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法律博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学位论文;收藏
博士学位论文是大学或其他学位授予机构要求为取得博士学位者必须提供的研究成果,经学位审查合格,具有较高的质量。博士学位论文代表着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前沿研究水平,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许多国家的综合性国家图书馆对学位论文进行了收藏。本文将介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收藏及利用情况。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下简称“国会馆”)的博士论文收藏范围包括日本国内和国外两种。
首先,日本的缴纳制度为学位论文的收藏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1948年,日本颁布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法》(昭和23年法律第5号)第十章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和独立行政法人等有义务将图书、地图、小册子、期刊、乐谱、电影文件、以印刷或其他方式复制的文件及图像、留声机用的唱片、以电、磁等介质记录的人的知觉所不能感知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程序等缴送国会馆。该制度一方面保证了国会馆能够更直接地对缴送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为缴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缴送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日本的《学位规则》(昭和28年(即1954年)4月1日文部省第9号)第九条中规定: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必须在获得学位授予一年之内,将论文印刷发表。大部分博士学位授予人都选择了将自己论文由学校统一送到日本国会馆的方式来发表。
2国内博士学位论文收藏情况
国内学位论文的收藏工作始于1923年(大正12年)9月,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内大学每年送至国会馆的论文大约有18000种。截止2011年11月,收藏数量达到542532种,主要存放于关西馆。
研究人员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们的学位论文未必能及时送至国会馆并提供阅览。短的话需要半年,长的则多达3年。逐年收集率的比例变化如下:
当年收集的论文占学位授予的59%,第2年约83%,第3年约90%,第4年约93%,第5年约94%,第6年约95%,第7年约96%(调查对象年限为1995-2002年间)。
目前,国会馆对日本国内博士论文的收藏,主要是纸质收藏,电子论文的收藏工作尚未开展。在保存方面,国会馆计划在2010年对1991-2001年间的大约为140000种博士论文进行影像保存处理。在此之前尚未从事过影像化或数字化的保存处理。
3国外论文的收藏情况
在对国外论文的收藏上,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博士论文的收藏有所不同。论文也收藏于关西馆。
3.1自然科学类论文
1950年,国会馆开始收集西方欧美国家科研方面的博士论文。论文形态包括纸质、缩微胶卷及缩微胶片等。
3.1.1北美地区(美国为主,也包括加拿大)
ProQuest几乎收集了北美所有高校的博士论文。除了麻省理工学院(MIT)1959-2007年间的博士论文,以及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1958-1962年间的博士论文是通过其他途径购买获得以外,1958年以来,国会馆对北美地区的论文收藏,主要从通过ProQuest购买获得的。到2008年10为止,数量约为385000种。
通过ProQuest获得的博士论文,在不同时期,国会馆选择收藏的研究领域也略有不同。如表1所示:
此外,论文形态也有变化,在1976年以前多为缩微胶卷,在1977年以后多为缩微胶片。
MIT的论文收藏数量约为17900种,论文研究领域的收藏情况如表2:
1963年以后,在收藏领域方面,Caltech与北美其他大学的情况大致相同。
3.1.2欧洲地区
国会馆对欧洲地区的科技类博士论文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国立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的国际交换获取。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以及瑞典等国家的博士论文主要是通过购买、捐赠和国际交换的方式获得。但不同的国家和学院,在不同时期内,所藏论文的研究领域和数量也有所不同。所藏情况如表3所示:
3.2人文社科类论文
日本被占领时期的博士论文(学位授予年代:1950-1970年间)。该部分论文主要是美国在占领日本时期对日本的研究,共有77种,存放于东京本馆的资料室,公开提供阅览。
4学位论文的目录组织
国会馆采用JPAN/MARK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编目著录共有24项,包括索书号、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片假名标注、著者、出版者、出版年、状态(册数)、学位授予院校名称,学位授予院校名称的片假名标注、学位授予院校代码、学位论文编号、学位授予具体日期(日本纪年方式)、学位授予年代(西历纪年方式)、授予学位类别、作者条目(可通过作者名称进行链接式检索,并在作者名后注有作者片假名读音)、NDLC(nationaldietlibrarycatalog的缩写,即国立国会图书馆的分类表,其后内容表示该论文的分类号)、语言种类代码、物理属性代码、出版国别、西历纪年、最终校对日期、最终更新日期、文献ID等等。和普通图书相比,学位论文的编目格式较为简单,不包括分类和主题词编目。
