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参考·刑法总则: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指导案例刑事裁判要旨包头律师包头律师事务所

——被害人有严重过错的杀人案件应如何处理

3.宋有福、许朝相故意杀人案[第35号]

——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不明确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应如何定性

4.张杰故意杀人案[第42号]

——被告人投案后未如实供述罪行但有抢救被害人情节的应如何处理

5.刘加奎故意杀人案[第43号]

——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且被害人有一定过错的案件如何适用死刑

6.杨政锋故意杀人案[第50号]

——驾车故意挤占车道致使追赶车辆车毁人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7.曹成金故意杀人案[第132号]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8.官其明故意杀人案[第344号]

——如何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9.贾淑芳故意杀人案[第362号]

——在被害方有明显过错的杀人案件中对被告人一般不应判处死刑

立即执行

10.陈卫国、余建华故意杀人案[第408号]

——对明显超出共同犯罪故意内容的过限行为应如何确定罪责

11.余华平、余后成被控故意杀人案[第449号]

——如何把握故意杀人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12.吴江故意杀人案[第474号]

——如何处理因恋爱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

13.颜克于等故意杀人案[第475号]

——“见死不救”能否构成犯罪

14.张俊杰故意杀人案[第511号]

——同事间纠纷引发的杀人案件应慎用死刑

15.胡忠、胡学飞、童峰峰故意杀人案[第555号]

——如何确定雇凶者与受雇者的罪责

16.刘宝利故意杀人案[第556号]

——如何认定被害人过错

17.姚国英故意杀人案[第647号]

——因长期遭受虐待和家庭暴力而杀夫能否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对此类故意杀人犯能否适用缓刑

18.覃玉顺强奸、故意杀人案[第657号]

——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故意杀人未遂犯,能否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19.李飞故意杀人案[第737号]

——对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如何适用死缓限制减刑

20.刘祖枝故意杀人案[第746号]

——提供农药由丈夫自行服下后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导致丈夫中毒身亡的,如何定罪处罚

21.张某故意杀人案[第761号]

——如何在近亲属之间的杀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体现罪责刑相适应

22.邓明建故意杀人案[第810号]

——对直系亲属间帮助自杀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罚

23.曲振武、胡英辉故意杀人案[第921号]

——雇凶者没有直接实施杀人行为,并翻供否认犯罪的,如何认定雇凶杀人犯罪事实

24.穆志祥被控过失致人死亡案[第201号]

——致人死亡无罪过,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不构成犯罪

25.朱家平过失致人死亡案[第346号]

——如何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

26.李宁、王昌兵过失致人死亡案[第370号]

——如何区分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之间的界限

27.韩宜过失致人死亡案[第440号]

——无充分证据证实伤害行为与伤害后果有因果

关系的,不能认定成立故意伤害罪

28.蒋勇、李刚过失致人死亡案[第450号]

——如何区分共同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

29.杨春过失致人死亡案[第635号]

——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致死)

30.季忠兵过失致人死亡案[第812号]

——特殊环境下被告人致人死亡,如何评价被告人的主观罪过

32.蒋志华故意伤害案[第90号]

——使用暴力手段向债务人的亲属索要欠债致人伤害应如何定性

33.杨安等故意伤害案[第225号]

——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定罪

34.罗靖故意伤害案[第226号]

——一掌推他人致其头部碰撞造成死亡应如何定罪量刑

35.夏侯青辉等故意伤害案[第279号]

——对刑法修订前发生,刑法修订后交付审判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造成“植物人”的案件,应如何适用刑罚

36.洪志宁故意伤害案[第389号]

——故意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心脏病发作猝死的如何量刑

37.王兴佰、韩涛、王永央故意伤害案[第409号]

——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判定实行过限行为

38.蔡世祥故意伤害案[第410号]

——虐待过程中又实施故意伤害行为致人死亡的如何定罪

39.杨某某故意伤害案[第432号]

