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耕耘在中国民法学的“西南园”里
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
“民法人”教学理念
潜心于中国民法学的教学科研事业
被评为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他就是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
谭启平教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谭启平,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二级教授。自参加1987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谭启平教授一直耕耘在基层教学第一线,始终忠诚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以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为使命,真情关爱学生成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教育系统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一个潜心民法教学的默默耕耘者
在长期民法学教学实践中,他于200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法人”的教学理念,并将“民法人”的素质或品质界定为:民法人是讲诚实、守信用的人,是具有平等价值观和公平观念的人,是懂得尊重他人权利的人,是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人,是具有义务观和责任感的人,是系统掌握和精通民法知识的人。“民法人”的理念,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探索与实践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与民法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受到国内法学界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并不断成为西政民商师生们教学相长的共同遵循。
谭启平教授发表题为《诚信·公平·权利——“民法人”教学新理念的构建》论文
他2004年起担任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民法教研室主任,2009年始担任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民商法学),提出并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课程建设方针,以民法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成长为抓手,团结民法教学团队的全体成员,不断采取新举措,追求新目标,持之以恒地推动民法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将本校的民法学建成为全国民法学界同时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三个国家最高荣誉称号的课程,为做好法学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民法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期间,他与教育部负责课程建设平台工作的工程师探讨课程建设的呈现方案至深夜,以致最后建成的民法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内容全面、资源丰富、制作精良而著称,持续深受学生欢迎。截止目前为止,该课程注册学习人数已超过567000人,长期位居教育部爱课程网法学类课程第一位。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该课程更受学生欢迎,在b站引起全国高校学生热捧。
他按照“体系完整、表达严谨、简明扼要、体例创新、与时俱进”的目标,他组织编著并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民法学》。2020年12月,该书第二版入选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2021年该书第三版出版当年被评为法律出版社畅销榜前十名的教材,做深做实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和教书育人的基础工作。
《中国民法学》第三版入选法律出版社2021年度教材畅销榜
他注重教书育人的团队合力,关爱青年教师成长。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民法教研室团体荣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2020年,“民法典时代一流民法学人才培养卓越导师团队”入选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2022年教研室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民法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研室团队教师多人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称号,成为西部高校法学专业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最多的教学团队,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民商法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基层教学单位。
民法教研室团体荣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
谭启平教授入选2018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着力推动中国民法学界共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全面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动把每一堂民法学教学课都打造成“金课”和民法学的课程思政,他与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共同精心策划和组织召开了“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及其新时代使命”全国研讨会和“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暨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以民法学课程建设为主题而召开两次全国性会议,这在法学界是独一无二的。两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80余个单位共计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对引领和促进民法典时代中国民法教学内容的规范、民法学课程思政的深入、民法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会议成果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治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都对二次会议作了广泛报道。
“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及其新时代使命”全国研讨会和“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暨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他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的本科教学成果分获重庆市、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2022年,他领衔的教学成果《以民法教学为中心,“六维”深度融合助推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一个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助推者
为天台村带去一场“最接地气”的民法典宣讲
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崇高的历史使命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参加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关的有关工作与活动,立足国家标准,严守工作纪律,多次被评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还担任重庆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积极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建言献策,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作成绩受到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
他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为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他潜心学术研究,出版《“民法人”的探索》等专著,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高水平报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近二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等全文转载。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法院重大项目等30余项,科研成果多次荣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2023年5月,科研成果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
谭启平教授2023年5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颁奖会
他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法律顾问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慈善总会、重庆市第一及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会长,应邀为有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人民政府重大敏感案件或纠纷的依法公平处理提供咨询意见,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服务,进而为国家和重庆市的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及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司法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称号。
全国优秀法律顾问
一个努力尊师重教的行为践行者
教书育人,传承示范。金平教授是参加了新中国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而唯一健在的全国资深法学家,至今已年满101周岁。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他策划并与黄忠教授共同汇编出版了《金平民法文选》。当金老师拿到印刷精美的《金平民法文选》时,老人家激动不已。这本书,已成为金平民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成为学生尊师和传承教书育人精神的成功范本。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后的当天,谭启平老师去老校区向参加了新中国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的金平老师报告喜讯,并向金老师表达特别的敬意!
