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2023年,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开拓进取,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从基础条件和内涵挖掘等方面入手,发挥高校博物馆独特资源优势,将指纹博物馆打造成科普工作坊和科普讲堂。针对不同的受众,围绕“指尖的文化”和“指尖的科学”两大主题,策划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分别适用于向成年社会观众,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团队开展指纹科普,积极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对接大中小学课后服务需要,推动科普教育事业发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2023年度,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采取预约开放制,全年向社会公众开放365天,共接待观众10479人次。

(二)在“双减”工作方面,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2023年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双减”工作的要求,与南京市小行小学、南京市二十九中小学部天润城分校等周边中小学合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通过开展科普活动进校园、主题研学进基地等活动形式,共计为2000余名大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服务,普及指纹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研究精神。具体情况如下:

1.科普活动进校园:

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2023年度共组织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4场,走进南京市小行小学、南京市二十九中小学部天润城分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南京市安德门幼儿园,服务学生400人次,开展了:

指纹科普走进南京市二十九中小学部天润城分校

指纹科普走进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②互动体验活动

为增强科普效果,指纹馆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活动。通过粉末显现指纹、指纹油墨捺印、放大镜观察指纹细节等科学实验,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指纹科技的神奇之处。这种实践性的互动活动既让指纹科普知识更加生动易懂,也让学生在操作中培养起科学的观察方式、科学理念。

粉末显现科学实验

指纹捺印科学实验

学生在展示捺印成果

③校园科技展览

指纹馆通过在校园内设置以指纹科技为主题的科普展板,向师生全面展示指纹科技的应用领域、发展历程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主题研学进基地

本年度,指纹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年龄需求、结合博物馆的馆藏资源,设计了“探索指纹科技的奥秘”、“刑侦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等主题的研学活动,设置了博物馆参观、粉末显现实验、醉酒眼镜体验、警体项目表演、校园游览等多样的研学项目。

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深入了解指纹科技的历史、应用和未来发展。

2023年度共组织主题研学活动33场,服务中小学生1500余人次。

研学学生在参观校园

研学学生在参观博物馆

研学学生合影

研学学生在开展实验活动

1.科普嘉年华

“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携荧光指纹显现、非接触指纹采集、醉酒(模拟)眼镜体验、指纹捺印等互动项目、科技设备走进南京市科普嘉年华、雨花台区“红船领航科技助梦”科技创客嘉年华,服务青少年千余人次,让青少年走近安全文化。

南京市科普嘉年华现场

雨花台区科普嘉年华现场

中学生在体验醉酒(模拟)眼镜

观众在体验指纹捺印和荧光粉末显现

小学生在体验荧光粉末显现

2.主题科普讲解大赛

参赛选手在进行科普讲解

3.主题科普讲座

9月19日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指纹馆依托江苏警官学院专业资源,邀请陈朝晖博士开办了“从图灵到chatgpt”专题科普讲座,介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后的科学知识,不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让高校学生了解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

陈朝晖博士在开设科普讲座

指纹馆研学活动在南京教科频道播出情况

(五)在志愿服务方面,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2023年度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志愿者招募不仅注重专业素养,更看重积极向上的服务精神。招募后,博物馆组织专业培训,使志愿者对指纹科技、博物馆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建立了一支热情、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除了日常提供科普讲解、互动体验等志愿服务,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还积极组织科普进乡村、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多个社区的居民提供免费科技咨询,宣传中华指纹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指纹科学的独特魅力,致力于提高百姓科学素养、普及法庭科学,宣传法治文明,服务社区居民400余人。

社区居民在浏览指纹科普展板

科普志愿者在讲解指纹科普知识

社区居民在观察自己的指纹

(六)在科普工作经费及工作人员情况方面,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共有专职科普工作人员10人、2023年度用于场馆开放、维护、人员工资、科普宣传、科普活动开展的经费共计170万元。

二、特色工作

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作为公安高校博物馆,专注于指纹科技和刑侦科技,与江苏警官学院的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紧密对接,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以丰富的实物展品、互动体验、科技讲座、主题研学等方式提供深度科普教育。

1.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博物馆结合公安专业特色,组织了“回眸峥嵘岁月,砥砺忠诚之心”江苏人民公安杰出历史人物临展,向公众普及和宣传公安平安文化,参观人数达3000余人。

