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和小李是多年的好友,2020年5月,小李因生意周转困难向小张借了3万元,并写下借条,约定2021年5月归还。然而,到了还款日期,小李并未还钱,小张碍于情面也一直没有催要。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2024年9月,小张因自己急需用钱,这才想起小李的欠款,于是找到小李要求还钱,可小李却以借款已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还款。
其实,根据法律规定,一般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3年。在这个案例中,小张和小李约定的还款日期是2021年5月,那么诉讼时效就从2021年5月开始计算,到2024年5月届满。而小张向小李主张还款时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小张的钱就一定无法追回。如果小李在诉讼时效届满后自愿还款,那么他不能再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要求小张返还。或者,如果小张能够证明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他曾经向小李主张过权利,比如有聊天记录显示他曾催小李还钱,或者有证人能证明他向小李提及过欠款事宜等,那么诉讼时效就会发生中断,从他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3年。但如果小张无法提供这些证据,那么他在法律上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法官说法
诉讼时效是什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在该期间届满后,发生义务人可以拒绝履行其给付义务效果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法律秩序和维护交易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哪些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从而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哪些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是指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推翻了诉讼时效存在的基础,因此使已进行的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重新起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法官能提醒当事人适用诉讼时效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抗辩由当事人提出,法院才会审查,若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法院不会主动进行审查。法官不会主动提醒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也不会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而判决权利人败诉。
诉讼时效期间已过,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吗?
可以,即使诉讼时效已过,权利人依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若对方当事人提出案件已超过诉讼时效来进行抗辩,法院则会驳回权利人的诉讼请求;若对方当事人承认权利人的权利,则一般视为同意履行义务,不能再以诉讼时效为由抗辩;经传票传唤被告未到庭质证,未在庭审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视为放弃自身应有的权利。
三审:吕万慧
二审:胡芳
一审:邹韵佳
原标题:《【普法小课堂】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诉讼时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