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精选5篇)

二、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

几十年来,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手工作业、“文山会海”,不适应计算机网上办公,因此会有一段痛苦的转型期。公务员需要学习新的信息知识,掌握新的信息工具。电子政务的一个核心是电子政务环境和机制的培育和制订,另外一个核心就是公务员的培训。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者是公务员,系统即使很先进,也需要公务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提高,才能组成一个“人”“机”合一的真正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

三、电子政务管理的复杂性

四、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

电子政务的推进,必须建立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因为电子政务很难孤立地进行,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电子政务将失去基础。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不仅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而且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产生某些制约因素。

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一)预警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

2008年年初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少,如南方冰雪灾害、手足口病疫情、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各地发生多起矿难和等。在防灾减灾、控制疫情,快速处置,快速展开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建立经济社会预警体系等方面,电子政务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2008年,许多政府部门都把应急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对预警和应急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很迫切。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重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重大疫情防控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金融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等将被有关政府部门(如应急办、安监局、环保局、药监局、卫生局、地震局、国土局、气象局等)提到议事日程。

(二)移动执法平台将成为执法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亮点

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能,如公安、工商、城管、环保、国土、运政、海事、水务等部门。移动执法就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新型行政执法模式。移动执法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的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系统可以快速发送现场图文信息,查询嫌疑人有关信息,现场进行行政处罚等。

一些政府部门率先建设了移动执法系统,将被更多的政府部门所仿效。例如,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应用取得成功后,在全国许多城管部门推广应用。2009年,将有更多的城管部门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目前,有不少公安机关已经应用了警务通。2009年,在交警移动执法、警务信息无线查询、违章车辆短信通知、短信110报警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

在移动执法系统建设过程中,建议各大电信运营商与软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深入开展合作,开发出贴近执法人员实际需求的移动执法系统。

(三)电子政务评估重点将从网站评估向工程评估转变

近年来,国内多家机构推出了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业务。各家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一样,对各政府单位的评估结果也不一样。这不但引起政府门户网站排名的混乱,也滋长了一些政府单位急功近利的心态。政府门户网站只是电子政务建设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门。电子政务更强调的是应用,即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以前电子政务效益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体系,即事先没有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事后没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2009年,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评估将受到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重视。在项目开工建设前,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项目建成后,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完善。这样,电子政务才能走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四)基层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将以信息资源整合为主

乡镇政府、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政府单位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居委会为例,居委会的工作一般包括民政、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环境卫生、居民再就业、外来人口登记、党员培训等方面,每年的各项工作加起来大小有100多项,各种统计报表、社区台账多达几百份/本,还要配合各种上面调查活动、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等。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般在10个人以下,许多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6个人,人手捉襟见肘。

每个城市的民政、社保、公安、计生、文化、环卫等部门一般都有自成体系的业务应用系统,但在居委会这样的基层单位层面要对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办理业务、报送材料等。在这方面,广州社区综合管理应用信息化平台应用已经取得成功。2009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这种社区综合政务信息平台,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建设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实践证明,建设社区/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节约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单位渗透,而且可以减轻居委会工作人员负担。

(五)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我国国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对策研究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问题研究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及面临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我国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移动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关于电子政务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综述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9]洪毅,杜平.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2-28.

[10]吴开松.中国民族地区县级电子政务平台服务能力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1,(5):24-29.

[11]周伟良,朱方洲,汪清.欠发达地区县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政务,2010,(12):64-67.

[12]赵殷.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前瞻[J].管理观察,2014,(8):33-38.

[13]朱慧勇.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2):136-140.

[14]李继光.贵州省县级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2,(12):32-35.

[15]王鼎,李和中.以电子政务为依托的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研究――以G市M区为例[J].电子政务,2013,(10):58-64.

[16]曾信祥.关于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思考[J].电子政务,2013,(4):102-109.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网络技术需求安全体系

1.引言

2.移动电子政务

2.1移动电子政务的概念

移动电子政务是在传统电子政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同样适用于政府部门对政府部门(G2G)、政府对政府公务人员(G2E)、政府对企业(G2B)以及政府对公民(G2C)。从电子政务信息传输的导向来对移动电子政务进行分类的话,可以简单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和信息交互3类[1]。

2.2移动电子政务的系统框架

移动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包括安全监控中心、移动应用系统、移动中间件以及移动网络设备。通过下面的框架图可以让我们对它有一个更加直观详细的认识:

图2-1移动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3.贵阳市的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SWOT分析

3.1移动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优势条件

这表明贵阳市发展移动电子政务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今后的发展中,贵阳市更要充分借鉴国内其它城市及国外发达国家在移动电子政务方面的经验,后发赶超,实现贵阳市移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3.2移动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劣势

自然地理条件严重制约了贵州省信息化建设。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虽然不断受到重视,但是与其它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贵阳市在发展移动电子政务时的劣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区位劣势。区位是指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极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是资本,技术和其它经济要素高度集聚的地区。贵阳市区位劣势首先表现的就是自然地理条件。贵州省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区域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难以引入,内部资源难以外射。贵阳本地具有很高知识密集的地区并不多,许多老干部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工作方式,使得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不利的外部建设环境。

