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科技工作者法治知识精要

如何理解《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

01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02

从名称上看,《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所谓“典”,通常有经典、典范等含义,这表明了《民法典》中的规则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从《民法典》的名称可以看出,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的地位。

03

从《民法典》的内容看,《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为一整套以原则、概念、规则、构成要件等作为基本组成,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典》因其内容的完备性、体系的完整性、调整范围的宽泛性、价值的指导性等特点而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的地位。

04

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看,《民法典》也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法律的作用。法治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保国家权力依法行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民法典》在确认和保护公民各项民事权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作用。换言之,《民法典》通过对民事权利的确定和保护,保障了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从而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在《民法典》规定的范围内,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不能干涉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权利的享有和行使。

05

这就意味着,在立法层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权、司法权运用的公法,也不能与《民法典》的规定相冲突,不能减损《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在行政执法层面,《民法典》可以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行政执法要尊重和保护《民法典》规定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在司法层面,《民法典》明确了解决各类民事纠纷所适用的基本法律规则,保证法官正确审理民事案件、有效维护合法权益。可见,《民法典》不仅在私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法律的地位,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同样具有基础性法律的地位。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闻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 | 新闻台首页 导读 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http://news.cntv.cn/special/falutixi/shouye/index.shtml
3.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著名法学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不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简单地理解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成了”。 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没有止境。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立法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71.htm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1年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树立起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座丰碑,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网·中国访谈推出专题,权威展示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成就,各方解读法律如何落实完善。吴邦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23 安徽检察院检察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http://fangtan.china.com.cn/zhuanti/zgtsfltx/node_7113930.htm
5.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编者按:12月26日,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讲话精神在法学界落地生根,光明日报社和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共同主办“法治中国论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来自国内法学院校、法律实务部门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建设和推进全面依法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
6.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和体会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 http://views.ce.cn/main/qy/xzgl/201112/15/t20111215_22921892.shtml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https://m.64365.com/tuwen/657569.aspx
8.中俄法律体系“特色”比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立法机关方面已经有明确的概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二、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三、作为正在建设成长中的法律体系,体现出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前瞻性、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10.html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PT宣传学习材料法律体系的一般特征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法律体系是客观法那么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06/5311024120011222.shtm
10.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3.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