“回眸峥嵘岁月,砥砺忠诚之心”江苏人民公安杰出历史人物临展

2.2023年,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结合公安时事热点、积极组织讲解员参与各级科普讲解比赛,共组织2名讲解员参加南京市科技局组织的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将“AI换脸诈骗”、“新精神活性物质”等公安最前沿科技话题带给社会公众,向公众普及了反诈、防毒等安全知识,均取得三等奖好成绩,特色化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职能。

讲解员在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现场

指画赏析活动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也遇到一些问题不足,总结如下:

2.科技更新速度快。指纹科技领域的更新速度较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指纹馆需要以一定频率更新展品和科普内容,保持对最新科技的覆盖。

四、工作建议

在2023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中,尚有以下意见、建议:

2.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将科普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在线科普讲座、虚拟线上科技体验等形式能够吸引年轻人,并提高科普的传播效果。

THE END
1.如何理解民法典的基础性法律地位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这一重要论断,将民法典的地位从民事基本法律提升到基础性法律的高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llqy/202406/t20240628_501346.html
2.《民法典?合同编》起草专家深度解析合同编法律适用围绕合同成立、效力、履行,系统解读立法原意、制度创新;讲解如何在仲裁与司法实践中适用。 “ 授课嘉宾:谢鸿飞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编纂工作项目组学术秘书长。 https://www.fljg.com/news/701138.html
3.关于银行类合同审查常见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深度解析银行就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第二款中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540678.html
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输油二处推动合规管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近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输油二处举办2024年合规管理培训班,增强全员法律合规意识与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推动合规管理与管输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此次培训邀请律师事务所律师、企管法规部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授课。律师事务所律师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提升员工法律素养、防范法律风险、规范职业行为http://xbxxb.com/2024/0829/1041409.html
5.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讲解课件.pptx汇报人: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讲解课件2024-03-11两会背景与会议概况政治报告与重要文件解读代表委员风采与履职成果展示热点议题深入剖析与探讨民生福祉改善举措宣传普及国际合作交流与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总结展望与未来发展规划目录contents两会背景与会议概况01全国两会简介及历史沿革02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8346736.html
6.我国保险学教学创新9篇(全文)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国内部分城市进行的“消费者与寿险”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 在已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中, 74.8%的寿险客户不清楚自己所投保保险条款的具体含义, 45.4%的人不清楚免除责任条款19.2%的保险客户根本没有读过合同条款, 而477%的人虽然读过条款, 但因文字晦涩无法完全看懂。二是理赔服务差。与国际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z8zutuy.html
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21321ad536ab40f18c8fc77ba0ca544e.html
8.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析思政教学论文实现教学的知识点与二十大精神的无缝衔接,教师要对教材具有深度的辨识力,特别是有些知识点表面上看起来与二十大精神无关,但这些知识点的深层意义却关涉二十大精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把知识点还原到它所隐含的“精神层面”,就无法实现对该知识点进行生动性地讲解[3]。比如,在讲授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https://www.91xueshu.com/l-szjxlw/80395.html
9.杨立新教授逐条解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条文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主要立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逐条讲解 8小时深度系统讲解,全方位解析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深刻解析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各民事主体的行为产生的深刻影响 帮助法律人在工作中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能够有准确地理解与正确地适用 帮助您快速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系统性掌握民法典侵权责任编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027/14/79292133_1053494589.shtml
10.新安县税务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掀起《民法典》学习热潮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民法典》事关群众切身权益,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普及《民法典》知识,弘扬《民法典》精神,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热潮,新安县税务局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https://www.ceweekly.cn/2020/0716/305169.shtml
11.法硕考研大纲解析法硕考研大纲解析资讯–加倍考研网新发布的2021法硕考试大纲印证了《民法典》出台后,备考法硕的考生们一直担心的问题:民法部分的大纲会有较大变动。小编将五大学科进行对照后发现,刑法、法理学和中国宪法学可以说只进行了“微调”(中国法制史在内容上基本未做调整),调整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法学与非法学不作区分):刑法法理学中国宪法学较以上https://www.kaoyankaoyan.com/zixun/fashuokaoyandagangjiexi.html
12.2021年(202012A.实施民法典能够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B.实施民法典可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 C.实施民法A.镇政府经常邀请熟悉乡情乡风的村民为新入职的干部介绍农村基本情况,讲解在农村落实上级政策的办法 Bhttp://www.sanlianbook.com/index.php/shows/19/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