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陈新宇

教育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9)、法学硕士(2002),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5)

日本名城大学招聘研究员(2007-2008)

学术兼职清华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东洋法制史学会会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亚洲研究》(韩国)审稿人

研究领域中国法律史

研究概况研究课题:

1、《比附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大清新刑律新研究及资料汇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近代中国的法政论争研究》(中国法学会项目)

奖励与荣誉1、专著《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获《法治周末》(法制日报社)“2015年十大法治图书”

2、论文《<钦定大清刑律>新研究》获第一届“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5)

3、论文《比附与类推之辨》获首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第三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3)

4、专著《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获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青年成果奖”(2008)

5、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10)

6、清华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0)

7、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先进个人(2011)

8、校工会先进个人(2011)

9、法学院先进工作者(2011)

学术成果专著:

1、《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教材:

1、《中国近代法律史讲义》,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与陈煜、江照信合作)

论文20余篇,代表论文:

1、《戊戌时期康有为法政思想的嬗变》,《法学家》2016年第4期。

2、《礼法论争中的冈田朝太郎与赫善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3、《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论纲》,《中外法学》2014年第3期。

4、《东京审判量刑问题再审视》,《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5、《<钦定大清刑律>新研究》,《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

6、《比附与类推之辨》,《政法论坛》2011年第2期。

7、《近代清华的法政教育研究(1909-1937)》《政法论坛》2009年第4期。

8、《近代中国刑法史上の一つの空白——沈家本の比附に対する態度変化の背後》,《名城法学》(日本)57卷4号,2008年3月。

9、《继受与变革——以日本过渡刑律下“断罪无正条”与“不应为”的变化为中心》,《清华法学》2008年第3期。

10、《“分别民刑考”——以〈大清现行刑律〉之编纂为中心》,《法制史研究》(台北)第10期,中国法制史学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编,2006年12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律政方圆》《清新时报》等报刊,发表学术随笔30余篇。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中国法律史讲义(豆瓣)《中国法律史讲义》以中国历史上的法为脉络,以“治吏”思想为视角和宗旨,专题式地描述了传统中国贵族法制、帝制法制的不同形态内容,以及近代向民主法治转型的艰难探索历程。本书内容不局限于传统法制史的律典刑制,更涵盖了从官制,礼制,学制等一系列与法律相关的内容,紧密围绕着“治吏”宗旨,将思想与制度紧密结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31627/
3.中国法制史讲义20220703135120.pdf中国法制史讲义.pdf,中国法制史讲义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 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 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 点; 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 。 重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及其 征 参考书 目:张晋藩 , 《中华法制文 明的演进》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703/6200000001004205.shtm
4.法制史学习笔记(个人向)Part.1法制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大河文明”,以中原三角洲(西安—北京—南京)为核心; 法制史是历史和法律的交叉学科; 2.1 中国传统法治的特征 以下必背: 【法自君出,重权隆法】; 即君王具有最高的立法权(君权神授,代天牧民),决定着法律的创制和变迁; 法律以维护君权为要务; https://blog.csdn.net/ozawacai/article/details/140022166
5.中国中国法法律史讲义讲义李启成北京大学9787301290293大学教材中国法律史讲义 李启成 北京大学 9787301290293距结束 26 : 26 : 13 : 17 ¥ 42.6 折后 ¥ 40.6 满29减2 发货地: 北京 包邮 风格: 中国 中国法 法律 史讲义 讲义 李启成 北京大学 9787301290293 去购买 收藏 图文详情 本店推荐 图文详情 【官方店】2025丹丹333教育硕士考研模拟六套卷https://www.zhe2.com/note/596092156606
6.《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中国法律史学文丛》简介当当浙江出版集团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中国法律史学文丛》。最新《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中国法律史学文丛》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中国法律史学文丛》,就上http://product.dangdang.com/11195191735.html
7.《正版中国法律史讲义李启成北京大学中国法律史教科书法制史教材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正版中国法律史讲义 李启成 北京大学 中国法律史教科书 法制史教材北大蓝皮法学教材 大学本科考研教材 法律法学教材教程书》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https://item.jd.com/10092594051883.html
8.24法考理论法备考攻略:直接背讲义?小心走错路!法大法考理论法虽然需要背,但在背之前应该先树立考点框架,构建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往外扩展衔接,掌握了核心理论后,再去答题就不难了。 理论法包含法理学 、宪法 、中国法律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该学科理论性非常的强 , 与实践差距较大 , 但是重https://cuploeru.com/articles/941
9.30分钟学完2022年法考理论法大纲变化精华版(白斌老师整理)三、中国法律史:重罪十条 《北齐律》规定:”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说明】 1、“十恶”将“判”和“降”合并为“谋判”,因为这两种犯罪非常接近,不易区分; 2、“十恶”增加了“不睦”,加大了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保护力度; 3、“十恶”在反逆、判罪名前增加了“谋”,说明将打击范围提前到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75971525100042
10.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的意义陈新宇老师在2016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法律史讲义》中写作了“作者谨识”部分,做出了如下描述:(1)近代中国法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以往王朝更替,仍是在固有中华法系、律学传统之下的法律变革,近代以降的法律变革,乃传统中华法系解体,律学传统断裂,舶来的近代西方法制与法学和国家与社会发生“化学反应”的http://www.law.ruc.edu.cn/lab/ShowArticle.asp?55314.html
11.中国法律思想史(第6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国法律思想史(第6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9年9月 第1版,ISBN:42.00。中国法律思想史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理论和学说为研究对象。《中国法律思想史(第6版)/新编21世纪https://m.kongfz.com/item/35787897
12.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分会2023年会议综述《中西法律传统》 Legal Traditions of the West and China 2023 年第 2 期(总第 25 期) 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分会 2023 年会议综述 李俊强? 李天助 作者简介|李俊强: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天助: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https://www.sciscanpub.com/index/index/down_article/id/4994.html
13.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摘要:中国传统法因其成熟的立法技术、自成一脉的法律体系而盛极一时,于盛唐时期达到顶峰,在世界法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唐律在总结秦汉以来律法经验成果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了诸如十恶、八议制度、亲属相隐、五服制罪等独具礼法特色的法律制度。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皆受其影响,仿效立法。中华法系随之形成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r21kii.html
14.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 讲义 第二章 2023年6月16日发(作者:) - 第二章 儒家法律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