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中国民法典的灵魂民法典关注

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意味着已实施近30年的民法通则即将步入历史,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公民私权利的指南。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制定民法总则,作为中国民法典的第一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旧法新修。人们期待,民法总则能够集中构筑中国民法典的精神之维,能够成为中国私权立法的铸魂之旅,开辟一个权利神圣的法治新时代。

一场保护私权的立法革命

从摇篮到坟墓,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民法都须臾不可或缺。它保障我们的人格尊严,彰显私权利的独立价值,全面确认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们之间的有序交往。这种个体意义上的权利关怀,让民法一诞生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蕴含其中的私权精神在法治文明长河中流淌不息。

早在公元前450年,罗马在收集整理习惯规则的基础上制定出“十二铜表法”,让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流传至今;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随拿破仑南征北战而风靡欧洲,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预”的立法精神;1900年,历时23年始成的德国民法典实施,前承罗马法传统,在法典化上可谓登峰造极。这些民事立法的光辉典范,高扬私法的精神旗帜,凝聚出自由、平等、契约自治等一项项保障私权的法治原则。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在借鉴德国、日本的经验基础上,正式制定民法典。新中国成立后,在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的同时,并没有制定民法。民事立法兴起的背后乃是公民私权的勃兴,而私权的勃兴需要发达的商品经济作基础。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草过民法,但都没有成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私权观念的解放,民事立法工作提上日程。由于民法典涉及内容太过庞杂,立法机关采取了先急后缓的思路,先行制定调整民事关系的单行法,如1981年经济合同法、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85年继承法等,并逐渐在立法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原则和规范,使得制定民法通则的条件日渐成熟。从1985年7月组建民法通则起草小组,到11月民法通则草案初次提交审议,及至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民法通则诞生了。

用历史的眼光看,只有9章156条的民法通则虽与民法典有天壤之别,但它的制定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不啻为一场立法革命。这部全面确认公民和法人基本权利的法律,不仅构建了民法的基本内容和体系,列举了各项民事权利,为中国随后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制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传统中国的私法精神嬗变之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法治观念和权利心理。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发达的市民社会,相反有“重刑轻民”的传统,老百姓对于私权的价值认识不高,权利平等、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私法观念极不发达。法学家乌尔比安说:“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私法的要义是私权神圣,强调的是个体权利的保障,正所谓“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这与中国传统伦理强调集体本位、国家本位存在抵牾。而民法通则的制定,从立法上确立了“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现代民法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彰显出个人本位、权利优先、主体平等、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私法精神。例如民法通则起草中一个争论焦点是,应否将法人纳入调整范围。当时的法人几乎都是国营或集体企业,民法通则将法人纳入,意味着国营或集体企业在商品经济中与个体之间平等的主体地位。

民法通则颁布后,中国民事立法进入快车道。从1991年的收养法到1995年的担保法,从1999年的合同法到2007年的物权法,从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到2010年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单行立法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立法之间的协调问题、私权保护挂一漏万问题也日渐突出,民法通则的粗疏与滞后也日益凸显,使得民法体系化工作呼声渐强。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随着民法典这一浩瀚立法工程的开启,民法通则完成了它非凡的历史使命,一部统领民法典的民法总则呼之欲出。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

在功能上,民法通则可被视为一部简陋版的民法典,是特定时期对基本民事关系的概括性立法。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翻天覆地,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也有了根本改观,民法通则的大部分条文或是被新法替代,或是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立足于民法典的制定,今天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一部精简版的民法通则,而是一部能够提纲挈领、体现整个民法典精神的民法总则。从“通”则到“总”则,虽然只是一字之变,折射出的却是立法任务的重大转向。

——系统固化私权成果的“总纲”。与民法通则相比,民法总则草案虽然只有11章186条,条文增加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但对于私权的保护而言具有新的意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私权利不断得到伸张和立法确认,许多勃兴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容,如环境权、公司股东权等,囿于当时环境没能规定在民法通则中。面对30年来蓬勃兴起的私权利,民法总则必定要给予全面而充分的回应,既要彻底去除民法通则中的计划体制残留,厘定好权力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益与私益的关系;又要以法的形式重述和巩固私权发展的成果,在保障契约自由、保障合法私有财产等方面有更大进步。民法总则虽然不再是微缩的民法典,但却是私权利的“总纲”,为公民权利提供更为系统化的立法指南,预示着我们将获得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权利“百科全书”,大幅度提升私权利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民法典框架结构的“龙头”。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第一编,起着提纲挈领和价值统摄的作用,因此其内容对于民法典的框架结构具有基础性意义,影响乃至塑造整个民法典的风貌。在民法典的编纂方案中,无论是“两步走”还是“三步走”,第一步都是主张将民法通则修改为民法总则。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一般都有两千多个条文,面对如此庞大的规范群,无论是其内容价值的统一还是法律原则的一致,是逻辑结构的规整还是彼此之间的协调有序,都离不开民法总则的指导和规设。因此,民法总则在民法典中起着“龙头”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它确立民法典自由、安全、平等的基本价值,彰显私法自治的精神,有了它才能使民法典各部分形成一个严密协调的逻辑体系,确保民法典内容结构的和谐性,提升民法典的质量和生命力。

——协调民商事单行法的“基本法”。民法总则不仅是民法典的“龙头”,它在整个国家民商事法律体系中,还处于私法基本法的地位,发挥着统领协调民商事单行法的作用。在民事立法上,我国采取了“变批发为零售”的路径,制定了一大批单行法。在民法典还没有编纂完成之前,民法总则正是要着眼解决单行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为整合编纂体系完整的民法典提供规范基础,促进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整合。即便民法典制定后,民商事领域的立法和司法活动依然存在价值、原则、规范的冲突问题,民法总则作为整个民法典的基本价值载体,作为调整各类私法关系的基本规则,有助于更好地协调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各种冲突,协调整个私法体系。而且,民法总则是民法规范的生长之源,能够保持整个民法体系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加有效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聚起中国民法典的“精气神”