以榜样为榜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梁慧星教授是西南政法大学知名校友、著名民法学家。2016年,梁慧星教授卖掉他在北京的房子,筹资近200万元,在他的家乡四川青神县汉阳镇捐建一座图书馆。受梁慧星教授的精神感染,2018年图书馆落成至今,他义务承担了汉阳图书馆每年新购图书的绝大部分费用支付,既表达对梁慧星这位德高望重的“梁师益友”的特别敬重,也以这样的方式履行同为人师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尊师重教,非为人前。他本科时的班主任周裕梅老师,是一位待生如子、深受广大西政学子爱戴的好老师,先后担任过五个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除周老师生前生病时组织学生献血予以救助外,周老师病世后,他与有关校友商议在石桥铺殡仪馆为周裕梅老师置办了悼念灵堂。治丧期间,全国各地的诸多学子赶回重庆祭奠并敬送周老师最后一程,感念周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作为学生以这种方式回赠给一个普通的辅导员教师最后的尊严和爱戴,传承西政师生们血浓于水的师生情谊,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特别方式。
一个仁爱厚待学子的长期实践者
生有所求,师有所应。几十年来,因参加夏令营、研究生保送、研究生报名考试、出国留学而慕名来请求他帮忙出具推荐书的各类学生很多,他都是有求必应。每一份推荐书,他都会认真细致阅改而定稿,许多时候还自费为他们邮寄。
他曾有几次机会作为教师代表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言。2006年,他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承载着义务观和责任感去成就你们的人生和西政大的未来”和2019年在全校毕业典礼上冒雨发表的“讲好西政故事弘扬西政精神协力振兴中华”,被有的西政学子称为毕业典礼教师发言的经典代表作品!2006年毕业、现工作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琳多年后给他来信说到“老师,您不知道,您当年的毕业发言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被激发出了社会责任感!这么多年您对我的帮助和教诲,您不知道对我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谭启平教授在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上代表教师发言
一个慈善文化育人的积极探索者
2021年9月,他以普通教师身份兼职不兼薪担任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上任初始,就迎来了重庆市民政局对基金会的等级评估。他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明确基金会的五大工作目标(做优基金会的党建引领工作;做大基金会的慈善资本规模;做好基金会的精细规范管理;做实基金会的特色公益项目;做新中国慈善法治高端论坛平台),亲力亲为,对照评估指标组织迎评。因为扎实有效的工作,基金会终获5A等级优秀结果,为基金会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两年来,在他的领导和基金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基金会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温暖西政校园和社会的慈善公益活动不断呈现。他带领基金会秘书处的同志们春节前冒雨慰问彭水县天台村的17户新增低保户和监测户。
看望天台村新增低保户
他在2022年8月重庆山火灭火急需油锯时,紧急召开理事会议决策并千方百计到浙江组织市场紧缺的高品质油锯货源300台(套),48小时内送到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受到重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高度肯定,盛赞基金会“雪中送炭”的义举“极为珍贵“!他上任后启动实施的第一个汇聚校友爱心的“920广场”于2022年9月20日落成,为西南政法大学校园文体活动优化增添“打卡新场地”;他通过校园爱心共享雨伞的购置,让西政校园新添一道道爱的“美丽风景线”;2022年疫情期间,他利用基金会平台发起设立“西政抗疫基金”,为师生们发放“爱心券”、“爱心寒衣”及源源不断“爱心防疫品”,为全校离退休教师和职工发放“爱心蔬菜包”,让西政的疫情防控工作别有温度与特色;他领导的基金会,汇聚校友及社会力量,从讲坛、赛事到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目前正在持续实施的公益慈善项目已达50余项。
他特别希望通过他和基金会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能营造出西南政法大学更有爱心、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育人环境,以此方式实现特殊的教书育人,实现特别润物细无声的公益慈善教育,探索和开辟中国高度教育教书育人的新场域、新境界。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教育基金推动建设的“920广场”
这是一个普通和真实的“民法人”
这是他教书育人的不变初心
这是他在这里坚定而平实的步伐.....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致敬谭启平教授!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致敬所有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西政好老师
第39个教师节
我院有四名老师荣获“西政好老师”
民商法学院曹兴权教授
热爱本职,努力让教学科研作为工作习惯;回归本心,努力让立德树人成为职业常识。
民商法学院朱凡副教授
作为西南政法大学派出的第一位援藏干部,朱凡老师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走遍藏东消费帮扶,跨越三江招商引资,穿行雪域宣讲《民法典》。不忘“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教海,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民商法学院何莹副教授
热爱、专业与责任,是西政好老师们教给我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学着做好西政老师的不竭动力。
民商法学院郑志峰副教授
这是我第二次获得“西政好老师”荣誉,于我而言是一项十分珍贵的殊荣,同时也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动力,鞭策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争做“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