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评论》2024年第6期要目法律规制中国法

1.论经济法中国家治理国民经济的手段

——兼论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徐澜波(1)

2.培育一体化公共数据市场的法律治理转型

黄尹旭(14)

3.论“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

杨洪(23)

【专论与争鸣】

4.社会自我规制的理论反思与范式重构

胡梦瑶(35)

5.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的正当性及界限

付荣(50)

6.宪法性法律的界定与功能

——一个实质宪法视角下的比较考察

熊林曼(64)

7.再论集合法益的判断标准

李冠煜(78)

8.刑法中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及走向

黄硕(90)

9.利益平衡视阈下公司清算义务人制度的失衡矫正及其法律实现

苏志猛(101)

【热点透视】

10.数字资产交易的规范路径及其展开

段丙华(114)

11.个人数据法治体系的“中国式”构建

——一种国际比较的视角

何苗(128)

【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

12.生态环境法典责任编的预防功能及其规范表达

吴贤静(141)

【法律实务】

13.论违约金调整权的程序实现

王杏飞(152)

14.过度诉讼及其司法规制

何源(166)

【法史园地】

15.教化、国家强制与惩罚:论传统中国法的规则要素与结构原理

王小康(182)

作者:徐澜波(广西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社会化语境下,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均是国家治理国民经济的手段。在经济法学范畴内,法律手段不具有直接与国民经济运行联结的点,其本体缺乏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行为方法及其工具,所以不是国家治理国民经济的手段。经济手段是自觉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法及其工具,符合市场规律和规范要素的经济手段通过立法类型化形成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经济法调整方法决定、制约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家治理、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行政手段具有目的能动性,可直接介入并作用于国民经济运行,其强干预、直接制约具体的社会经济主体及其生产经营乃至全部再生产环节与活动等本质,符合行政法调整方法,国家运用规范的行政手段治理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及其产生的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规制的内容。忽视以将经济手段为本体的经济法调整方法作为确定经济法体系的要素之一,是导致我国经济法律部门与其他法律部门混同,未能对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治理国民经济行为进行全面、充分法律规制的主因。

关键词:经济法;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法调整方法

作者:黄尹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作者:杨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过境安全关乎能源是否能持续稳定供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能源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机制是保障能源安全过境、防范化解冲突,建立可持续能源安全合作框架的必然要求。通过借鉴《能源宪章条约》对过境运输争端机制的规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厘清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机制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争端解决机制适用的原则和在程序设计上应综合采取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在机构设置上,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依托成立争端解决机构,组建调解小组、仲裁庭和监督机构,对争端解决程序进行执行与监督,最后提出了现实可行并卓有成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安全;过境运输争端;《能源宪章条约》;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胡梦瑶(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

内容提要:在广义的规制概念体系中,社会自我规制是与行政规制相对应的规制概念。伴随着公共任务的不断增多,符合社会自我规制形态的治理举措也与日俱增,并以“合作治理”“参与治理”“社会自治”等形态存在于法治实践中。关于社会自我规制理论,无论是回应型法理论,或是反身法理论,还是后设规制理论,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局限。基于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对社会自我规制从核心观念、规则结构和运行操作等方面进行理论重构。具言之,应当以优先、依法和有效的社会自我规制重构其理念范式,以实定法和规制法两类社会自我规制依据重构其规则范式,以目标、依据、对象、程序和结果等社会自我规制要素重构其操作范式等。反思和重构社会自我规制理论,有助于鉴别既有观点并形成理论共识,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范式。

关键词:社会自我规制;行政规制;政府治理;范式理论;规制法

作者:付荣(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司法解释,尤其是填补漏洞型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立法的修改和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然而“司法解释能否填补法律漏洞”却一直以来是萦绕在学术界的难题。“功能主义”的权力配置学说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种理念,以其作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够很好地在理论上证成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的正当性,而且必将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实践看,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成为我国国家权力架构中,立法机关与最高审判机关之间互动的媒介,保障了我国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顺畅和高效,这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提供了实践正当性。为了保障这种正当性,我国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应当遵循一定的界限。

关键词:司法解释;漏洞填补;司法造法批判论

作者:熊林曼(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仅从形式宪法视角观察宪法性法律,无法充分认识其在规范体系中的重要性,也难以对宪制秩序形成融贯全面的理解。实质宪法观的引入旨在拾遗补阙,发掘《宪法》之外的其他宪法性规范。此种进路之下,宪法性法律的界定可以适用“规范上的重要性”标准。在宪制实践中,宪法性法律呈现出保障与变革的双重功能。这分别对应着“宪法性法律—普通法律”和“宪法性法律—宪法典”两组关系,前者主要表现为“一致性解释规则”;后者主要表现为宪法性法律对宪法文本的明晰、补充或替代。我国宪法学研究非但不能弃置宪法性法律的概念,反而应当以此为基点强化关于宪法秩序的整体性理解,推动宪法部门的建构,实现宪法教义的体系化。

