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刊》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后扶贫时代贫困安全风险的类型与防范

刘佳曹景林

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差异化治理及其测度

□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

何伟杨新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演进的基本逻辑与经验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常延廷

从《道德资本论》的国际传播看中国学术“走出去”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一兵

激情与计划的革命辩证法

——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的解读

□文化哲学研究

邹广文

中华民族精神所彰显的自然与生命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

李文杰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

刘文勇

发展型消费的制度嵌入研究

——基于部分发达国家20世纪下半期经济改革的分析

许梦博陈楠楠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深层矛盾、转型契机与改革取向

□理论法学新动向

刘宇

基于法律思维的法理学知识体系重构

宋保振

智能裁判的价值填补

——以法律解释的认知研究为突破口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邹龙妹李春双

老年人近亲属探望权的正当性和基本原则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马大勇

“绝调更有人和”:纳兰词影响史之检视及其词史坐标之重估

李淑岩马铭明

洪亮吉的京师之行与都下文学生态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高云球

梅娘文学创作的生命经验与写作姿态

□欧美问题研究

李莉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住房治理研究

本期论文速读

摘要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中国贫困治理事业由扶贫向后扶贫时代转型,贫困安全风险在反贫困风险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步成为反贫困风险治理的主要对象,应当予以重点防范。综合考量贫困治理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国家反贫困系统失灵状况以及反贫困风险治理任务等因素,贫困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空间安全风险、经济安全风险、道德安全风险、制度安全风险和政治安全风险等五种类型。应当在分类施策、协同治理基础上,以安全风险为中心来构建并完善国家反贫困风险治理体系;强化贫困风险防范人人有责观念,努力开创人人防范贫困安全风险的社会风险治理格局;积极推进并逐步实现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法律化、法治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刘佳,曹景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演进的基本逻辑与经。

何伟,杨新铭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政策—实践—制度—理论”的渐进式演进,已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党领导的政治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作为法国情境主义国际的重要成员,瓦纳格姆在《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导致的异化不再局限于生产活动,而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资本主义景观社会中,人不再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不再是参与性的一员,而是苟生的大众。为此,瓦纳格姆提出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打破景观的统治,通过爱的激情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游戏恢复人的参与性,从而实现日常生活的革命。然而,瓦纳格姆并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也缺少明确的目标。

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意义。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所表达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和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对于我们合理求解人与自然关系仍然具有重要启示。顺应自然作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原则,其所彰显的中国智慧是不言而喻的。它启示我们要摈弃功利态度,与自然之间互养相成;要自觉培养一种节俭、自律、富有人文情怀的生命观;要居安思危,增强环境忧患意识,优化人类的现代生存观念。

戴维森在《彻底解释》一文中提出一种从零开始的解释理论原则,并在其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其设想和解说。他的工作沿两条线索展开:其一是信念与意义的整体性关系。信念和意义这二者都是不可观察的,但结成整体后,就能够生成可观察持真态度。信念和意义两个私人性的分量,结合在一起能产生戴维森意义上社会性的矢量,这也是戴维森对语言社会性不同角度解读的体现。其二是三角测量。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两个人共享外部世界,共享环境刺激,构成了保证客观性的第三个点。戴维森这两条线索都是以语言的社会性、私人性和客观性为核心展开的。

许梦博,陈楠楠

当前,我国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供需失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化解,市场失灵和政策偏差问题依然并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环境新变化为农业保险市场功能的修复提供了全新条件,为破解农业保险市场供需失衡的深层矛盾提供了新契机,但必要的制度与政策供给仍然十分重要。政府应当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协同推进等手段加大对农业保险领域的支持力度,发挥好政策的“指挥棒”和“导航仪”作用,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来矫正市场自发无法解决的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双轨驱动,共同推动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对于缓解法理学的“无用化”危机,以法律思维为线索重构法理学知识体系尤为必要。其重点在于通过“反思”梳理法理学的四个知识层次,将不同层次的法理学知识与法律思维的步骤相对应,揭示法理学知识在法律思维中被用于解决何种问题,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法律渊源和法律关系都属于“法律规范”层次,分别可以解决规范的寻找和分析问题;法律解释属于“非理想性规范理论”层次,可以解决事实性的大前提构建问题;法律价值属于“理想性的规范理论”层次,可以解决价值性的大前提构建问题;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法律与社会理论、行为规范性理论都属于“法是什么”的元理论层次,分别可以解决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冲突问题、超越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大前提构建问题、大前提构建的基础平台问题。

当下智能裁判问题的争议焦点在于我们能否通过数据和算法进行法官情感计算,有效还原司法中的价值判断。智能裁判价值判断重在对法官解释和运用法律的过程进行法律解释模拟,这也是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研发的关键。面对智能时代传统教义学理论中经验要素缺失的事实,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认知科学为智能裁判的解释模拟提供了研究新思路。该认知研究主张运用心理学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探究和模仿裁判者思维模式,将法官裁判中的“解释规则”作为解释模型建构的基本要素。智能裁判解释模拟的核心任务有三:第一,基于认知立场确立法律解释认知逻辑;第二,发掘认知层面的解释规则并转化为算法规则;第三,借助认知要素检验所构建智能推理模型的可行性以保证通过图灵测试。结合此模拟过程及裁判实践来看,司法领域的人工智能运用虽未来可期,但当前从辅助层面来定位更为妥当。

