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派

2021年,将是化妆品产业的监管之年。

实施了整整30余年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还有10天就要被《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新条例”)取代了。这意味着,化妆品行业将伴随全新的政策及监管环境,进入新“基本法”时代。

与此同时,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一些新政策,也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新条例共6章80条,约1.3万字,为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等奠定了法治基础,全面开启了化妆品监管的新篇章。

法规的变革历来是驱动一个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着新条例的落地,中国化妆品产业也将迎来历史性转变。

不过,对中国市场而言,新条例的效应“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完全释放。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负责人蒋丽刚分析,这部法规第一次把化妆品原料生产商纳入化妆品管理的范围。也就是说,原料商未来要承担自己所生产原料的安全责任。而目前,化妆品安全责任都在化妆品生产企业身上,但是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原料并无研究分析鉴定能力,这也是当前在监管上的一大尴尬之处。该征求意见稿正式落地之后,将解决这一问题。

7月21日,《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办法》重点围绕监管制度、重点环节、监管手段、法律责任四个方面落实了新条例关于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管的各项规定。其中,提到有改变生产场地、超出许可项目进行生产、有效期届满、擅自改变配方等情形之一的将依照新条例的第五十九条“处罚到人”规定进行处罚。“处罚到人”即对严重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办法》是我国针对化妆品生产和经营监督管理设置的首部专门部门规章,对新条例中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管的各项要求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是化妆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法律依据,督促着绝大部分化妆品企业开始自律和重新整顿。

一直以来,化妆品标签由于没有明确的法条依据,品牌经常会遭到消费者和卖场的质疑。而在市场上,品牌相对卖场来说处于弱势方。因此,在更加明确的规定下,品牌的话语权和产品安全性都将得到保障。不过,这也是今年引起行业讨论较为热烈的征求意见稿之一,其中关于“其他微量成分”的标注要求,被解读为或会让消费者陷入成分“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的误区。

9月28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一口气发布了三大征求意见稿,分别是《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有行业人士认为,该规范或将替代《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行业俗称105条),也有人表示,生产质量管理和生产许可存在区别,105条不一定被替代。

11月5日,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发布了《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主要包含9个关键信息:功效宣称依据要进行信息公开;谁注册/备案,谁委托评价;国外专利宣传将被驳回;清洁、卸妆、芳香等功效无需公布摘要;保湿/护发功效不限定评价方式;抗皱/紧致/控油/去屑等功效宣称限定评价方式;祛斑美白/防脱发/防晒/祛痘等宣称必须开展人体功效试验;敏感肌宣称需进行测试;宣传新功效需选择相应的评价要求。

有统一功效评价方法和标准

11月12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防脱发化妆品防脱功效评价方法》)和《祛斑美白化妆品祛斑美白功效评价方法》两个征求意见稿,这也是防脱发和祛斑美白类化妆品首次拥有了统一的功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具体来看,两大评价方法的规定极为细致,包括试验目的、受试物、受试者的选择、试验方案、试验方法、不良反应以及事件处理等方面,且采用了可量化的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防脱发和祛斑美白市场乱象频发。在新条例中,防脱发和祛斑美白类产品被归类为特殊化妆品。国家介入化妆品功效评价,一方面可以规范功效性化妆品市场,打击违法宣称和虚假宣称的乱象,另一方面也为功效性化妆品的研发减少了很多不确定性。

《办法》不仅适用于方法发布日期之后生产的化妆品的检验,同样适用于方法发布日期之前生产的化妆品的检验。对于企业来说,化妆品成分添加将无漏洞可钻;对于消费者来说,《办法》则实现了灵活监管,从而保障民众健康。

11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国家将对牙膏实施备案管理,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产品备案后,方可上市销售或进口。与此同时,牙膏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除基础清洁类型外,其他功效牙膏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功效评价。

目前,牙膏市场的监管相对较松,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牙膏市场迎来最严监管。一方面,参考化妆品拿证的流程,进口和国产牙膏产品的上市周期将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另一方面,杀菌、止血、抗敏感等牙膏功效宣称乱象有望得到有效遏制。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正式签署,这一协定签署的国家总共有十五个,包括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由此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诞生。依据协定,未来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

RCEP的签订,将大幅提升区域内的贸易活动。在化妆品行业,韩妆、日妆和泰妆等近年风靡市场,RCEP协定达成后,未来进口化妆品市场的选择将更丰富、价格更优惠,这对进口品市场将是一大推动。不过,零关税等还有一定的执行周期,因此对市场的真正影响和传导也有一个过程。

