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为什么总保护坏人

世界似乎一直混乱着。朋友圈里,义愤填膺的人们在呼唤着对人贩子直接判处死刑。人们愤愤不平的是,面对这样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法律刑罚为什么还不够重。而另外一起正在热烈讨论的事件中,一位丈夫因为砍死强奸犯被判处无期徒刑。法律怎么了,正义怎么了,坏人得不到严惩,好人总是那么艰难,世界还有救吗?相对于拐卖儿童,砍死强奸犯是一个更为具体的事件,而且这样惩恶扬善的侠义行为似乎是更应表彰的壮举。相对于现实社会里的刑罚手段,犯罪分子似乎更应该被开除出人类的世界,对待他们怎么处理都不过分。

当可能属于正当防卫的时候,法院反而判决砍死犯罪分子的人无期徒刑,这完全不是惩恶扬善的套路。当法律似乎总是在保护坏人的时候,如何不能民怨沸腾。如果世界就这样感性的沸腾下去,还可以有更多原始的正义让人血脉偾张,譬如回归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或者阉割这样的肉刑。当人类社会持续沉浸在这样快意恩仇的幻想中时,及时出现的理性思维虽然听起来非常的煞风景,但这一脚刹车时刻保持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稳定。用法律的理性来看待具体案件的时候,首先和大众的看法彻底相左的不是法律系统,而是事实认定。所谓丈夫砍死强奸犯一案之中,多少读者首先就被媒体的信息先入为主了。

基于报道,人们相信了这是一起正在进行的强奸,而丈夫在搏斗中打死了犯罪嫌疑人,从而坚信这位丈夫值得拥有更多的同情。但媒体给出的信息并不足以让人做出进一步判断,而需要寻找更为坚实可靠的事实基础。即便现在无法重返法庭现场,也尚且无法拿到最全的卷宗资料,但这起案件的判决书可以在网络上找到。

判决书不如媒体的报道那般生动,也不如原始卷宗那样详实冗杂,但简单的描述和可靠的用词,也能大体复原出了法庭确认了的事实。在媒体的报道中,这位丈夫与强奸嫌疑人展开了搏斗,并最终下手过重,导致嫌疑人的死亡。在强大的道德感召之下,这对夫妻被当成了天然的受害者,而死者是加害者。

可一个没有被提及的问题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犯罪现场,直接经历者只有这对夫妻以及死者,死者已经不能发声,只能听到夫妻的说辞。幸而,为了严谨地复原现实情况,做出判断之前,首先需要遵循证据原则,采集更多的客观证据与主观陈述,来判断现场究竟如何,犯罪是否已经中止还是依旧持续,而使用武力的限度是否必要。

作为理性的法律人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分为好人与坏人,而那个受害的好人就是弱者,从而成为某个受害者的同情者。现实中谁是真正的弱者可能很复杂,或许这是丈夫无意撞见了强奸案,但也许无意是撞见了通奸,或者是有意捉奸,又或者是故意设套敲诈。

丈夫要动手的时候,或许是基于对强奸的愤怒,也可能是捉奸的愤懑,是为了敲诈的虚张声势,或者是希望掏钱私了案件,甚至是本身就有前嫌,只是借机发挥而已。

现实有诸多的可能,而真相总是在主观的世界里扑朔迷离,如果不建立合理的证据链,就无法产生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判断。从判决书内容来看,丈夫回家后看见死者从他妻子身上下来,之后双方发生了争吵,然后开始扭打,最后升级到杀人,直至以砍了二十多刀的方式结束了对方的生命。

其中一个细节是,其他证人还听到死者喊饶命。不同于判决书的认定,当人们焦虑地指责法院判决时,脑补了不少感人的情景来支持砍死人行为的正当性。然而,没有这么多额外的信息支撑,正当防卫的前提就不存在。法律需要捍卫正义,需要保护弱者,更需要尽量地还原事实。分析这样一个案件,首先要判断强奸是否成立,是否能采集到实施了暴力的证据。

如果强奸成立,那么当这位丈夫撞见以后,是否还存在暴力侵害的情形,需要及时制止。如果此时强奸已经中止了,那么就是一对受害者和一个嫌疑人相处的场景,此时嫌疑人可能还在继续使用暴力抗拒,从而需要受害者反抗,或者是受害者开始泄愤。

而如果嫌疑人并没有足够的暴力侵害或者剧烈地反抗,这样的情形下杀人就完全不具备合理性。即便用激情杀人作为辩护,而法律是蒙着眼睛的正义女神,并不能因为一方占据了高地,就可以无限制地反击。犯了错误被拿住以后,侠客手起刀落取下人头,是武侠小说的情节,不是人类社会。这对被认为受害的夫妻,在杀死嫌疑人以后就迅速地逃离了现场。这样对于强奸一说,就无法及时采集证据,最终只存在当事人的口供,以及第三方的佐证,不足以充分地还原事实。而殴打以及杀死嫌疑人的这个过程,从仅存的证据而言,死亡的嫌疑人是完全处于弱势的情形下被砍死的。