5学位论文的检索与复制
5.1论文检索
首先来看国内论文的检索和馆藏位置。国内论文和科技类海外论文主要存放于关西馆,人文社科类海外论文主要存放于东京本馆。1923-1964年间的国内论文需要通过关西馆的综合阅览室的检索目录检索,1965年以后的则可通过NDL-OPAC进行检索。
欧美论文在检索时,不能直接利用NDL-OPAC进行检索,要先通过DissertationExpress查找OrderNo.。可利用题名、作者名等信息进行检索,检索到目标论文后,记录下OrderNo.,然后再利用OrderNo.在NDL-OPAC进行检索,从而确定论文所在位置。
由于博士论文不提供外借服务,所以读者只可以在关西馆和东京本馆内阅览。
5.2学位论文的复制服务
关于馆藏文献的复制,依据《著作权法》、《国立国会图书馆资料利用规则》以及《东京本馆、关西馆以及国际儿童图书馆复制服务制度》,在不损害著作权利益的前提下,国会馆做了以下规定:
(1)对馆藏资料的复制,仅限于以调查研究为目的;
复制形式有许多种,包括电子复制、缩微影像电子化、缩微胶片电子化以及电子信息打印复制等等。
6总结
此外国会馆也是日本惟一一家统一收藏论文的机构,从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不存在多个机构重复建设,节省了资源。此外,无限制的阅读浏览服务与有限制的复制服务,一方面为知识的交流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方面保护了作者本身的著作权。希望国会馆在学位论文的收藏与利用上能够更大发展,为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瑜,冷熠,罗栋.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缴送管理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1,(1):70-72.
学生抄袭论文导师“连坐”
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211”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出台了《太原理工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中规定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或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者,除对学生进行处理外,根据指导教师负有责任的大小,对指导教师给予如下处理:通报批评,暂缓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
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情节轻微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记过、中止项目并责令其改正。对情节严重者则要给予降职、解职、辞退或开除等,并要求其终止项目,收缴剩余项目经费,追缴已拨付项目经费,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违反学术道德特别严重而触犯法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论文引用超30%就延迟答辩
山西大学较早地使用了同方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该系统资料库中储存有大量的各学科期刊和论文,在将学生论文输入时,系统就会识别出该篇论文引用内容所占全篇的百分比。山西大学近年来都是通过该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初审,如果论文引用率超过一定的百分比就会让学生进行修改或延迟答辩。
“对于硕士研究生,一旦发现引用超过30%就延迟答辩,严重者重新开题,取消给学生再次修改、同批答辩的机会。”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张云波说,“这个百分比还要逐年下降。”除此之外,山西大学对硕士论文采用按一定比例进行匿名评审、博士论文全部省外匿名评审的方法,采取一票否决制,即只要有一个评审专家提出异议即宣布论文不合格。
张云波说:“这个检测系统也不是判定论文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数据只能从一个侧面来评定论文。不同学科的论文,引用量也不尽相同,例如法律专业,引用所占百分比就会多一些。”
论文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评审
同山西大学一样,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也将硕士论文的作者和导师名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评审。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崔满红说:“论文作者和导师不知道论文送往何处,更不知道哪个人评审,这样就能杜绝评审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对待博士论文会更加严格。”
关键词:旅游环境旅游者破坏对策
1旅游者破坏旅游环境行为原因分析
对于2013年“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报到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丁锦昊小朋友跟随其父母到文明古国埃及旅游,在参观金字塔时就在某一处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笔迹。在我国各个景区几乎都能见到这样的行为,旅游者随意在名贵古树木、古城墙、古石刻上刻某某到此一游;旅游者随意践踏花草、随地丢垃圾等等比比皆是。就其原因笔者经过探究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1我国历史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古人给我们遗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文人就有到处游历的习惯,上从孔子开始延至今日。他们在所到之处都会留下应景之作。从而给我们留下久远的、具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坡的《赤壁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传世经典佳作。我们有统计数据显示古人遗留作品60%是与风景有关。所以有相当旅游者受这样历史因素影响模仿名人,希望自己名字长留景区,被后人敬仰,从而采取在景区树杆、石头、护栏等处刻字留名,破坏风景区良好环境。
