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成果简介

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

《求是》2024年第14期

本文认为,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思维导图版)》

本书编写组

学习出版社2024年9月

本书聚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数字”呈现的方式精心凝练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标识性的概念、命题、论断,进行科学性阐释、学理性说明、通俗化表述,真正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

3.《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与战略选择》

王昌林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7月

本书系统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对社会生产力有关理论和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

蔡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5.《新型工业化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史丹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本书研究阐述了新型工业化提出的历史经验、时代背景,深入辨析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与体系构成;分析了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全景式研究了产业融合;探讨了新型工业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和实现路径。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裴长洪

本书以习近平经济思想若干重大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当代科技和生产力最新发展的动态中研究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分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7.《“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认识、实践与前景》

孙壮志等

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

本书对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内涵、政治经济逻辑、义利观等论述进行系统阐释;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以来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对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进行前瞻性分析。

8.《世界刑事诉讼之四次革命》

冀祥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以“国家—社会”为基点,以分权制衡为工具进行观察,发现这四次革命在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正当性、均衡性、规范性的界分、调整和渗透,促成刑事司法权力和权利场域构造的日臻善治,多元体现出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一体两面。

9.《社会变迁中财税法规范生成机制研究》

汤洁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之下的财税法改革作为基本研究对象,从共同富裕、提升民众获得感的视角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在税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在财税与中国社会变迁发展的动态关系中探求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下财税改革中的基础性、一般性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制度构建。

10.《当代中国家庭转变对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

牛建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新人力资本内涵出发,全方位地考察了家庭领域婚姻构建行为、特征、形态及构成变化对子代多维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

11.《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

张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从中国民主的百年历程入手,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过程、实践样态及其内在辩证关系,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揭示了其对于破除官僚主义、批判西式民主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共同富裕:衡量指标与实现路径》

邹宇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详细阐述了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分析了我国当前共同富裕的建设水平,实现了阶段性测量,同时分专题讨论了我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评估参考。

13.《流动性思维与社会心态》

陈满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依托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以空间、关系和阶层为切入点,从个体内水平、人际水平和社会位置水平三大维度构建流动性思维,探索流动性思维如何影响社会心态,希冀以流动性思维解析社会心态层次结构,深挖社会心态的结构性与流变性。

14.《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孙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本书聚焦于平台劳动,通过历时7年对19个城市的田野调查,记录了外卖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过渡状态,探讨了外卖平台对骑手劳动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骑手如何学习服务并高速流动、女骑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双重挑战,以及外卖骑手在劳动过程中所展现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致力于推动一种更加良性向善的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15.《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

张翼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9期

本文认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遵循人口转型规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科技创新颠覆的就业岗位可能会多于其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就需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而稳妥有序、渐进地推进。

16.《论法治改革的底层逻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

莫纪宏

本文认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意味着法治首先要现代化,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此同时,法治改革的制度目标就是要通过法治各环节改革与法治各领域改革,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合宪性”。

1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财贸经济》2024年第9期

本文认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8.《新礼治秩序的理论构建与外交实践》

彭博薛力

《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

本文分析了中华传统礼治秩序与西方秩序的范式性差异,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赋予中华传统礼治秩序以当代意义,逐步建立起兼具传统礼治秩序核心特征与当代国际秩序核心要素的新礼治秩序,为考察和论证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以及中国与当代秩序的关系模式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

19.《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林

《学习时报》2024年7月29日

本文认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使改革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达到新的高度,从而不断破解改革新难题、开创法治新局面。

20.《党领导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

金民卿

《经济日报》2024年9月5日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善于总结、升华、运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实现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和传承弘扬。

21.《深化改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晓华

《经济日报》2024年8月20日

本文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体经济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

22.《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支振锋

《红旗文稿》2024年第16期

本文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不断破解改革新难题,推动法治新发展。

23.《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原磊

《经济日报》2024年7月23日

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24.《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翟国强

《经济日报》2024年8月6日

本文认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无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法治根基。

25.《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

张菀洺

《经济日报》2024年8月28日

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瞄准的是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固有模式和条条框框。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把握形成规律,营造有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6.《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

贺俊

《光明日报》2024年7月23日

27.《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黄承梁

《红旗文稿》2024年9月10日

本文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改变中华大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3个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

