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及体系形成,看完涨见识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24四川

古代法律起源

关于我国刑法起源于何时,历朝历代的说法都不一样。

传说刑法始于三皇五帝,但在当时漫无稽考;民国时代认为"殷时有法律,已无可疑";殷商甲骨文佐证,刑法始于夏商。

但是,近年来的地下挖掘及古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证实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刑法的痕迹。所以,中国刑法大约起源于4000年前。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黄帝、尧、舜时期只是原始部落),所以,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法律产生在夏代。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两个方面,一是刑起于兵;二是法源于礼。由这两方面,逐渐形成后来的法律。

一是“刑出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在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自黄帝时便日益频繁的部落战争,导致了“刑”的出现。另一方面,“兵狱同制”。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以军事首长权威为后盾的“军法”,就是后世刑律之源。

二是“法源于礼”。部落时期的庄严的祭祀,导致了“礼”的形成与发展。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包括了国家的典章、家族的规约、民间的习俗,成了中国古代法的精神与核心之所在,礼就成了中国古代法的重要渊源。

古代“法"与"律"区别

"法"和"律"虽然连用,可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法"讲的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东西,而"律"讲的更多的是制度层面的东西。

"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去"就是断案时由神羊触审,被神羊所触的人败诉;"水"代表神意裁判公平、不偏不倚、平之如水。描述了一幅神羊审案的图画。

周代已经有"法"的存在。《礼记·月令》:"命有司修法制",《周礼》"以八法治官府"。

但现代意义上"法"的大量使用,是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诞生以后。晋国有"被庐之法"、"夷搜之法",魏国有"法经"、"国法",燕国有"奉法"。

"律"出自原始社会黄帝时代"师出以律"的故事。黄帝命伶伦将竹竿截成竹筒,钻上眼,然后用嘴吹出各种声响,指挥军队前进、后退。竹筒的声响"律"体现了军队的纪律,起到军法、战时号令的作用,并且延伸出"规范"的含义,"范不一而归于一"。以后带有军刑意义的都称为律。

后来商鞅变法改“法”为“律",以"律"为新制定的法律的总称。

律既表现为综合性法典,也表现为单行法规。从此,中国历代的正式法典都称律。

古代法律体系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被称为中华法系。中华法系的法律,主要以刑法为基础。对于道德所希望的一切事情,都想用刑法的力量去强制人民遵循,"出于礼,入于刑"。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战国时期李埋著《法经》,其内容主要是刑事法律,打开了中国成文法发展的先河。

后来,商鞅学习接受《法经》,当了秦国宰相,改法为律;

到汉代萧何又参照秦律作《九章律》;

魏国参照汉律改形定制作《新律》;

到唐朝形成了比较系统、条理完备的《唐律疏议》法典。

《唐律疏议》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法典,影响了以后整个封建时期法典制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完整法律体系。

到清末宣统二年公布的《大清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法典,中华法系从此解体,而以大陆法系为蓝本的新刑法开始在中国施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法律逐渐取代了古代法律,成为保障社会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THE END
1.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史略回顾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史,我们可以发现,从最初草创无章走向逐步成熟,再到不断创新,最终融入现代化流程,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问题与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往往体现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智慧与实践。此外,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反映出中华文明深厚根基上的多样性与包容性https://www.tepnw.com/mao-yi-yu-jing-ji/457512.html
2.文摘朱勇论中国古代的“六事法体系”中国古代在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与官制相配合,沿着“官法同构”的发展脉络,因事设官,依官制法。至明清之时,与中央”六部官制”相对应,形成以吏事法、户事法、礼事法、兵事法、刑事法、工事法为主体的“六事法体系”。这一法律体系,对于中国古代的国家事务与社会关系,形成了广泛覆盖。这一法律体系,符合古代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0867.html
3.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学了刑法和民法之后,许多人都不免有这样的感慨:中国的刑法体系如此的发达完善,而民法却让人抓不住脉搏,完全不象刑法那样体系完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发达的成文法国家,中国古代的法典沿革清晰、一脉相承,无论是《吕刑》还是《法经》或《唐律疏议》、《宋刑统》等,都可以说是刑法典。在汗牛充栋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
4.中国古代判词研究大咖说法在制定法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判词作为律例作用于具体案件的产物,反映和体现着律例的实施状况和结果。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来说,当运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律例进行法律调整时,绝不可能根据立法者在立法时预先设定的情况机械地进行。就法律的适用而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些学者认为在这一活动中司法官发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04-09/content-1390059.html
5.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 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 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 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921_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