(2)人才、资金劣势。在贵阳市部分政府机关的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难以满足移动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资金的缺位,更使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受限。即便采购会器材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3)安全保障措施薄弱。由于贵阳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在发展移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天然的劣势,安全问题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人员失误导致、管理不善导致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技术层面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法律制度方面出现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移动电子政务的良性健康发展。因此贵阳市政府在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要努力解决好上述问题。

3.3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机遇

首先,国家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仍在不断深入,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核心极的贵阳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为了尽快配合国家的这一发展战略,政府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统筹能力,为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国发2号件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要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和“三农”信息服务工程。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这为贵阳市发展移动电子政务提供又一政策机遇。再次,做为移动电子政务核心技术之一的无线应用协议WAP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无线接入网络技术,例如GPRS、CDMA、WLAN也在不断发展,各种移动设备和服务器不断更新换代,功能不断完善也为贵阳市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3.4移动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号文件为贵阳市发展移动电子政务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发展机遇,新一轮的技术进步也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但是贵阳市在发展移动电子政务仍受到区位、人力、资金的限制,与其它沿海城市在发展移动电子政务上水平上存在巨大差距。国家的政策扶持也对我市的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需要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依靠自身努力加快发展,改变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的困难。

4.贵阳市移动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对策和建议

安全问题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政府公信,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动荡,因此,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4.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4.2加强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持

贵阳市的移动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威胁复杂多样。贵阳市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应该在物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采取合适的措施,使得外网和内网实现物理安全方面的隔离,杜绝安全隐患。其次就是要保证网络各个层面上的安全;第三要保障信息方面的安全,建设好信息事业,发挥信息在移动电子政务方面的作用。近年来,贵阳市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获得了明显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4.3提高电子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4.4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注释:

[1]张芸.短信政务及其在移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4):15.

[2]李诺娃.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3]赵文晶.长春信息港移动政务平台建设[J].中国信息界,2006(03).

参考文献:

[1]李诺娃.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宋刚,李明升.移动政务推动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J].办公自动化,2006(9).

[3]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宋刚,李明升.移动政务推动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J].办公自动化,2006(9).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逐渐兴起,为改善政府的行政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也被列为重点工作推进,由此,电子政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一般认为电子政务是指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通过改革政府组织结构和政务工作流程,使“电子”与“政务”有机融合,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的过程。本文以电子政务为研究内容,以电子政务为研究立足点,力图探寻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困境。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起步阶段、以行政监督为核心的启动阶段和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实质性发展阶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困境。因此,进一步探寻电子政务存在的困境及对策,对于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

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并采取系列举措来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前,由于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电子政务发展起步晚、发展慢

从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起步晚、发展慢仍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大困境。具体来讲,一方面,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起步阶段、以行政监督为核心的启动阶段和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实质性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简单片面,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缺乏规划,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西方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迅速,而且发展成效显著,政府运用电子政务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要看到的是我国电子政务尤其是电子政务在发展速度及成效上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在现实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电子政务覆盖范围较窄

(三)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不健全

(四)电子政务技术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水平是推动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对于促进电子政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一是电子政务技术的开发存在滞后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在电子政务的技术开发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导致推进电子政务的更新换代十分艰难;二是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存在滞后性。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其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三是电子政务的技术推广存在滞后性。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引导着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从现实情况中来看,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推广的难度较大,推广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这也成为了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困境。

(五)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的生命,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存在的网络系统缺陷、病毒侵害都对电子政务构成了威胁,电子政务尤为严重。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和技术安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电子政务的社会安全而言,主要表现在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居民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是,国内至今尚未出台一部针对电子政务安全的专门化法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技术安全角度讲,虽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有关电子政务的各种安全技术与措施不断推出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安全形势也得到持续好转;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结构的相对开放性使得电子政务的技术安全发展道路仍然坎坷。

二、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发展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发展依然面临着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电子政务建设理念滞后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依然相对滞后。一是重开发轻应用,大部分电子政务的建设只是以增加电子设备、加大开发力度为主要形式,显然,这些简单的操作根本无法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也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仅仅做外在宣传和走过场的现象,对其实质性的建设较少。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在当代,电子政务的建设十分注重管理,但是在服务方面还没形成长远规划和统一协调的服务机制,服务水平低下。

(二)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单一

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建设是重要方面,但当前来看,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电子政务内容建设简单,仅仅粗浅的围绕在基础内容方面的建设,在保障内容方面涉足较少,建设内容单一;二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重复、交叉,这种情况在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方面是普遍存在的,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工作职能交叉,工作责任相互推诿,最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三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存在更新发展慢的问题,在现实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缺乏创新,更新换代不能与时俱进,这也是电子政务服务内容建设的瓶颈。

(三)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不足

(四)电子政务建设队伍缺乏

(五)电子政务建设机制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是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政府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有关电子政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有的机构设置甚至形同虚设,毫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权限不明确,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合作,而且内部存在职能交叉的现象,最后导致电子政务的发展无组织、无秩序;三是电子政务的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科学化水平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实效性差,导致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制度性保障。