民法总则进入立法程序,意味着中国“民法典时代”即将开启。而民法典不仅是民事规则的规范集锦,更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不难想象,一部新中国法制史上条文最多、篇幅最长、涉及面最宽、调整范围最大、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民法典即将“落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民法总则能够聚起整个民法典的“精气神”,全面体现对“人”的权利关怀,充分彰显民法典的权利精神、中国精神、时代精神。

——弘扬权利精神。民事立法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私权利、保护私权利。中国编纂民法典,就是将分散的私权利集中打包,为我们制定出一条清晰完整的权利图谱。早在2002年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就称“民法典是公民权利宣言书”。在这条通往权利正义的大道上,民法总则是一张“路线图”,需要充分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权利诉求,极力彰显权利的价值,努力拓展权利的法律空间,不断激发民间的活力。例如,民法总则草案第一百六十条,将“恢复原状、修复生态环境”列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维护环境、保护生态义务的确认,实现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草案还为其他新型民事权利的保护留出了空间。还有学者提出,民法总则中应体现“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精神,建议把宪法已列举出来的权利应尽可能民事化。可见,民法总则应设计出一个健全的民事权利体系,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民事领域,弘扬权利价值,标注权利保障新高度。

——体现中国精神。民法典不仅是社会经济生活在法律上的反映,更是人民生活方式的总结和体现。恩格斯认为,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可见,一国民法典必须体现本国的精神风貌,与本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法典离不开对世界经验的借鉴和吸收,但其精神一定是内生的,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弘扬优秀传统,解决现实问题,才能使民法典更接地气、更有价值。例如,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民法总则草案专门就见义勇为作出规定,明确了因见义勇为引起纠纷的责任划分。这种为见义勇为者赋予请求权,倡导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体现出立法对传统道德的支撑。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与私法的精神格格不入,但也有不少需要今天继续发扬,融入这些优秀的传统价值内核,才能更加提升民事立法的中国化水平。

——彰显时代精神。如果说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民法典的代表,那么,我国的民法典则应当成为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之作。制定一部能够荣耀世界的民法典,是中国几代法律人的梦想。而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新的时代特征,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标注中国民法典的新坐标。例如,民法总则草案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下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年龄下限标准,赋予“非法人组织”以民事主体地位,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这些都鲜明体现出立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只有建立在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充分反射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民法典才能为世界法治文明提供“中国方案”,在人类民事立法历史上烙下“中国印记”。

THE END
1.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网首页最高人民法院政务网站,最高人民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网是人民群众了解和联系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司法公开、法治宣传、服务群众、接受监督等重要使命。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政务网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上唯一的正式身份。https://www.court.gov.cn/
2.民法总则为中国好人“撑腰”从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总则草案第184条经历了3次修改。最初的版本是“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回应社会热点问题 第184条填补了此前的法律空白,回应了近几年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会热点问题。 https://www.news.cn/politics/yw/170928/index.htm
3.民事案件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index/id/MzAwNDAwMgCRhAEA.shtml
4.法学院民法哲学研究中心(新)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聂 鑫2023-05-28 论法律的体系性/李桂林2023-05-28 友情链接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法院网|辽宁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 联系我们 地址:大连市凌海路1号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119室 邮箱:cpcivillaw @163.com https://cpcivillaw.dlmu.edu.cn/
5.中国民法总论胡长清作者:胡长清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 出版时间:1997-12-00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中国民法总论等法律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https://book.kongfz.com/202743/2760472950
6.中国民法典图片中国民法典素材图片大全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中国民法典图片素材专题,该中国民法典图片大全提供:中国民法典高清图片、中国民法典摄影图、中国民法典素材等。助您中国民法典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中国民法典图片设计模板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zhongguominfadian.html
7.《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出版发行在民法典施行两周年之际,由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编著的《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近日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中以民法典的条文为中心,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权威释义、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体系化编辑,并基于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将有关商事、知识产权、涉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1/20/t20230120_38358110.shtml
8.被误读的中国民法和梦想中的中国民法典光明日报申卫星,1970年生,山东日照人,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弗莱堡大学法学院、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法、德国私法和医事法,主要著作有《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中国卫生法前沿问题研究》等。 https://www.gmw.cn/01gmrb/2006-07/25/content_454678.htm
9.中国民商法律网民商法法律网站110法律咨询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律师在线咨询、法律法规查询、点对点法律咨询解答、在线案件委托。劳动合同律师、婚姻法律师、刑事辩护律师等为您提供在线律师咨询服务 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法律援助 http://www.12348.gov.cn 法律咨询服务热线:12348 学法网 http://www.xuefa.com/ 民法试题讨论 ,民法题库 , 民法测https://m.lawfaq.cn/lawsite/20-43-107-1.html
10.2023年中国民法典全文2023年1月1日,中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典,也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民法典全文共分为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人格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民法典全文的内容。 https://www.fljg.com/baike/373368.html
11.加快构建中国民法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民法理论体系,是指由民法相关概念与原理构成的具有逻辑联系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8/16/c_1130192731.htm
12.中国民法的私闯民宅怎么处罚民法上没有对私闯民宅进行规定,私闯民宅属于刑事犯罪行为,涉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是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此罪的,从重处罚。关于中国民法的私闯民宅怎么处罚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中国民法的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https://www.66law.cn/laws/206145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