THE END
1.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通过一张思维导图,一起来全面了解↓ ?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蒋安琪 黄绪甜 制图丨孟祥龙 校对丨高少卓https://dk.guizhou.gov.cn/ztzl/qwpf/202412/t20241202_86158376.html
2.宪法知识知多少九张图带你了解宪法知识知多少 九张图带你了解--社会·法治--人民网 L中国法学会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收藏 1 评论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中国法学会官方微博 查看更多 a 249关注 162877粉丝 8348微博 微关系 他的关注(249) 中国法律https://weibo.com/2296509425/5107801356240135
3.“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二十届三中全会思维导图“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 二十届三中全会思维导图 2024-12-05 07:50 发布于:浙江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首赞 +1 阅读() 内容举报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搜狐“我来说两句” 用户https://www.sohu.com/a/833351586_499040
4.法律之网中国法治的纹理与结构在这张庞大的网络中,每一条线索都代表着一个法律条款,交织成了一幅精致的图案。这个图案是由无数法规和规定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中国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运作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切。 立法基础 中国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源,它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根本https://www.seohspm.com/ke-pu-wen-zhang/473306.html
5.法则纷纠法律基础知识的迷雾探寻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作为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面广泛且深远。从宏观角度来看,法律体系中包含了诸多关键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法律框架。以下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要素,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一、立法原则与程序 在了解法律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立法原则与程序。这是https://www.fikyjuyw.cn/mei-ti-bao-dao/435937.html
6.良法善治你的宪法知识锦囊,请收好!金羊网https://news.ycwb.com/2024-12/03/content_53098396.htm
7.良法善治你的宪法知识锦囊,请收好!法治校对良法善治|你的宪法知识锦囊,请收好!2024-12-07 18:07:40 来源: 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 湖北举报 0 分享至 ▌来源:法治网 ▌编辑:刘姝娜 ▌校对:杨诗韵 ▌审核:张岩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QTQ2AD0514LFG5.html
8.中国法律体系中国法律体系 进入思维导图模式 ?地方性法规 ?制定机关 ?地方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会所在地的市 ?自治区首府所在地的市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行政处罚法》 ?创设权 ?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各种行政处罚https://zhimap.com/mhtml/9bfe7b11eae94466b69aac25d7822f7c
9.学业水平(历史思维导图)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 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 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 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 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 https://www.meipian.cn/2n49u2p6
10.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思维导图模板(法律的作用)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法治 订单历程图 时间轴-公司发展历程 课程建设的原则 项目历程 图形选择 思维导图 主题 补充说明 AI生成修改AI描述 去编辑 重新生成提示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96edf40e3e744af171044c?fromnew=1
11.按照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表述,以下属于我国法律C. 施工图预算 D. 施工预算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质量体系文件包含五种类型: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和质量记录。 A. 正确 B.按照法律级次划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为( )。 A. 基本法律 B. 部门规章 C. 单行条例 D. 行政法规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https://www.shuashuati.com/ti/54ee43ce7acb4c11b24b7d3fed2a745a.html?fm=bdbds61db216faa578163bc1f51952cf6f284
12.刘家安《民法物权》第一章“导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重点梳理与本章提要本章主要阐明物权法的意义、功能与性质,从整体上概述我国物权法的体系及其法律渊源,并简要介绍我国物权法的发展,探讨蕴含于物权立法中的价值取向。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和性质一、物权法的意义、功能问题1:物权法的功能有哪些?(★[1])P1[2]1.物权法的基本功能是定分止争。因为物质有限而人类的需求无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384013/
1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必新:立法应从零散化向系统化整合以良法促进法者,治之端也。进入新时代,需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必新。他指出,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积极建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来看,立法重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3/11/c6293622.html
14.中国法制史思维导图2023学员.pdf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思维导图-2023学员.pdf 1页VIP内容提供方:nihhbg 大小:485.58 KB 字数:约4.6万字 发布时间:2022-08-01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196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法制史思维导图-2023学员.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729/8132123117004123.shtm
15.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12篇(全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成为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因为德意志联邦政府和各个州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并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而我国目前高职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相对较少,职业教育体系尚有待完善,基于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应全面制定适用于高职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将有助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mxshogz.html
16.2023金融市场基本知识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讲义2023期货市场监管方面,我国形成了**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局、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协调工作机制与较为完善的期货监管法律体系。 金融衍生品市场 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成为我国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828415/article/details/130465227
17.2017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联考行测真题及答案(A类)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命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下列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首度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任务目标 http://m.houzhiwang.com/html/202002/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