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小
中
大
2024年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主办,北大法宝智慧立法研究中心协办的新时代立法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我国立法贯彻民法典的几点思考”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全程由北大法宝进行了网上直播,观看量高达1.5w人次。讲座共设置专家讲座、专家与谈、会议总结三个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玉军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玉军
第一单元专家讲座
第一单元是专家讲座。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孙宪忠以“我国立法贯彻我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为题作报告,对立法为何、如何贯彻民法典进行了探讨。
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孙宪忠
立法为何需要贯彻民法典——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立法应对其加以贯彻。孙宪忠教授就民法和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入手,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法则处于基本法的地位,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民法具有如下特点:1.以社会基本关系为调整对象。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具有基本性,是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2.调整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自然人、企业、团体、国家机关等,任一社会主体须臾不可脱离民事活动。3.体现的基本概念和制度为其他法律所吸纳。民法为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其他法律提供了绝大部分基本概念和制度基础,其他法律都对民法具有依赖性。4.蕴含的基本法律关系原理为其他法律构建的基础。民法上法律关系的科学原理属于基本法学原理,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依据法律关系的原理来展开的。
立法如何贯彻民法典——应从法思想、法感情和法技术三个方面理解、贯彻民法典。法思想是立法者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立法者想借助法典,通过立法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指导思想首先要贯彻在其中。法感情指普通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所设立的权利义务规则如何认识和接受的心理状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尊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基本看法;法技术即法律制定所贯彻的科学法理、科学逻辑,立法不是一麻袋土豆可以不加区分地放在同一篮子,法律规范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通过科学、逻辑才能达到外在和内在体系的和谐。这三者和立法法规定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完全一致,是理解民法典的内在思想体系和外在制度体系的金钥匙。
最后在感情层面。孙宪忠教授于讲座最后强调,立法需重视民众的法感情问题。立法关涉民众的权利义务乃至法律责任的承担,因此,立法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对社情民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重视民众的法感情,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立法机关应当时刻注意的。
第二单元专家与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湛中乐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于兆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雷震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
在同学提问环节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以法技术为核心,就法思想、法感情和法技术的理解向孙宪忠教授提问。孙宪忠教授作了详细的回答。
第三单元会议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玉军
本次研讨会的举行,获得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