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2020-05-3115:31

收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她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国的《民法典》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法,是一部属于社会主义的民法,这也是一部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立法,它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单全收”;它集纳了这个民族的公序良俗,却不是对历史传统的“亦步亦趋”,它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丰富的市场经济活动、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民法典》的编纂是百年大计,是国家盛事,是中华民族的法治共识成熟的里程碑,是人类法治史上当之无愧的精彩一跃。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出台,也同时意味着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全部“消亡”。

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个条文,覆盖每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主要修改了哪些内容

民法典全文共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和附则,是对1949年以来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统整合、编订纂修。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商品交易,民法典写尽个体权利密码,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学意义上的宪法。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在物权编中引入居住权、明确禁止性骚扰等,被认为是中国民法典的亮点。

中国自1950年代中期开始四次组织编纂民法典,但因政治动荡或条件不成熟而暂缓。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这次编纂沿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2015年3月提出的“两步走”思路进行,即:先制定《民法总则》,再整合其他单行民事法律为民法典。其中《民法总则》在2017年出台,完成了第一步;2018年8月,各分编草案打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随后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二审,有的进行了三审,此后,《民法总则》与分编草案一同形成完整民法典草案,于5月22日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民法典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显示,交付表决前,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草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比如,实践中,有的物业服务人员采取断水、断电等方式催收物业费,对业主的基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民法典合同编物业服务合同一章增加了禁止性条款。又如,提交审议的草案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最终出炉的民法典将“言语、行为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为“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

1.新增三大抗疫规定

监护人“失联”民政部门兜底负责;增加紧急情况下使用公用维修资金特别程序;完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

2.设置离婚冷静期

近些年来,我国离婚率比较高。有些人结婚很盲动,上午要结婚,下午就去离婚,结婚过于冲动,离婚也过于冲动。那么,有一个冷静期的规定,让双方有冷静下来考虑的机会,重新审视一下离婚是否为真实意愿。

3.性骚扰要承担赔偿责任

性骚扰是规定在人格权编的。以性骚扰被告到法院的话,会涉及侵害人格尊严问题。性骚扰是个顽疾,在各个社会都有,有些还特别严重。民法典(草案)中对其规定强调两点,一是利用从属关系,二是违背被骚扰一方的意愿。

4.网店等虚拟财产可以继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信息时代气息。它规定了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在侵权责任编,对网络上的侵权责任也作出规定。

5.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6.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贷

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8.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是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是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9.增加遗嘱形式

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10.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THE END
1.2023年中国民法典全文2023年1月1日,中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典,也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民法典全文共分为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人格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民法典全文的内容。 https://www.fljg.com/baike/373368.html
2.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已第一时间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点击【详细】查阅全文 二、立法历程 编纂历程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两度进行民法典的起草。一次开始于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计525条,包括总则、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3.关于制定中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全文)【摘要】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是国内法学界的盛事,也是中国立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对于这一宏大的立法工程,国家立法机关以及中国民法理论甚至整个法学理论的准备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学者们对制定我国民法典兴趣高涨,就民法典制定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多立法建议,但是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无法就民法典制定这一宏大https://www.wenmi.com/article/psq4zi03d322.html
4.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王利明主编.pdf文档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王利明主编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编 作者= 页数=419 SS号出版日期=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收藏 分享 赏 0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120/33686093.shtm
5.中国民法典【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条变迁 新旧对照 关联法条 关联案例 参阅文献 第二条 【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法条变迁 新旧对照 关http://mfd.faxin.cn/
6.中国民法典全文关于中国民法典全文精选专题信息 银行起诉到强制执行多长时间被拍卖2024.11.29 打架拘留签字做什么用2024.11.29 货款起诉费用如何计算2024.11.29 被执行人父母资产会被执行吗2024.11.29 超过诉讼请求判决违反什么原则2024.11.29 赌博属于什么拘留2024.11.29 执保是已经强制执行了吗2024.11.29 https://www.64365.com/special/tdxzzsf/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https://www.12371.cn/special/mfd/?zbb=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