1.2旅游特性影响
旅游具有异地性、暂时性特点。旅游者在到了旅游目的地之后离开其日常生活的环境以及日常所承担的角色导致道德感约束力的下滑,出现另一情景下道德判断标准。谢彦君教授曾经说过,旅游所具有的异地性、暂时性特征加上旅游在本质上对愉悦的追求往往诱发旅游者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异乎寻常的倾向性。国外知名学者Malcomcrick曾经写过,旅游世界是由许多倒逆现象构成的,从工作到玩耍;从节俭到挥霍;从约束到自由;从有责任感到自我放纵,对某些人而言旅游是从相识生活中枷锁的一种挣脱,它可以不承担义务,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不受限制。在这种不受限制、道德感约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就会出现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随意刻画、随地乱扔垃圾、随意踩踏花草等等。
1.3从众效应影响
2旅游者破坏旅游环境行为建议对策
2.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制定、实施
我们制定切实有效的法规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对旅游者的约束,给旅游者强有力的震慑作用。现有这方面的法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等。其中201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就是一部很好的法律,我们还期望更多这样的法律出台。
2.2加强景区日常管理工作
2.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有效宣传(电视、报纸、宣传标语、宣传画册、书本),使旅游者树立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大众媒体应多从正面进行宣传报道;我们导游也应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给旅游者营造出良好氛围,从而减少旅游者不文明、破坏旅游环境行为。
2.4加强旅游者道德感教育
都说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道德感滑坡的时代,那么这样就更有必要让我们加强旅游者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从道德层面对其提出要求达到减少旅游者不文明、破坏旅游环境行为。
[1]何佳梅.旅游环境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3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3]刘贵勤,冯兴东.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4]杨英.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3(11):194.
[5]王晓华.旅游者伦理悖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6]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一、仲裁条款独立于谁?
二、类型化探讨
我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可见,我国仲裁法并没有就仲裁条款的无效情形作出规定。是不是合同无效必然导致仲裁条款无效还是仲裁条款效力具有独立性?对此,有学者曾言合同无效并不必然招致仲裁条款的无效。就此问题,笔者作了一翻类型化探讨。
(一)、当事人具有签约的一般能力,而不具有签订某一具体合同所要求的特殊行为能力时,如缺少特许状或超出经营范围等,此时当事人签订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呢?有学者认为有效,而笔者却认为无效。举例而言,你的公司借款500万元给我的公司,并且我们俩约定因合同产生的所有争议由仲裁解决。在我国法律规定中,我们俩的这种行为被定性为非法借贷,因为你的公司不是金融机构,没有借款的资格,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虽然合同当事人的约定的仲裁条款意思表示真实,且具有行为能力,但仍然无效。因为仲裁是将双方因合同产生的实体权利义务纠纷提交解决的一种方式。既然合同当事人缺乏缔结此项合同的行为能力,何来实体权利之言?而且这种缔约行为本来就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合同无效,仲裁条款当然无效。因此,笔者认为签订合同有没有行为能力直接影响到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