或许,真实发生的故事确实对这对夫妻有利,但当他们逃离现场的时候,也就很遗憾地放弃了直面社会规则争取权利的过程,一个人被强奸的故事并不充分,而另一个人被暴力砍死的事实摆在眼前,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无法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借助神灵的指示或者情绪化的感情来创造性地判罚。但论者没有耐心搜集这些能找到的信息,或者更精确地去翻阅更全的案卷资料,而仅仅跟随媒体报道就先入为主地假想出一个事实,天然地指定了其中一方就是弱者,这样认定的正当防卫很难立足。

只有证据确凿,事实无争议的情形下,法律才能精确地平衡理性与情感,尊重理性的选择,理解人的冲动与血性,公平地惩罚每一个错误,保护每一个人,包括被认为是罪犯的人。

那么是购买儿童可能在眼前面对死刑,还是不购买儿童晚年必然面对另一种死刑的情形,在理性地计算下,总会有家庭豪赌一把购买儿童的行为是经济的,从而支持儿童买卖的市场需求持续存在。此时,市场自然要做出回应,人贩子也就应运而生。英国工会活动家、政论家托马斯·约瑟夫·登宁说过,(资本)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人贩子是否会因为死刑收手,取决于利润到底是否值得。

在自由市场之下,当靠子女养老成为底层唯一希望的时候,即便有残酷的死刑,总会有足够高额的利润,刺激人铤而走险,为拼死购买的家庭提供服务。

而当购买儿童成为高风险行为的时候,所有的犯罪手段为了自保也将变得更为隐蔽和残暴,从而对抗法律的监管。最终,死刑没有解决社会问题,只是将一个现存的社会矛盾变得更为激化和残酷。

对贩卖儿童的行为一律死刑,这绝对不是法律为调节社会矛盾所能想到的最好手段,而只是最不负责任的偷懒,并最终带来一个更为残酷的结果。法律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设计,不是保护坏人的产品,而只是在一种科学的方法上维系社会运转的制度设计。法律是人类最大的理性,正因为有了法律,情感的宣泄有了合理的约束,并在经济体系、社会体制等制度设计下共同地服务于社会。只要还尊重证据和程序,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法律就平等地保护着每一个人,而不是那些以神和情感的名义单方面宣布的弱者。在没有上帝和佛祖显灵的时候,正义被法律延续,而人类社会告别了丛林,告别了动物世界。

THE END
1.法律是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来自刘新功V全国公审线上直播号召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共同观看直播,上一堂法制教育课,起到震慑警示教育的效果,这比任何一堂课都要重要。@刘新功V: 要记住:法律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惩恶扬善保护好人的,不是用来保护坏人的,不是用来去帮助保护和鼓励犯罪的,所以现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个鼓励和帮助未成年人去犯罪的一个法。中国哇:https://weibo.com/1118299260/O5E7acLJL
2.你为什么要扶”的法官,应该追究他们法律责任,因为他们的言语,让中这个警察和说:“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法官,应该追究他们法律责任,因为他们的言语,让中国道德沦丧,让坏人不敢抓,路人不敢帮。老人不敢扶。https://www.toutiao.com/w/7444066396181005107/
3.三年级法治教案(精选6篇)6).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交流平台:为什么我们要学呢? 小组交流汇报明白学习的意义,明白法是什么?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11t5bub.html
4.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攻略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http://www.dongyongedu.cn/n161229.htm
5.法制教育演讲稿13篇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https://www.wenshubang.com/fayangao/2958945.html
6.admin文军营销在全球市场扩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差异、法律法规、政治风险、市场竞争、跨境管理、品牌认知、人才本地化和外汇管制等多重挑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灵活的本地化策略,以及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并通过灵活的应对策略逐http://www.wenjuntech.com/author/admin
7.为什么坏人杀了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好人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把好人是指有善心,宽厚待人的人。与之相对的,则为坏人。法律并不以好人与坏人的区分标准衡量是否负法律https://www.64365.com/ask/13005063.aspx
8.中队活动(六7华芳)班级活动这节活动课,我们了解了传统节日和风俗,也涉猎了一些小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去感受,做一个知晓中国文化的孩子。 齐诵《弟子规》 (三)、队会结束: 1、主持人:全体起立 请辅导员带领全体队员呼号。 2、辅导员领呼(举起右手):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http://www.baxx.tn.czedu.cn/html/article302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