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育:中国民法典评注写作指南

【中文摘要】从2016年第一篇评注开始,经过数年探索,评注写作已积累相当程度的经验教训。2019年7月20日,南京大学法典评注研究中心“天同法典评注工作坊”开坊第一期,以“法典评注是什么?”为主题,讨论评注的缘起、功能、写法等基础问题,形成初步共识。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颁布,评注写作亦随之进入第二阶段。为此,评注编委会决定编写评注写作指南,以增进评注写作的规范性与稳定性。指南由朱庆育执笔,经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

【中文关键字】民法典;法律评注

1.【功能定位】

评注以法律适用为中心,旨在追求理性而正当的司法裁判,在此目标下兼及学术讨论并为立法提供可能的参考。为此,评注应致力于:

1.1解释。评注应对法条作出以适用为导向的正当解释。

1.2整理。评注应秉持客观立场,整理所涉法条的立法、司法与学术文献,在此基础上揭示通说或推动通说之形成。

1.4详备。评注应尽可能覆盖所涉法条各种现实及可能适用情形,力求全面回应司法裁判之所需。

1.5引领。评注应对未来司法适用、学术讨论与立法具有引领意义。

2.【评注对象】

《民法典》条文系直接评注对象,相应司法解释视为条文重要成分。必要时,条文所涉行政法规亦纳入评注内容。

3.【评注方式】

3.3前置导言。原则上,法典各编条文评注展开之前,应前置导言,就本编基本概念、规范内容及体系作简要概述。必要时,章节之前亦可前置导言。

4.【内容结构】

完全法条的评注结构一般分成规范意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与举证责任四个部分。不完全法条则视情况参照完全法条作相应取舍。

4.1规范意旨。规范意旨部分可包括立法原意、法条功能、规范史略、适用范围及体系关联等内容。若属于请求权基础规范范畴,应一并指明属于主要规范、辅助规范抑或防御规范,以明了该规范在法律适用之网中所处坐标位置。

4.2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应直接从法条中提取,不宜简单套用某种理论框架,亦不宜简单套用比较法对应规范或理论。构成要件之提取,应以对适用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小元素为单元。

4.3法律效果。法律效果之分析应具体至能够体现为裁判结论的程度,避免止步于“有效”“无效”“应负赔偿责任”等笼统宽泛的表述。

4.4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分配可结合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条款一并作出分析。一般情况下,举证责任应置于评注最后一部分,但如果法条涉及较为复杂的适用情形,为行文的整体考虑,亦可在每种适用情形的讨论中分别分析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5.【形式编排】

5.1每条评注文前设置目录以及每一级目录内容所对应的段码。目录设至三级,依次以“一、”“(一)”“1.”标示。

5.2评注正文一般设至四级标题,依次为:“一、”“(一)”“1.”“(1)”。特殊情况下需要设置第五级标题时,用“①”标示。尽量避免设置第六级标题。第一级标题全文连续计数,第二级以下各级标题则在上级标题之下重新计数。

5.3根据意义单元编制段码。

5.3.1作为段码编制依据的意义单元,其基本功能,一是提示作者行文须言之有物,尽量去除无实质意义的空泛之言,二是便于读者精准查询与援引。为此,单元划分以所讨论问题的相对独立性为标准。每一个意义单元对应一个独立问题,每一个意义单元均具有独立援引价值。

5.3.2段码以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全文连续计数,为与第三级标题相区分,用全角中括号括起。示例:[1]。

5.3.3一般以一个意义单元为一个自然段。若意义单元内容少于3行,可以数个意义单元为一个自然段,但一个自然段一般不超过10行。若意义单元内容超过10行,可分成数个自然段。

5.3.4无实质意义、仅作起承转合的自然段,不单独编制段码,视情况编入相邻上下单元。

5.3.5修订时,若有新增意义单元,接上一意义单元段码序号加短横杠“-”,“-”后面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计数。例如,如果段码[3]之后新增3个意义单元,则依次标示为“[3-1]”“[3-2]”“[3-3]”。若有删减意义单元,段码编序保留,内容则注明“删”,用小括号括起。例如,如果段码[7]所对应的内容删去,则标示为“[7](删)”。如果新增意义单元正好接续删减意义单元,标示方式为“[7](删)”“[7-1]”。