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困境的对策

解决好现存的问题是促进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对于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提升政府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下文对切实解决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以创新服务为前提,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服务理念的更新和服务理念的转变。电子政务的推行,一是树立“民本位”的服务理念,以企业和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和方向,也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二是树立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注意把握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以低成本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三是要树立公平至上的服务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电子政务将公平至上作为服务理念是响应时展要求,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以加强人才建设为核心,提高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以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四)以规范信息管理为抓手,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科学管理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政府必须要规范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以促进电子政务的管理科学化。首先,制定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以制度的形式加强政府信息的管理,保障政府信息管理规范、科学;二是加强对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对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水平,不让信息管理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科学化。最后,要形成信息高效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着重加强对电子政务的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管,为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制度支持,从而真正促进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

(五)以完善法律法规为保障,着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1]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190-191.

[2]吴吉义.电子政务实践、前沿与案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17.

[3]张建华.电子政务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李一骁、赵庆海.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

[5]赵育梅.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2.

[6]杨世木、司虎克.我国体育电子政务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

[7]费蓉.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4.

[8]何精华、刘慧.电子政务: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9]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

[10]李阳晖、罗贤春.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综述[J].公共管理学报,2008,4.

[11]孙晓勇.电子政务中存在的弊端与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1,2.

[12]德权、雪娟、闫丽.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国外启示与中国状况[J].电子政务,2011,5.

[13]黄泽民.电子政务信息构架设置的基本理念[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4]汤志伟、赵生辉、贾文.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2.

[15]杨经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11,1.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政府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优越性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第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第四,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

第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政府官员可以及时并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这样可以广开言路,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

在我们看到电子政务这么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为其优越性所迷惑而不去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

所谓“电子”,主要是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主要是指政务变革的实现。多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三、如何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一)借鉴先进经验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国家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

(二)加强宣传

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

(三)主动接受民众批评

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

(四)完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五)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六)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8.

THE END
1.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是什么?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是什么?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共第一百四十三条。http://www.jcrb.com/xztpd/2024/202411/xianfari/xianfaridarijixian/202412/t20241202_6746057.html
2.法律法规体系概览解析国家治理结构中的规范性文本法律法规体系概览:解析国家治理结构中的规范性文本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特点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制定的各种规定。它们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即必须遵守,不遵守则可能受到处罚。 二、法律法规的种类 基本面宪法 专业立法(https://www.jb9ykztqn.cn/gong-qiu-shi-chang/200143.html
3.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就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西方国家以宪法为基础构建了复杂而完善的立法体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历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架的核心是()【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 )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晶状体的实质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https://m.shuashuati.com/ti/e133ccb559884d0b877143eeedb55296.html
5.目前,我国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架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题目题型:判断题来源:职上网 目前,我国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架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等构成。( ) A 错 B 对 答案 Bhttp://m.51zhishang.com/shiti/tk-st-231980.html
6.高级项目管理1信息化和信息系统高级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图形记忆法:鹰上(应用)、鸡下(技术)、左人(人才)、右龟(规范) 1、信息技术应用——— 龙头(主阵地)鹰头 2、信息化技术和产业 ——— 物质基础鸡基 3、信息化人才 ——— 成功之本人本 4、信息化法规 ——— 保障法保 5、信息资源https://blog.csdn.net/xianKOG/article/details/123983284
7.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规划(精选十篇)(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体系概述。概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即体系设置、运作过程以及法规约束。当前,在法规约束方面,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完善的法律条文。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制定了有关的技术标准与法律规定、行业规定等,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了规定。在运作过程方面,主要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wkll1b.html
8.物流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的内容摘要:1.了解外国物流法律概况,掌握我国物流法律基本知识;2.掌握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组成。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物流法规框架体系及存在的问题。第一节我国物流立法现状一、我国物流立法的发展现状我国自20世纪70https://m.360docs.net/doc/cd02a3da58fb770bf68a554f.html
9.2018年第3期总第5期进而,他指出了目前的法系划分方法所存在的四种缺陷,包括:难以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法系分类明显违反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这些分类容易掩盖和遮蔽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真实的异同。他还认为,混合法系是一个“最贫乏、最空洞的标签。它除了表明属于此类法系的国家都存在法律多元的事实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实质性指谓”http://fxy.hunnu.edu.cn/info/1130/2924.htm
10.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6篇(全文)5、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6、《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7、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碍)。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d4i230d.html
1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最新章节钱和著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除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规定的法规之外,还有技术法规和国际条约。技术法规的定义在WTO《TBT协定》的附录Ⅰ中给出:“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555220/6.html?showDownload=1
12.能源法律体系框架成形明确八大内容不过,在“中国能源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课题报告中,专家组对于《能源法》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构架。 在他们看来,《能源法》应该是涉及我国能源资源勘探、研究开发、生产运输、贸易消费、利用节约、对外合作、能源战略及安全等方面的一部综合性法律。 “如此广泛的领域,注定了这部被作为基本法的《能源法》,只能规定一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2462_15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