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民生,意义非凡。王毅教授做客中国交通广播时表示。作为民法典来讲,要在整个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设计里面要包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而民法通则、民法总则、民法典之间的关系,恐怕要这样的理解。民法通则是一个缩微版的民法典,它是1986年4月12号颁布,1987年1月1号实行的。现在正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民法总则,它是我们未来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是未来民法典的第一编。将来2020年,等到民法典各分编的工作也都相继完成之后,我们就会有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民法总则就会进入到民法典里面,而民法典也会取代缩微版的民法典、民法通则。
循序渐进,稳重前行。谈到对于民法编篡的过程,王教授肯定了民法总则的审议和未来它的颁布和实行,代表着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的一步。而民法典的编纂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先完成民法总则的起草工作。然后进行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这个过程中,总则的提交审议颁布实行是很重要的。在2020年,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历经了36年的这部民法总则也是经历了五次编纂的过程。民法典涉及的社会生活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所以凝聚共识的过程,一定也会相对比较漫长。。
保护人格,社会进步。目前民法总则的草案中间有专门一章是关于民事权利的规定,在民事权利这一章里面,上来的几个条文都是关于人格权的规定。应该说在民事权利中间列举一些重要类型的人格权,这是很重要的。体现出来我们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益去进行确认和保障的重视程度,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间,其实也有一种很强有力的声音是希望,能够在将来的民法典中间有单独的一编叫做人格权法编,更为详细的回应,人格权益保护领域里面一些具体的问题。就王教授了解其实法院很多的法官也都有这样的期待和愿望。
依法监管,法治去病。面对个人信息泄露屡禁不止,隐私暴露问题难以根治,王教授也明确表示。在民法总则草案民事权利这一章中间,专门有一条对于个人信息权进行了确定和保障。等到民法总则审议通过之后,像类似的现象再发生的话,至少就可以以民法总则来作为武器把民法总则中间以及现行民事法律中间包含的,对于权利去进行保障的那些规则作为去寻求相应救济的有效的法律途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将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如果代表们意见较为统一,草案有望在3月15号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这也意味着我国编纂民法总则的两步走,将完成第一步。按照计划民法总则各分编将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且争取在2020年将民法总则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中国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