——明知先行行为会引发危害后果而不予以防止的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40.赵金明等故意伤害案[第434号]

——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

41.杜益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第459号]

——共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中,被告人如实供认公安机关没有掌握的其致人死亡的关键情节,是否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42.王立刚等故意伤害案[第507号]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

43.索和平故意伤害案[第524号]

——故意伤害致死尊亲属的如何量刑

44.陈玲、程刚故意伤害案[第567号]

——父母为教育孩子而将孩子殴打致死的如何定罪量刑

45.张化故意伤害案[第568号]

——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应如何定罪

46.杨道计等故意伤害案[第813号]

——仅有被害人家属证言证实被害人死亡的,能否认定被害人死亡,如何认定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7.李某故意伤害案[第832号]

——如何通过主观认识要素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

48.王海涛等组织出卖人体器官案[第929号]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既、未遂以及情节严重如何认定

49.白俊峰强奸案[第20号]

——丈夫强奸妻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50.王卫明强奸案[第51号]

——丈夫可否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51.张烨等强奸、强制猥亵妇女案[第128号]

——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中止

52.谢茂强等强奸、奸淫幼女案[第178号]

——行为人既实施了强奸妇女的行为又实施了奸淫幼女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53.曹占宝强奸案[第228号]

——如何理解强奸“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以及能否对此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54.李尧强奸案[第280号]

——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轮流奸淫同一幼女的是否成立轮奸

55.唐胜海、杨勇强奸案[第281号]

——轮奸案件中一人强奸既遂一人未遂的应如何处理

56.滕开林、董洪元强奸案[第395号]

——通奸后帮助他人强奸是否构成共犯

57.陈某强奸案[第396号]

——如何把握强奸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58.谭荣财、罗进东强奸、抢劫、盗窃案[第495号]

——强迫他人性交、猥亵供其观看的行为如何定性

59.陆振泉强奸案[第514号]

——如何认定强奸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60.冯支洋等嫖宿幼女案[第589号]

——对嫖宿幼女罪如何进行审查认定

61.刘正波、刘海平强奸案[第658号]

——欠缺犯意联络和协同行为的同时犯罪,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62.张甲、张乙强奸案[第790号]

——共谋轮奸,一人得逞,未得逞的人是否构成强奸既遂?如何区分该类犯罪案件中的主、从犯地位

63.苑建民、李佳等绑架、强奸案[第792号]

——行为人实施强奸行为完毕离开现场后,其他帮助犯起意并对同一被害人实施轮奸行为的,能否认定该行为人构成轮奸

64.韦风强奸、故意杀人案[第834号]

——被害人因躲避强奸在逃离过程中失足落水,行为人未实施救助,导致被害人溺水死亡的事实是认定为强奸罪的加重情节还是单独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65.王鑫等强奸、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案[第843号]

——轮奸幼女的,是否同时适用轮奸加重处罚和奸淫幼女从重处罚情节;对具有多种量刑情节的被告人应当如何规范量刑;若无抗诉,因程序违法被发回重审的,能否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

66.孟铁保等赌博、绑架、敲诈勒索、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案[第74号]

——扣押、拘禁他人强索赌债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67.周彩萍等非法拘禁案[第179号]

——将被捉奸的妇女赤裸捆绑示众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68.辜正平非法拘禁案[第181号]

——为逼人还贷款非法关押借款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69.雷小飞等非法拘禁案[第263号]

——“索债型”扣押、拘禁案件的定性

70.胡经杰、邓明才非法拘禁案[第435号]

——为寻找他人而挟持人质的行为构成何罪

71.熊志华绑架案[第155号]

——如何准确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绑架罪的界限

72.章浩等绑架案[第156号]

——基于索债目的帮助他人实施绑架行为的应如何定罪

73.颜通市等绑架案[第157号]

——给付定金方违约后为索回定金而非法扣押对方当事人子女的行为如何定罪

73.田磊等绑架案[第180号]

——为索取债务劫持他人并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74.吴德桥绑架案[第183号]