5.4评注作品发表于期刊时,形式编排另须遵从期刊要求。

6.【解释方法】

法条解释,应综合运用文义、目的、历史、体系等解释方法,以达到清晰、正当、融贯之解释结果。常规解释路径是:始于文义,终于文义。

6.1文义是解释的事实始点,而不是具有规范拘束力的应然始点。

6.1.1探究文义从平义解释开始,以语词通常用法为出发点。

6.1.2将平义解释的初步结论与规范语境相印证,初步探知语词规范含义。

6.1.3如果存在数种可能的规范含义,结合规范目的、规范体系与规范历史作进一步解释,选择其中最能融贯各项因素的一种含义。

6.1.4通常情况下,最终确定的语词含义须在其用法射程之内。但如果既有用法射程无法恰当体现规范目的,亦无法与规范体系相协调,可突破语词通常用法。

6.1.5语词文义确定,即意味着解释结束。

6.2规范目的指向规范实质功能,系确定概念与规范含义的实质标准,语词则是规范目的的语言载体。

6.2.2在数个可能的规范目的之间,应选择较具衡平效果的解释。

6.2.3在数个可能的规范目的之间,应选择较合乎私法自治理念、较少管制的解释。

6.2.4在数个可能的规范目的之间,应选择与规范体系较融贯协调的解释。

6.2.5在数个可能的规范目的之间,应选择较顺应规范史变迁的解释。

6.2.6法条文义所显示的规范目的过宽或过窄时,应作目的论限缩或扩张,俾使法条规范目的得到恰当界定。

6.2.7法条文义无法指示所欲实现的规范目的时,应比照蕴含相似规范目的之法条作类推解释。

6.2.8规范目的之确定,应体现于语词文义。

6.3概念与规范意义应在历史变迁中寻求理解。

6.3.1对于理解语词概念与规范具有意义的立法、司法与学术变迁均应纳入历史观察视域。

6.3.2历史视角的解释,应避免泛化。以有助于直接理解现行规范的文义、目的与体系为限,对于规范理解不具有直接意义之历史过往,不必涉及。

6.4概念与规范意义,应作“通过部分理解整体,通过整体理解部分”之体系解释。

6.4.1文义、目的与历史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应随时检验体系融贯程度,适时作出必要的校准。

6.4.3作体系解释时,应依循波纹原则,以目标法条为中心,从功能最相近法条开始逐步往外验证,直至融贯为止。

6.4.4经文义、目的、历史、体系综合考量之解释结论,应最终体现于文义。

6.5原则上,合宪性、比较法解释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解释不构成独立解释步骤,需要考量时,应视情况分别化入文义、目的、历史与体系解释过程。

6.6理解法条时,应穷尽所有解释手段以维持法条之意义。非不得已不宜置实证规范于不顾而直接诉诸公平正义等抽象理念,亦不宜简单主张另立新法。

6.7必要时,可在评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设置或表述相应规范给出作者见解,以便为将来可能的修法提供参考。

7.【行文风格】

7.1评注须对法律适用作理性分析,不宜仅仅给出简单的结论,更须展示支撑结论的理由,但应避免过于理论化。一般情况下,论证应局限在教义法学范畴内,理论性、哲学性前提不予展开讨论。

7.2实质性论证与信息应尽可能显示于正文。一般情况下,脚注仅用于显示援引资料信息,不展开实质论证。

7.3行文应言简意赅,清晰明确,不宜迂回含糊,不作空泛之谈。

8.【文献使用】

文献使用顺序为:立法文献,司法文献,学术文献,比较法文献。

8.1立法文献可提供规范变迁、立法原意、规范目的等信息,是确定规范含义的重要参考。立法文献包括历次法律草案、立法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辑的立法资料与法律释义等文献。

8.2司法文献可反映所涉法条的司法适用状况。

8.2.1司法文献包括各类非属司法解释的司法政策文件、司法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编著的“理解与适用”系列释义书等。

8.2.3司法案例的使用顺序为: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案例,高级人民法院裁判案例,《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人民司法·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选》等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物刊载案例,高级人民法院的公报类机关刊物刊载案例。中级人民法院及基层人民法院案例,纵未入选上述案例系统,但如果(1)所涉法条案例总量较少,或(2)所涉法条适用的法院层级较低,或(3)对于法条适用具有典型或特别意义,亦应纳入搜集与使用范围。

8.2.6对于司法案例,可视需要作类型化整理。所涉法条构成要件缺乏或不明确时,尤应通过类型化案型总结法条适用情形。

8.2.7使用案例时,同类案型不必全面列举案例,选取代表性案例即可。选取标准除依循8.2.3所示顺序外,裁判理由质量亦系重要考量因素。

8.2.8下级法院与上级法院裁判冲突时,除非作者认同下级法院裁判并给出理由,否则应仅以上级法院裁判为分析对象。同级法院裁判冲突时,原则上均应列出并分析。

8.2.9对于司法案例,应重视裁判理由甚于结论。若所涉法条之司法裁判普遍缺乏具有实质意义的裁判理由,应在评注中说明此司法现状,并在必要时根据裁判结论分析可能的裁判理由。