关键词:宪法性法律;实质宪法;保障功能;变革功能

作者:李冠煜(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学界对如何确定集合法益的保护限度,进而将其与其他法益、非法益客体进行区分,存在很大分歧。集合法益理论是法教义学和法逻辑学(特别是集合概念)、政治哲学(关键是社群主义)、法社会学(尤其是社会系统论)共同形塑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跨部门法的视域中,提炼出集合法益的判断标准。首先,以集合概念中超个人的主体形象为切入点,将法益主体是否为集合体,作为集合法益的形式判断标准。其次,借鉴社群主义的价值构想并加以修正,将能否促进整体自由发展,作为集合法益的实质判断标准之一。最后,在社会系统论通过自我指涉与结构耦合实现互动的启发下,将是否配置必要且适当的犯罪结构类型,作为集合法益的实质判断标准之二。

关键词:集合法益;二元化判断标准;法益主体;保护目的;保护手段

作者:黄硕(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内容提要:刑法解释立场的选择关系到刑法功能的实现。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是刑法解释立场中对立的解释立场。实践中选择形式解释还是实质解释,需从充分了解两者的基本词义入手,在认识其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明晰两者的概念及其解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对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对罪刑法定的遵从情况、对法益的保护状况、与生活事实契合的情况及在构成要件上的解释状况等优势进行比较后,方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实质解释的立场更能适应现代法治发展的需求,更能充分发挥刑法功能,更有益于实现刑法正义。

关键词:立场;形式解释;实质解释;处罚必要性;刑法正义

作者:苏志猛(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

关键词:公司法;利益平衡;清算义务人;失衡矫正;法律实现

作者:段丙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法律意义上的数字资产几乎涵盖所有数字化表达的价值形式,以数字资产交易为视角,可以系统性展开数字资产的法律规范设计。为化解当前数字资产发展面临的创新与监管矛盾,需要从交易法及监管法两个路径展开数字资产交易的规范制定。交易法建立数字资产的交易保护框架,实现数字资产交易中的使用功能以促进价值保护;监管法实现数字资产交易中的资金融通功能以促进价值流转,推动数字资产在交易中的价值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市场稳定与安全。具体而言,交易法规范路径应当围绕数字资产交易中的利益设定与权益救济而展开;监管法规范路径则需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围绕监管权力配置、行为监管框架以及制度性保障工具展开。

关键词:市场型数字货币;加密交易;数字资产;风险监管;交易规范

作者:何苗(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个人数据;法治

作者:吴贤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生态环境法典;生态环境责任编;预防功能;法律责任表达

作者:王杏飞(厦门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规定的违约金调整权为形成诉权,通常由当事人以给付之诉方式行使,特殊情形可以提起确认之诉与形成之诉。调整违约金以当事人主张为前提,对当事人主张不明确的,需要在一审程序予以释明;释明后当事人不主张调整违约金则产生失权效果。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审级利益与避免裁判突袭,二审释明后当事人申请调整违约金的,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发回重审。违约金调整中的证明责任不可转移,由违约方证明约定的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违约金是否“过分高于”损失属于法官评价事项,与证明责任无关。违约方恶意、特别类型案件应成为限制或排除约定违约金调整的例外事由。

关键词:约定违约金;形成诉权;释明;证明

作者:何源(清华大学法学院、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过去几年中,面对部分公民反复大量提起行政诉讼,一些法院采取规制措施,不再受理此类诉讼并从严审查当事人今后的起诉。法院规制过度诉讼的正当性引发了争议。利用法院全量数据对行政诉讼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过度诉讼集中于部分中心城市法院和特定行政管理领域,却不成比例地挤占了公共资源。此类案件衍生但脱离于基础纠纷,虽然形式上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却无助于实现权益、监督行政与化解争议。法院对此予以适度规制,具有依据、目的和手段的正当性。为保障规制的合理有效,还应规范过度诉讼司法规制的认定标准、规制方式和制裁效力。法院实质性化解争议应以受理实质的纠纷为前提,行政诉讼的价值应在处理真实的矛盾中体现。

关键词:行政诉讼;过度诉讼;滥用诉权;实质性解决争议;司法大数据

作者:王小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关于传统中国法秩序的结构,法史学界缺乏规则要素角度的系统性分析。引入现代规范法学的视角,可发现传统国家法有三个规则要素:教化(x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国家强制(y)与惩罚制裁(z)。惩罚制裁出现在整体法秩序中具有必然性,但在具体规则中则具有或然性。由此,汉代以来传统国家法呈现为教化式强制(礼)与惩罚式强制(刑)分化、并立的辩证统一结构,其法秩序正当性原理为:圣人则天施仁德而制礼、刑。其精义在于:法秩序唯有先教后杀、先礼后刑,由仁德先后依次创设礼教(x)、政令(x+y)、刑律(x+y+z)之规范,方为合理正当;在裁判实践中,若真正的教化实现了,则惩罚不必出场。教化法与惩罚法分立,而又共同致力于教化,此乃传统法的核心精神。重拾传统法的教化精神,乃是今人复兴中华法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法秩序原理;教化;惩罚制裁;国家强制;礼法;中华法系