——在绑架中对被绑架人实施伤害致人重伤的应如何定罪量刑

75.王建平绑架案[第299号]

——杀害被绑架人未遂的,是否属于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

76.张舒娟敲诈勒索案[第443号]

——利用被害人年幼将其哄骗至外地继而敲诈其家属钱财的能否构成绑架罪

77.俞志刚绑架案[第496号]

——绑架犯罪人绑架他人后自动放弃继续犯罪的如何处理

78.白宇良、肖益军绑架案[第570号]

——绑架罪未完成形态的区分

79.李彬、袁南京、胡海珍等绑架、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案[第571号]

——帮人“讨债”参与绑架,与人质谈好“报酬”后将其释放,事后索要“报酬”的如何定罪处罚

80.张兴等绑架案[第794号]

——绑架犯罪案件中,非因被告人的故意、过失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能否认定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

81.张世林拐卖妇女案[第77号]

——拐卖两性人能否构成拐卖妇女罪

82.胡从方拐骗儿童案[第173号]

——如何区分拐骗儿童罪和拐卖儿童罪

83.李邦祥拐卖妇女案[第229号]

——应收买的被拐卖的妇女要求将其再转卖他人的如何定罪处罚

84.吕锦城、黄高生故意杀人、拐卖儿童案[第728号]

——拐卖儿童过程中杀害被拐卖儿童亲属的行为,如何定性

85.武亚军、关倩倩拐卖儿童案[第781号]

——出卖亲生子女构成拐卖儿童罪,具备特殊情况的,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86.刘友祝拐卖妇女案[第791号]

——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妇女“介绍对象”收取费用的行为,如何定性

87.王献光、刘永贵拐卖儿童案[第835号]

——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如何定性

88.孙如珍、卢康涛拐卖儿童案[第930号]

——如何把握出卖亲生子女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如何区分居间介绍收养儿童和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拐卖儿童

89.朱斌等强迫劳动案[第867号]

——强迫劳动罪与非罪的认定

90.毛君、徐杰非法侵入住宅案[第526号]

——入户盗窃财物数额未达到盗窃罪定罪标准,严重妨碍他人的居住与生活安宁的,可以按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处罚

91.周建忠暴力取证案[第158号]

——暴力迫使证人在询问笔录上签名按手印并致人轻伤的行为如何定性

92.周建平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第612号]

93.周娟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第719号]

——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94.谢新冲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第741号]

——手机定位属于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

95.方伍峰重婚案[第10号]

——“事实婚姻”能否成为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96.陈越、邵某重婚案[第141号]

——自行调查重婚犯罪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否获得附带民事赔偿

97.王艳重婚案[第419号]

——恶意申请宣告配偶死亡后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公布根据历次修正案和修改决定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节录)(2002年12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节录)(2006年6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节录)(2009年2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节录)(2011年2月25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内容解读(节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节录)(2015年8月29日)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节录)(2000年12月28日)

12.《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13.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节录)(1999年10月27日法〔1999〕217号印发)

14.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节录)(2008年6月25日公通字〔2008〕36号)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节录)(2013年12月23日法发〔2013〕14号)

16.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节录)(2013年7月19日公通字〔2013〕25号印发)

17.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013年8月30日)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5月23日法释〔2001〕16号)

19.《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0年2月16日法释〔2000〕4号)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已废止)(2003年1月17日法释〔2003〕4号)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6年1月11日法释〔2006〕1号)

23.《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2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013年10月23日法发〔2013〕12号印发)

25.《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年7月13日法释〔2000〕19号)

27.《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年1月3日法释〔2000〕1号)

29.《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3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12月21日法释〔2016〕28号)

3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20日公通字〔2000〕26号)

3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2010年3月15日法发〔2010〕7号印发)

33.《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34.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以出卖为目的的倒卖外国妇女的行为是否构成拐卖妇女罪的答复(1998年12月24日〔1998〕高检研发第21号)