(二)、合同内容违法或违反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时,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有学者认为此时的仲裁条款当然有效,因为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而且一致。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探讨,因为从法院与仲裁之间性质与特点的比较来看,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仲裁具有民间性,受理的是双方当事人因合同而引起的权利义务争议,而此时由于合同违法或违反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这种争议已经扩展到第三方国家和社会公共群体,因此,这时的因合同而引起的争议宜由法院受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合同无效将直接导致仲裁条款的无效。仲裁条款独立性指的是相对于合同中的其它条款而言的独立,而且这种独立具有相对性,当合同中其它条款的效力波及到仲裁条款的效力时,仲裁条款便失去了其独立性。由于笔者学识疏浅,有论述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参见黄进《国际私法与国际商事仲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转引自乔欣博士论文《仲裁权研究》。
[2]、参见赵秀文《论仲裁条款独立原则》转引自乔欣博士论文《仲裁权研究》。
[3]、参见乔欣博士论文《仲裁权研究》。
[4]、参见格兰特。吉尔莫《契约的死亡》曹士兵姚建宗吴巍译载梁彗星编《民商法论丛》第三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5]、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则案例,一位北京化工大学的女生去中关村买电脑,与销售商签订的销售合同中约定“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由法院或仲裁解决”,这种约定实际上没有效力,而现实中这种例子还很多。
[6]、参见施米特夫《国际贸易法文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转引自乔欣博士论文《仲裁权研究》。
[7]、参见李永军《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参见尹田《法国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没有监考老师的“荣誉考试制度”
美国有少数几所名牌大学实行“荣誉考试制度”,斯坦福大学是其中之一。这种制度规定,不用老师监考,完全信任学生。考试的时候,老师把考卷发完就离开考场。办公室远的老师,搬个凳子坐在考场门外,学生有问题就出来问。办公室近的老师,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办公室找老师。
学生可以带任何自己的东西到考场,包括作业本、教材、词典等,没有任何限制,而且你爱放哪儿就放哪儿,搁在自己的考卷旁边也行。考试中间,学生想上厕所或者到室外透透风,不需要向任何人请示。做完考卷后,把它放在桌子上就可以离开,到时候老师就会来收考卷。
很多人会想,这不是乱了套吗?其实,这种做法在诚信较好的社会里,它比有监考老师、有摄像头监视还可怕,给人的压力还大,让你觉得周围的考生都是“监考官”,任何不轨的行为都会招来鄙视的眼光。
“荣誉考试制度”就是充分信任学生,认为每个学生都是诚实和优秀的。那么,每个学生也要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我在斯坦福读博士期间,经历了很多闭卷考试,没有遇见作弊的事,也没有听说有人作弊被学校通报处罚的新闻。
这次访学期间,我还修读了计算机系开设的《信息论》。这门课没有闭卷考试,就是根据三次大作业评定成绩。学生交作业那天,教这门课的教授把所有题目的答案打印好,厚厚的一摞放在讲台上。当学生到齐后,他宣布:今天交作业的同学可以拿一份答案回去,而今天不能交作业的同学则下次再拿答案。
课间休息时,学生自行将作业放到讲台上,同时也拿份答案回去对照,学生完全凭自觉,老师根本就不在跟前,你若要对着答案来修改作业内容,没人管你,但没人这样做。
那些当天交不了作业的同学,就下个星期交作业时再拿答案。老师也不担心那些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借同学那一份答案回去抄,学生也不会想这个点子。这是一种信任的契约,它是师生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谁也不会去违背。
博士论文无需外审,自己导师说了算
小学毕业后,А.И.克鲁沙诺夫曾在渔业联合体工作过,在1939年开始就读初中。1940年他以自学考生的身份通过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师范中专全部课程的考试,同年10月加入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他在远东地区的通讯部队服役,1945年8月,在中国东北参加过消灭关东军的战斗。
1954年,奥克拉德尼科夫制定了在苏联远东地区大力开展历史研究工作的方案,他倡议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远东分支机构的基础上成立历史考古部,但是这项工作进展很慢。
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于1971年7月1日成立。А.И.克鲁沙诺夫被推选为第一任所长,而此前的1970年他已经成为了苏联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А.И.克鲁沙诺夫作为出色的科研组织者善于将各个科学研究方向的力量整合起来并集中解决重要的科研难题。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整个集体开始着手编写《远东史》。在此期间出版了11本有关远东历史的著作,还出版了大量的科研著作,确定了科研人员的个人科研方向,规划了一批科研人员将来博士论文研究和答辩的方向以及其他攻读副博士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
克鲁沙诺夫就远东地区始终受到俄罗斯本国和东北亚地区邻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研究,成为研究俄国远东史的出色的专家,并在1987年成为苏联科学院的院士。