邹龙妹,李春双

近年来,由于近亲属之间的利益冲突,老年人同居亲属拒绝别居近亲属探望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成年子女或孙子女对其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具有探望权在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老年人近亲属的探望权在理论上和实务中也存在很大争议,但从价值功能考量,确定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探望权或隔代探望权具有内在的正当性和外在现实需要性。在具体探望权行使时,应当恪守以老年人利益为中心、尊重老年人意愿和同居近亲属协助原则。在维护老年人健康安全利益前提下,保障别居亲属对老年人的探望权,不仅可以促进家庭亲情弥合,还能实现家庭团结和睦之目的。

在近三百年词史运程中,纳兰词引起了无数词人的追摹与呼应。在这一接受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影响史维度值得充分梳理与检视。“纳兰风”自雍乾到晚清经历了乍寒乍暖的过程,到况周颐、王国维始正式撩开“纳兰热”的面纱,自此,杨圻、黄侃、女性词界乃至网络词坛皆热衷于对纳兰情性与笔意的接受。基于上述多棱面的检视,我们得以重估纳兰性德的“词史坐标”:他完全可以被认定为清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并进而成为千年词史的一个主坐标。

李淑岩,马铭明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生最难忘却的记忆。寓京期间,洪亮吉的创作主要收在《卷施阁诗》与《卷施阁文甲集》《卷施阁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斋诗》集中,这些创作犹如一组特写镜头,刻录下诗人帝都生活的焦虑、诗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颂圣纪恩的燃情岁月。此一内容的揭示,在丰富洪亮吉个体研究之同时,亦不失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窥见乾嘉时期都下文学生态之一隅。

梅娘是东北沦陷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文学写作以“赴日旅居”为节点,经过了由“内视角”向“外视角”的转变过程,展现出梅娘作为现代女性鲜明的“本质身份”特质。究其原因,与梅娘的童年成长环境、生命经验及写作姿态等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是她在文学写作中把握世界与塑造人物的精神资源。她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悲悯的平民立场,通过不断挖掘自我生命经验与精神感悟,有效而深刻地揭示出东北沦陷时期家族的没落衰败、女性的精神挣扎与民众的生存境遇,为东北文坛呈现出“崭新的前进的意识”与鲜活的文学世界。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从法理原则到法律实践法律基本知识的内容是理解和应用法律所必需的,它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法理学、宪法、民商事法、刑法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法理学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和理论基础的科学,它为其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它涉及到权利与义务、正义与合意等核心概念,这些都是构建一个健康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部分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92190.html
2.专业课《法理学》考试题目题库及答案+重点知识梳理总结+名词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小马做为过来人,最了解你们了,每次期末考试最痛苦的是什么?就是没有复习重点,即使有了重点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复习,总之,就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一脸迷茫。 比如,《法理学》这门课程,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点非常多,如果真的把课本都过一遍,那真的太费时间了,并且,效果也微乎其微,再加上平https://www.meipian.cn/500j59g5
3.[法学试题]法学考研科目有哪些刑法学 民法学 法制史 宪法学 法理学 重点梳理重点内容详情解答 重点一 绪论;犯罪概念 知识答疑 重点二 犯罪构成;正当化事由 知识答疑 重点三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 知识答疑 重点四 罪数形态;刑事责任;刑罚概述 知识答疑 点击查看刑法学重点知识框架 > 重点梳理重点内容详情解答 重点一 绪论;民事法律关系 http://jm.kaoyan365.cn/daoshi/3786.html
4.法硕考研法制史讲义(精选12篇)二、中国法制史的重点知识梳理 根据考试大纲,我们为2018级考生梳理法制史考试重点,希望同学们重点关注。 要想在学习法制史的过程中思路清晰,首先要把下面这个历史朝代烂熟于心,因为以历史朝代为线索,才能对法制史的内容做出有序的梳理。 中国古代法制线索: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mj42gp0.html
5.头条文章0基础的商法不用学入门和带读,都差不多,但弄完课+题之后,最好在跟下专题串知识点,把要点梳理完,难的题带着做做,效果好些,否则商法距离生活比较远,学完印象不深刻。 公司法一定要全面掌握,同时和股东相关内容(出资、股东权利、股东诉讼、股权转让、增资等)最好在学下专题,把主观题案例也写了,确保商法稳住重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20479255413157
6.清华大学679法学综合卷977专业综合卷二考研真题笔记讲义习题自测1、(2024全新高端辅导资料)清华《法理学》重点讲义,通过讲义梳理知识脉络,洞悉出题命题规律,把握专业复习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明确复习方向。对全面把握考研全新出题范围、全新考研动态及全新考研要求具有重要价值,包含了考研的考点、重点及热点,是考研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2024年全新版,市面上常见的大都是2023年以前的版本http://guilin.witcp.com/shop/c87/t669ead96695b.html
7.免费122032392781644粉笔23综应知识梳理背诵版.pdf资源2016粉笔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word重新排版打印.pdf 浏览:38 5星 · 资源好评率100% 本文系统讲义word重新排版打印.pdf是2016年粉笔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对法律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第一篇法律知识第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述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0_70341433/8837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