3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9月6日法释〔2013〕21号)

36.《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3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节录)(2006年7月26日高检发释字〔2006〕2号)

38.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人员能否成为虐待被监管人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15年2月15日高检发释字〔2015〕2号)

3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2013年4月23日公通字〔2013〕12号)

4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2014年12月18日法发〔2014〕24号印发)

4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2015年3月2日法发〔2015〕4号印发)

42.《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43.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批第4号:王志才故意杀人案(2011年12月20日法〔2011〕354号印发)

44.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3批第12号:李飞故意杀人案(2012年9月18日法〔2012〕227号印发)

刑事政策

1.2012年惩治拐卖犯罪审判指导工作报告

审判释疑

1.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判长会议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研究意见

2.在绑架勒索过程中劫走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3.在实施拐卖妇女犯罪中将被拐卖妇女的雇主杀害的行为,能否作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

经验交流

1.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关于规范故意杀人死刑案件证据工作的意见(试行)(2007年11月15日赣高法发〔2007〕38号)

实务探讨

1.刑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节录)

疑案争鸣

1.徐某、陈某强奸案

——对因提供住宿条件而发生在同一房间内的暴力强奸行为,有能力阻止而未阻止的,能否与强奸行为人构成共犯

THE END
1.宪法案例丨这些案例与宪法相关,也与你我相关新闻头条案例三:工作中意外伤害的认定受宪法保护吗? ? ? ?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那么,劳动者在工作中意外伤害的认定受宪法保护吗?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起案例中,当事人黄某在乘坐肖某驾驶的轿车出差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肖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刑罚。黄某欲申请工伤认http://xfj.nmg.gov.cn/xwzx/xwtt/202412/t20241204_2619142.html
2.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书名: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 作者:国家法官学院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入库时间:2018-4-9 定价:5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所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76972
3.刑法案例(十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董某将孩子当成狗卖给饭店,对于孩子的死亡,存在明知,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同时董某出卖孩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一个行为触犯数罪名,应该以故意杀人罪和拐卖儿童罪从一重罪论处。 5、李某和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为什么? https://www.jianshu.com/p/d1f0ed8e18e6
4.5起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典型案例法律知识昨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全省检察机关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案件专项活动,据介绍,此专项活动将为期一年。在会上,省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全省检察机关去年查办的5起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近年来,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查办了一大批国https://www.maxlaw.cn/z/20190526/867606143179.shtml
5.公民人身自由案例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狭义的人身自由仅指公民的身体自由不受侵犯,即公民享有不受非法限制、监禁、逮捕或羁押的权利。广义的人身自由还 包括与人身紧密联系的人格尊严和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一般认为具有天赋性、普遍性、专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6/1212/10/7933072_613993979.shtml
6.侵犯人格尊严权案件9篇(全文)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已经在保护人格权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2年宪法确认了人的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 在第38条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随后在1986年的《民法通则》民事权利一章中, 确定了人身权即人格权制度, 第101条也规定:“公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g7ufii5.html
7.虐待被监管人罪司法解释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 (五)虐待被监管人案(第248条) 虐待被监管人罪是指监狱、拘留所、看守所、拘役所、劳教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https://www.66law.cn/laws/294170.aspx
8.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案例人身权利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包括健康权、自由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侵权行为属于一种对他人造成损失的违法行为,而人身侵权就是对他人身体造成一定伤害的一种侵权行为,我国对于人身侵权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造成人身侵权的行为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也要https://www.64365.com/special/qfgrysqda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案例为了确保教师的人身权利和人身安全,我国的教师法将侮辱、殴打教师的行为分几种情况予以制裁,情节较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由公安机关或法院责令违法者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本则案例中,段老师无辜受到侮辱、殴打,人身权利受到了伤害,侯某的父亲侵犯了段老师的人身https://fzfg.tit.edu.cn/info/1025/2868.htm
10.犯罪犯罪指做出抵触刑法规范的行为。中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https://baike.sogou.com/v58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