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总结民法典立法经验意义构建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民法典的颁布实现了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要加快推进建构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坚持自立自信,以民法典为基础,共同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

5月28日,恰逢民法典颁布四周年,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民法典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现将与会代表发言摘编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民法典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全面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处理民事问题的工作经验和十四亿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有序推动民法典正确、统一实施,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完成涉民法典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第二,稳妥、全面实施民法典,依法审理民事案件;第三,逐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全面准确实施民法典是民生司法的规则导向,为在民事审判中更好地贯彻实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将始终坚持人民性,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始终坚持实践性,推动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水平;始终坚持时代性,捍卫数字时代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将继续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展现时代担当,为开创新时代民事审判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也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表示,民法典对于检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第一,民法典的体系化思维为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二,民法典颁布以来,以刑事手段插手和干预民商事纠纷的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民法典重视人格尊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民法典的颁布化解了部分法律、司法解释间的冲突。第四,民法典颁布后,虚假诉讼案件的数量明显减少。

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富成表示,民法典的编纂与实施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他选取了人体器官移植制度、大规模侵权事件行政调处、城市小区停车难问题等民法故事,阐释了行政机关在贯彻落实民法典过程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明表示,民法典的颁布实现了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要加快推进建构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坚持自立自信,以民法典为基础,共同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民法典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一,民法典构建的七编制,为民法学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第二,民法典人文关怀价值体系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价值基础;第三,民法典构建了以民事权利为中心的私权制度体系,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理念基础;第四,民法典体现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与时代特色,回应数字经济时代之问,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五,民法典贯彻实施中产生的大量鲜活案例是民法学研究的源头活水,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永军表示,民法典的颁行实现了数代人的共同理想,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第一,民法典的颁行是我国民法学研究的里程碑,对学术研究具有积极影响,对法学教育具有积极影响,对其他法律部门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第二,民法典对我国国家治理结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民法典的宣传、普及促进了法治观念的强化。第三,民法典对司法工作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司法解释制定的规范化、科学化。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韩世远表示,佟柔、王家福、谢怀栻、江平、魏振瀛等民法学家前辈为民法典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当向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先生们致敬。为贯彻实施民法典,立法、司法、学术研究应当协力而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民法典系列司法解释已被实践证明整体效果良好,值得肯定,以法典评注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应当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保持回应现实的能力。

在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立足中国国情、直面现实问题,围绕民法典的贯彻与落实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保玉认为,在民法典贯彻实施中应当准确理解简洁清晰的法典语言与司法解释语言,“不受影响”“当事人主张”“抗辩事由”“免责事由”等表述意涵丰富,还需要作进一步解释。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家安表示,民法典对于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继续以阐明民法典作为民法学的主要教学方向。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珏认为,在未来的民事法律研究中,应当统合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研究,民事诉讼法理论有助于解决很多有争议的民法问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友军认为,要通过立法、司法解释以及备案审查,发挥民法典作为基础性法律的辐射性作用,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做好民法典的宣传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办公室主任滕艳军表示,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检察监督是内在契合、协调共进的,民事检察监督保障民法典实施,民法典实施也促进民事检察监督优化、发展。

THE END
1.“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亮相“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亮相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3日开幕,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记者罗沙、白阳)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23/c_112537745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https://www.12371.cn/special/mfd/
3.民法典民法典全文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律图网提供民法典全文,https://www.64365.com/fagui/article-1052195.aspx
4.加快构建中国民法理论体系加快构建中国民法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民法理论体系,是指由民法相关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8/16/c_1130192731.htm
5.中国民法典【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条变迁 新旧对照 关联法条 关联案例 参阅文献 第二条 【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法条变迁 新旧对照 关http://mfd.faxin.cn/
6.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当前,民法学界对制定民法典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立法机关也将制定民法典列入立法规划之中。这对于促进我国民事立法的完善,加快民法典的制定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中国民法的历史,剖析中国民法的现状,对中国民法的未来作一展望。一、中国民法的历史 https://china.findlaw.cn/chanquan/zsvqrw/shangbiaofalunwen/16375.html
7.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这意味着中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步,为整座民法典大厦的落成奠定了基石。在民法典各编中,《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统领全部分则。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包括六编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上中下)2020年6月新版》(黄薇主编新中国民法典!全国人大法工委组织编写,逐条撰写释义,精准反映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内容 作者:黄薇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398.00 定价 ¥398.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5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