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知识240题(附参考答案)

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答:五章三十五条

5、《保密法》的立法依据是?

答:《宪法》

6、什么是国家秘密?

7、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哪几级?

答:“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8、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按照什么来确定密级?

答:应当按照《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

9、变更密级的条件是什么?

答:1、该事项泄露后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损害的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因为各种需要,

原接触范围需做很大调整的,需要变更密级。

10、如何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

答: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

11、如何确定国家秘密?如何确定保密期限,保密期满后要延长怎么办?

答:确定国家秘密工作是由具体承办该事项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共同完成。承办人根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提出密级意见,并做出密级标识送本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审定。在一般情况下,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要延长的,应当上报中央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有关机关须在30日内作出答复。

12、国家秘密具有哪些特征?

13、构成国家秘密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是什么?

14、国家秘密事项在什么情况下解密?

答:国家秘密事项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解密:1、保密期限届满即自行解密,不需履行解密手续。2、经主管机关、单位正式公布后,即视为解密。3、在保密期限内,由于情况变化,不需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可以决定解密。

15、什么是泄露国家秘密?

答:一是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二是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泄露国家秘密分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

16、什么是过失泄露国家秘密?

答: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国家秘密的泄露,造成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国家秘密泄露。

17、什么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答: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秘密的泄露而希望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以致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结果。

18、什么是商业秘密?

答: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9、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有什么区别?

答:1、确定的程序不同。国家秘密的确定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而商业秘密一般视权利人的意见而定;2、泄密的后果不同。国家秘密一旦泄露,损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商业秘密泄露,损害的是权利人(自然人或法人)的经济利益和竟争优势。

20、技术信息中的商业秘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技术水平;2、技术潜力;3、新技术前景预测;4、替代技术的预测;5、专利动向;新技术影响的预测等。

21、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答: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5、,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几种侵犯商业秘密是违法行为,仍从那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2、区分密级的标准是什么?

答:“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23、什么是密件?

答: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载有国家秘密的物件。

24、什么是国家安全意识

答: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公民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及利益的义务方面所应具备的观念的总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纪观、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及情况信息观念等。

25、保密工作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对我国新时期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了如下阐述:“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依据,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保密部门与业务部门相结合,依法管理国家秘密,不断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6、什么是保密要害部门和部位?

答:单位内部业务工作中经常或大量涉及机密级(含)以上国家秘密的部门,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集中存放保管机密级(含)以上国家秘密载体的场所,涉及机密级(含)以上国家秘密的研制生产试验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

27、什么是国家秘密载体?

答: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象、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光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

28、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五同时是?

答:同计划、同部属、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29、什么是涉密人员,什么是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答:涉密人员是指掌握、知悉和管理秘密事项的人员;核心涉密人员是指在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程度深、事项多、期限长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重要涉密人员是指在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

THE END
1.法律常识100条39.法律规定了公开招标、合同招标和竞争性招标的原则和程序。 40.法律规定了制作、发行和播放音像制品的管理和监督。 41.法律规定了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和责任。 42.法律规定了国防事业的组织和指挥原则。 43.法律规定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福利政策。 44.法律规定了合法财产的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的分配。 45.法律https://wenku.baidu.com/view/294f151b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a.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常用的100个法律常识赣县区信息公开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29、居住权如何产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首先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并且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30、设立居住权的房屋能否出租给他人?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不得出租给他人。 http://www.ganxian.gov.cn/gxqxxgk/c111430/202405/112f6b33df1549dfbc13dbdab7659e37.shtml
3.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系统学习与深度理解的关键此外,为那些需要额外辅导支持的人群提供相应服务,如一对一辅导或者线上课程,让大家都能够充分准备好参加考试。 标签:中国新闻法律法规条例、公积金贷款的申请条件、摘抄100条法律法规、2023国家新政策、中央防疫二十条措施全文https://www.6vjxuc8a1.cn/zheng-ce-fa-gui/459681.html
4.法学研究所图书馆特藏调研报告民国时期法学图书的内容涉及到法学理论、宪法和各部门法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和案例汇编,内容极为丰富,连一些台湾学者参观后也为之惊叹,并提出合作开发研究意向。馆内所藏民国时期图书中,还有官方稿本41种81册(见附件2《法学研究所近代图书稿本目录》)。这些官方稿本的主要内容是大理院历年司法工作会议记录、http://iolaw.cssn.cn/gyyd/200809/t20080925_4601389.shtml
5.《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完结)(我的真朋友)剧评《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序)房屋买卖、租赁一般涉及如下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建设施工一般涉及如下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86367
6.资产评估报告14篇第十六条 评估报告使用者包括委托方、业务约定书中约定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报告使用者。 第十七条 评估报告载明的评估目的应当惟一,表述应当明确、清晰。 第十八条 评估报告中应当载明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并具体描述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通常包括法律权属状况、经济状况和物理状况。 https://mip.wenshubang.com/zichanpinggubaogao/2436484.html
7.铁路规章与法律法规6篇(全文)铁路规章与法律法规(精选6篇) 铁路规章与法律法规 第1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五届第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80年9月1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现予公布施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7phsh0k.html
8.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专家导读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费犯罪法等。另外,目前《刑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需要家庭、社会及司法方面共同努力。 https://m.64365.com/zs/1011970.aspx
9.警察网1、“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2、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5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