-940.

[29]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3):34-41.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财政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的经费保障力度,2023年通过司法部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并向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fzgzapp/ggfzfwapp/ggfzfwapp2/202404/t20240403_497036.html
2.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律师行业的影响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律师行业的影响 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律师行业的影响 为你推荐 律师协会在律师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职能 法律分析:一、律师协会是律师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这一规定有三层含义:一是明确了律师协会的团体法人地位,既区别于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2363281360618454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②上层建筑https://www.shuashuati.com/ti/0902adbd53a149bd8b21af7235726bf2.html?fm=bde449f8f1192b1945af23b6e31254b75d
4.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综合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
5.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13条第一次将“国际法”引入了中国法律体系。国际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展开,五大政法院校和主要大学法律系,以及外交、外贸、军事、公安等院校恢复招生。北京大学于1978年开始招收国际法硕士研究生,1979年开始招收国际法专业本科生。“由于国家开放对国际法人才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1.html
6.202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6.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参考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1999年10月31日)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7号,2000年6月21日) https://www.gaodun.com/cpa/1147237.html
7.2024至2030年中国GPS三通道报警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2.法规与标准的挑战与适应性主要法律法规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GPS三通道报警系统行业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网络空间的法律框架及责任体系。对于GPS三通道报警系统行业而言,该法规强调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要求企业确保信息系统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5581123.html
8.付子堂朱林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构成(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法治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法治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变法图强的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也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因而实际上肩负着文明复兴的重担,而中国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305
9.律师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到了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国元首以诏令形式承认了诉讼代理,同时规定考试择优录用,“能为平民提供法律服务”的“辩护人”,平民亦可比较自由地有偿聘用诉讼代理人,于是律师制度有了法律保障,律师和被代理人的道德关系也开始形成。罗马帝国初期,律师阶层正式形成,能够担任代理和辩护的律师范围也逐渐扩大,根据罗马法规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7gr1076.html
10.中国法院网一直以来,我院立足中级法院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审判监督职能,突出审判组织在法律统一适用中的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裁判规则体系,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注重统一裁判标准、执法尺度,努力消除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个案裁判的合理怀疑,以公正高效的执法赢得社会公信。近年来,我院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向各位简要汇报: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9/07/id/51665.shtml
11.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核心,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地下空间法律法规体系。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基础性法律明确了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明确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空间权设定奠定了法理基础; http://www.zjypxzx.com/c/2021-11-30/494095.shtml
12.会计视野法规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复议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暂行规定》已经审计署审计长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 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制定与https://law.esnai.com/mview/2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