8.2.10无论是否认同司法裁判,均应显示明确态度及理由。不认同时,应进一步给出作者主张。

8.2.11最高人民法院编著的“理解与适用”等释义书可用作探知与理解司法立场。

8.3.2学术观点不必全面列举。若可判断通说,一般援引通说;若存在对通说构成有力挑战的学说,亦应予反映;若难以判断通说,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作者可在既有学说之外表达自己的主张,但应附充分且简洁的理由。

8.3.3评注不承担体系化理论建构之责,且应考虑与其他作者研究进路的协调,因此,不宜在评注中阐述个性过于强烈的理论主张,亦不宜将论述重心置于理论建构而忽略法律适用的现实性。

8.4.1现阶段下,比较法文献不可避免,但应节制,以必要为原则。尤其是,外文比较法文献不宜单纯用于炫技,亦不宜借此回避我国司法与学术现状。

8.4.2概念、原理等法律知识即使来自于比较法,但若已为中国大陆学术吸收内化,亦应援引中国大陆学者文献,除非为了纠正中国大陆文献存在的错误。

8.4.3援引内容为外国法或比较法时,文献使用顺序为:汉译外国文献、外文文献、中国大陆学者文献。若汉译外国文献翻译失真或版本较旧,可以外文文献相对照或直接使用外文文献,但须作说明。有关台湾法律状况,优先援引台湾文献。

8.4.4解释法条时,如6.5所示,比较法不作为独立解释步骤,因此,原则上不单列“比较法”标题,亦不集中列举立法例等比较法资料。需要使用比较法文献时,应以论证理由的形式用作理解法条文义、目的、历史或体系的辅助因素。

8.4.5若确有必要整理列举比较法案例、学说及立法资料供参考或对照,一般应置于脚注,以免占用正文篇幅及节外生枝。

8.4.6使用比较法资源时,应避免主客易位,将比较法当成先在框架套用于我国实证法分析,或将我国实证法处理成印证比较法“定式”的材料。

9.【引注方式】

引注兼采脚注与文内夹注两种方式。

9.1常规注释采脚注方式。

9.1.1发表时,注释体例从期刊要求;出版时,参考《法学引注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9.1.2如7.2所示,脚注一般不作实质性论证,仅显示文献信息以及8.4.5提及的比较法资料。

9.2同一篇评注前后内容相互援引时,采文内夹注方式。

9.2.1文内夹注直接在需要援引的正文用小括号标示所援引段码,不使用“参见”或类似提示语词。示例:([3])。

9.2.2原则上,评注前后文内容具有呼应或者参照关系时,应使用文内夹注,以提示评注的体系关联。

10.【知识基础】

评注系集体作品,观点无法强求一致,但若相去太远,又难以形成具有最低限度协调性的体系。为此,评注作者在若干基础问题上应秉持相似立场。例如,应以私法自治作为基石与出发点,解释理论既非固守纯粹的主观解释亦非坚持绝对的客观解释,应根据法律效果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等等。

THE END
1.2023年中国民法典全文2023年1月1日,中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典,也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民法典全文共分为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人格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民法典全文的内容。 https://www.fljg.com/baike/373368.html
2.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已第一时间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点击【详细】查阅全文 二、立法历程 编纂历程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两度进行民法典的起草。一次开始于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计525条,包括总则、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3.关于制定中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全文)【摘要】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是国内法学界的盛事,也是中国立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对于这一宏大的立法工程,国家立法机关以及中国民法理论甚至整个法学理论的准备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学者们对制定我国民法典兴趣高涨,就民法典制定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多立法建议,但是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无法就民法典制定这一宏大https://www.wenmi.com/article/psq4zi03d322.html
4.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王利明主编.pdf文档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王利明主编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编 作者= 页数=419 SS号出版日期=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收藏 分享 赏 0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120/33686093.shtm
5.中国民法典【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条变迁 新旧对照 关联法条 关联案例 参阅文献 第二条 【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法条变迁 新旧对照 关http://mfd.faxin.cn/
6.中国民法典全文关于中国民法典全文精选专题信息 银行起诉到强制执行多长时间被拍卖2024.11.29 打架拘留签字做什么用2024.11.29 货款起诉费用如何计算2024.11.29 被执行人父母资产会被执行吗2024.11.29 超过诉讼请求判决违反什么原则2024.11.29 赌博属于什么拘留2024.11.29 执保是已经强制执行了吗2024.11.29 https://www.64365.com/special/tdxzzsf/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https://www.12371.cn/special/mfd/?zbb=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