今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于去年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下称指导目录)正式实施,该指导目录第三类淘汰类中明确规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产,2022年12月31日禁止销售”。

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其中明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包括沐浴剂、洁面乳、洗手液、香皂、剃须泡沫、磨砂膏、洗发水、护发素、卸妆水/油)和牙膏、牙粉”。

这意味着,含塑料微珠的洁面乳、沐浴乳、洗发水等产品,今年底将禁止生产,后年底禁止销售。随着天然植物、天然矿物、人工合成类颗粒原料近年在日化产品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塑料微珠的可替代性已越来越高,而且已经有不少日化生产企业几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塑料微珠的替换,塑料微珠在所有日化品中禁用将是必然趋势。

根据品观APP此前报道,今年上半年开始,上海开始收紧对械字号企业的监管,多家企业的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在今年五六月份被撤销,企业需要重新申请并拿到新的资质后,才能恢复生产。与此前相比,《指南》对械字号产品生产工厂的要求更加严格,具体表现为申请资质更加严格,生产产品更加规范,对产品的配方要求更加严格、不能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上海市对械字号的监管,将是械字号迎强监管的开端。

2017年,化妆品“两证合一”正式实施,根据新条例有关规定,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这意味着,从明年1月份开始,将陆续有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到期,而一般情况下,换证需要提前三个月进行申请,且需要提交的资料较为复杂。

在新条例实施的大环境之下,行业新一轮“换证潮”将让不少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这将加剧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洗牌。

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增设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依据的规定;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者是在前者的框架下,专门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制定的细则,其中对于平台“二选一”予以定性。在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列为2021年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从近期政策信号看,“强化反垄断”已开始稳步推进。今年双11,平台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各个平台都在要求美妆品牌以“历史最低价”上架,或让品牌面临“二选一”的抉择,这让利润空间有限的不少美妆商家在今年双11选择了“关机”玩消失,在平台之战的裹挟下,很多中小品牌也在“疲于奔命”,甚至越来越变成了“陪跑”的角色。

THE END
1.法规化妆品法规网李锦聪5*第七条 第一款企业应当设质量安全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应当具备化妆品、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食品、公共卫生或者法学等化妆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并具有5年以上化妆品生产或者质量管理经验。1.企业是否设有质量安全负责人; http://hzpwjc.cn/fg/post/159.html
2.全球法规网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要求,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了《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现予以发布。供各部门、各地区及有关机构在开展技术引进工作时参考使用。 http://policy.mofcom.gov.cn/claw/clawContent.shtml?id=12696
3.关于印发《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通知法规库(二)《刑法》第300条规定的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案和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案中,利用迷信的犯罪案件由治安管理部门管辖,其他案件由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管辖。 (三)《刑法》第125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案由刑事侦查部门管辖http://www.110.com/fagui/law_150338.html
4.2021年药事管理与法规真题与解析公务员考试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下列依次为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是 ( D) A.《药品管理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B.《中医药法》《反兴奋剂条例》《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 C.《禁毒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http://hgwljy.com/article/217.html
5.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105条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105条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序号项目检查项目评价方法机构与人员第一节原则1*企业应建立与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职责、权限。企业应保证组织架构及职责权限的良好运行。检查组织架构图,职责权限描述是否建立。检查整体组织架构,全面评价组织的各个岗位是否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https://www.docin.com/p-2610649679.html
6.105条审查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20230417193039.pdf105条审查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pdf,105条审查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第1页 页眉内容 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 序号 项目 检查项目 评价方法 机构与人员 第一节原则 检查组织架构图,职责权限描述是否建立。 企业应建立与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相适应的组织机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417/8111073077005057.shtm
7.化妆品GMP车间清洁消毒规范与要求详解,人员环境设备与水污染国家药监局为规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和监督抽查工作,且更好地配合实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重要法规、规章,化妆品GMP(《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称《规范》)和化妆品“新105条”(《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下称《检查要点》)已于2022年相继重磅出台并https://www.hzmeizhuo.com/hzpgcjqj.html
8.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化妆品生产许可审核指导3.同一化妆品生产场所,只允许申办一个《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不得重复申办。(《工作规范》第十三条) 4.申报产品基本情况中“产品单元”、“产品类别”、“产品名称”和“产品执行标准”应符合化妆品分类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5.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情况表中应包括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http://law.foodmate.net/rule/show-208138.html
9.世纪星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重大遗漏,并就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本次交易的生效和完成已经取得有关审批机关的批准或核准。中国证监 会、其他政府机关对本次交易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本公司股票 的价值或投资者收益的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 述。 5.本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110900002266_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