THE END
1.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杂志是什么级别?杂志刊期是多久?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杂志级别为省级期刊, 目前刊期为年刊。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杂志简介信息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杂志是中国法学界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该杂志致力于推动法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打造一个青年法律学者的学术平台,促进青年法学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该杂志的内容涵盖了法学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宪法学https://www.youfabiao.com/zsdxqnflpl/wenti/05.html
2.《中国法律评论》期刊《中国法律评论》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法学类学术期刊,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的创办时间为2014年,出版周期为双月刊。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10-1210/D,国际标准刊号:2095-7440。https://www.xueshushe.cn/zhong-guo-fa-lv-ping-lun
3.黄卫东:英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固化的现代英美等级社会无论在中国和欧洲的封建时代,国王都直辖管理很大一部分国土,行政上实行非世袭的郡县制。按照《周礼》记载,西周的地方制度,王国百里之内为乡,百里之外为遂,均为王直辖;遂以外为贵族世袭。国王直辖的乡遂划分为国、都、邑等行政级别,由国王任命官员管理。后人怀疑《周礼》是后世伪造,但很多记载与出土两周金文以及先秦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2021.php?classid=16&id=152303
4.洪延青:国家安全视野中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本文来源为《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5期专论(第71-78页),原文10000余字,为阅读方便,脚注从略。如需引用,可参阅原文。 在网络安全领域,对数字资产(包括信息系统、网络系统、数据等)的安全保护,起始于对数字资产的分类分级。将数字资产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不同的级别,就能相应地确定与类别和级别匹配的安全保护水平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35622
5.《北大法律评论》期刊级别: 发行周期:半年刊 创刊时间:1998 审稿时间:6-9个月 北大法律评论期刊介绍 《北大法律评论》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独立组织和编辑的刊物,创刊于1998年。作为国内首家,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其成立填补了中国法律学术刊物的一项重大空白,并代表了国内法学界对美国主流法律学术刊物的办刊模https://www.kuaiqikan.com/bei-da-fa-lv-ping-lun/
6.环球法律评论杂志《环球法律评论》(双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目前的宗旨是:比较研究中国法与外国法以及各国法之间的利弊得失,优劣高下,以便同仁悟取舍之正道,得法意之真髓。《环球法律评论》既倡https://www.qwqk.net/qikan_743.html
7.法学评论是c刊吗法学评论不是c刊。法学评论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80年。法学评论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法学评论主要栏目设有:评论、专论、争鸣、国际法论坛、外国法制、法律实务、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治、立法研究、法史研究、WTO法专栏。。 https://ah.huatu.com/2021/1012/2137621.html
8.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杂志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杂志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主题研讨——基层治理的经验 秩序与伦理 论文 争鸣 阅读经典 投稿咨询加急咨询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杂志简介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于1999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https://www.ifabiao.com/zsdxflpl/
9.湘江法律评论杂志投稿要求湘江法律评论杂志怎么样湘江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湘潭大学法学院国际刊号:国内刊号:基本信息: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湖南 类别:法理、法史 出版社:湘江法律评论 语言:中文 发稿时间:1个月内期刊收录: 中国知网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https://www.qikan58.cn/qikan_detail.jsp?id=14568
10.《中国法律评论》《中国法律评论》(双月刊)创刊于201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办。本刊依托法律出版社拥有的学术和实务优质作者资源,致力于推动法律学术与实务的融合,是学术精英与实务专家的共同平台。《中国法律评论》秉持中国法律“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关注社会、经济、民生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http://zgflpl.chinabidingnews.com/
11.中国《中国-东盟法律评论》简介:《中国-东盟法律评论》(英文名:China-ASEAN Law Review),作为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办的中英文法学学术期刊,已被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校定为D2期刊(级别相当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CSCD扩展版来源期刊)。该期刊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https://calc.swupl.edu.cn/pub/dmflyjzx/jlhd/xwgg/249051.htm
12.2017年半月谈第8期半月谈2017第8期文章汇总点击下载半月谈2017年第8期精选文章汇总(PDF打印版) 《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2017年半月谈(第8期)(精选) 半月评论:治政务失信须法律亮剑 http://www.chinagwy.org/html/slzl/qt/201708/92_210114.html
13.《环球时报》评论:让仗势侵害中国利益的国家付出代价众所周知,中国与美加法律体系不同,美加两国根据什么来判定中国依法审查两名加拿大人是“非法”的呢?司法权是中国主权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所有外国人在中国居留期间都须遵守中国法律,而不是将他们的国内法作为护身符在华恣意妄为。这个道理美加最高级别的外交官理应熟稔于心。 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14&id=396956
1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探究(精选十篇)[4]刘翠霄.德国社会保障制度[J].环球法律评论, 2001, (11) :428. 探究继承公证制度法律问题 篇2 摘要: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依法律之规定和个人的申请,依法对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及法律上的证据效力。现实生活中,发生继承时或者涉及到继承的民事行为时,许多人都选择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vd8p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