А.И.克鲁沙诺夫对远东历史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依据丰富的史料得出的论点和结论是俄罗斯远东历史学的瑰宝。
А.И.克鲁沙诺夫的著作主要研究了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从事远东地区经济史研究时,他非常重视苏联时期的贸易和贸易关系问题,并认真研究了这方面的资料。应该承认,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大部分著作都是研究19世纪后25年至20世纪初期远东地区贸易和海上贸易的发展的。
克鲁沙诺夫研究了远东共和国的历史,在与И.Б穆哈乔维合作的《列宁主义战略和远东苏维埃政权斗争的策略》[4]中他将有关远东共和国政治建设的阶级实质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远东共和国存在过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远东共和国存在的是无产阶级的基础,其独立性只是形式上的。
参考文献:
[1]КрушановАИ.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еУстройство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воВторойПоловинеⅩⅨ-НачалеⅩⅩв.Кн.1MатериалыпоИсторииВладивостока,1860-1917[G].Владивосток,1960:37.
[2]ДальнийВостокРоссии:ИсторическийОпытиПутиРазвитияРегиона[M].Владивосток:Дальнаука,2001:5.
[3]КрушановАИ.ПобедаСоветскойВласти...[M].Владивосток,1983:60-63.
【摘要】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评价指标,“财务坏账率”虽在金融系统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风险隐患。考虑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对策研究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浅析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浅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研究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策略研究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浅析供给侧改革下对农村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思考供给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发展与作为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研究商业银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及对策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在供给侧改革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发展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党建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马振国.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15(3):29-30.
[3]李美芳.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176-177.
[4]毕海涛.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5(8):34-35.
2007年3月28日,由中国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直销学术研发中心”发起的“校园直销学术论坛”第一站在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市场学系D104教室拉开帷幕。
据悉,“校园直销学术论坛”是台湾中山大学直销学术研发中心参考世界直销联盟与直销教育基金会关于“校园直销主题日"(DirectSellingDayonCampus)的观念和作法,特别策划的一项活动,打算通过在内地重点大学轮流举办讲座或座谈会,以传授正确的直销知识,消除误解,进而激发内地高校师生研究直销的兴趣,以提升整体直销学术研究水准。
论坛上,广州中山大学市场学系黄英姿教授也做了有关《中国直销业的SWOT分析》的报告,让直销理论知识有了很好的、现实的本土归属。
3月29日晚,在管理学院,陈教授重点介绍了直销学术研究与直销业发展。笔者也从自己的研究经历,激发学生们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多领域多视角去研习。太阳神集团直销研究中心余学峰副主任也从企业角度出发,谈到直销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来自管理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们提出不少有关直销行业发展的问题。
感悟
在既有诉讼的基本构架上,中国也与职权主义国家类似:审前程序中,侦检机关发挥主导作用,当事人的权利大抵受限;审判程序中,庭审法官完全主导,对于证据调查的证据种类、范围、顺序以及方法均由法官予以决定。程序设置并不如当事人主义的“庭审中心”而呈现“审前准备”与‘‘法庭审理”并重的双中心构造。程序的进程也不由当事人推进。庭审中所出示的证据系法庭证据,旨在查清犯罪事实,而非所谓的控方证据或辩方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