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采访了多位视觉中国摄影师,他们表示,2019年的风波后,视觉中国曾做过整改,主要针对的是带国旗、国徽的作品;至于分成,很多摄影师只能拿到售价的20%-25%,剩余的扣税后归视觉中国所有。
图源:pixabay
把法务当销售、摄影师分成太低……公众对视觉中国的质疑从未消失。
目前,视觉中国已下架涉事图片,该公司内部人员顾浩然对时代财经表示,核对出了问题,工作人员没注意到照片拍摄者和公众号所有者为同一人。
至于视觉中国是否维权过度、通过维权拓展新客户有没有问题,时代财经采访了三位律师,他们从法律角度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
“图片核对很难每张到位”
图源:戴建峰微博截图
“你从哪里非法获得了这些照片进行非法销售,获得了多少非法收益?你又拿我的照片去起诉了多少公司,获得了多少非法收益?”在社交平台上,戴建峰对视觉中国提出质疑。
但戴建峰不接受上述说法,他随即发帖回应称,已与Stocktrek核实,视觉中国无权销售他的作品,GettyImages也无权将他的作品再次转授。
从他的帖子看,在视觉中国针对173张照片销售、监测、维权过程中,作为创作者的他全然不知情,更不知道这些照片在视觉中国的销售金额、维权收入。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山月对时代财经表示,这次事件最大的乌龙在于当视觉中国发现图片被侵权后,没有确认侵权主体的信息,也没有找Stocktrek、GettyImage确认,毕竟图片在这两个平台也有销售,这是基本流程的问题。
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广东固法律师事务所驰越知识产权团队负责人蓝伟恺,此事要看戴建峰与Stocktrek签订的合同是怎样的,再根据合同去判断视觉中国有没有权去销售、维权。
前述邮件中有每张涉事照片在视觉中国网站的ID编码,时代财经搜索ID编码,发现这些照片已下架。时代财经就此事多次联系戴建峰以及Stocktrek,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视觉中国的“维权式营销”模式一直饱受诟病,所涉官司数量庞大,且在大部分案件中是原告。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截至8月21日,与“视觉中国”关键词有关的裁判文书共有超过3300个,其中约2800个含有关键词“著作权”。
值得一提的是,视觉中国在给戴建峰公司发送的邮件中,附带了“汉华易美”的营业执照副本。根据视觉中国年报,汉华易美指的是全资子公司北京汉华易美图片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视觉中国可能以子公司或孙公司名义进行维权。
财报中的“汉华易美”图源:巨潮资讯截图
视觉中国旗下拥有两家全资孙公司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两家公司全名,分别检索出裁判文书8000余个、6100余个,排在首位的关键词也是“著作权”。
在财报中,视觉中国会披露该公司和旗下子公司诉讼事项,但没有提及孙公司诉讼情况。
据山月所知,视觉中国可以通过检索软件看到哪些账号、平台用了视觉中国图库里的作品,之后便根据过往销售信息核对,看有没有购买记录。
“如果是个人使用,它一般不会理会,因为最后的结果就是删图了事。”山月说,个人侵权行为很难确认收入,视觉中国如果起诉,赔偿款可能无法覆盖维权成本。
他谈到,如果是公司主体用图,视觉中国若走法律程序,案件就会呈现在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上,很多侵权公司会担心造成不良影响,选择购买图片套餐或者直接赔偿。
曾大范围下架存量照片
由于此事,天津网信办连夜约谈视觉中国,责令全面彻底整改。视觉中国也发布道歉信,表示不合规图片已全部下线,并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
“当时把存量的好多图片都下架了,整体做了一次重新审核再上架,包括新传的图片、老图片。”流光记得,当时视觉中国不只下架了遭到网友质疑的图片,照片重新审核、上架的过程也持续了数月,有些照片经过重新审核没能再次上架。
此次整改影响延续到了现在,但主要局限在带国旗、国徽及企业logo、名称的照片。他提到,现在带有国旗、国徽的照片很难通过审核,哪怕是很小的一块。
山月则谈到,在视觉中国上传创意类照片时,若照片中带有企业logo、名称,则很难通过审核,包括高楼大厦上的企业logo。资讯类照片则不受影响,资讯类内容是指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时效内容,或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纪实内容。
在整改之后,视觉中国的诉讼有所减少。8月21日晚,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关键词“视觉中国”可以发现,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有698个、535个、121个、131个裁判文书,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2023年至今有15个,搜索孙公司关键词也可以看出2019年至今裁判文书数量逐年递减。
视觉中国摄影社区500PX也有相应规定,当摄影师上传图片时页面会提示:“请确认您上传的图片的著作权为本人所有,禁止上传他人作品,如有侵权行为,您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万付费用户养着视觉中国
在戴建峰与视觉中国索赔乌龙背后,是数以万计摄影师被动的处境,以及视觉中国低投入、高回报的商业模式。
视觉中国销售人员透露,一张用于新闻编辑的资讯类照片售价150元/张,若购买年包套餐,买200张,价格则是120元/张,一般是200张起。买得越多,单价越低,若套餐金额达到6万元,照片单价降至50元/张。若照片经视觉中国分销到第三平台,售价可能低至几元,甚至几毛。
2023年半年报提到,目前视觉中国年度付费用户超20万,积累的社区注册会员数量超过2200万,其中签约创作者超过50万。
用户购买照片的花费有多少流向了创作者?对于流光而言,如果给视觉中国独家供稿的创意类照片卖出去,他可以拿到25%的分成,如果是非独家供稿,分成只有20%,有极少数资深摄影师能拿到30%的分成。由于视觉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摄影师会为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选择独家供稿。
流光曾经一个月获得分成收入约1.4万元,分成前收入接近4.9万元。不过,像流光这样月入过万的摄影师是少数,山月向视觉中国供稿超过两年,累计收入也才一万多元,视频、照片各贡献了一半,他上传了1万多张照片,照片累计卖出数百次。
“一张只给几块钱……”一名摄影师说道。时代财经从多位摄影师处获悉,在视觉中国,一张照片卖出去后,收入一两块钱并不是新鲜事。
不过,即便收入不高,很多摄影师也还得依靠视觉中国。山月指出,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就需要自己找客户,如果是资讯类图片,需要向全国各地媒体一家家投稿,还不一定卖得出去,挂到视觉中国上会有很多客户来看、方便很多。
照片卖出后,摄影师只能在后台看到售价、分成收入、客户所属行业等视觉中国给的信息,无从得知客户身份,售价真实与否、后台有无如实呈现销售次数都无从查证。
“佐证是很难的,当然我是相信平台的,因为一张照片卖10块钱,我最后只能拿两三块,我认为它(视觉中国)已经拿的足够多了,没必要再采取这种手段。”这是山月的看法。
拥有海量的创作者、用户的视觉中国,员工数量并不多。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在职员工486人,其中销售人员235人、技术人员57人。
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是高回报的,但单一的商业模式,也限制了平台的增长空间。近4年来,其营收陷入停滞,利润大幅下滑。
从2019年到2022年,视觉中国收入分别为7.22亿元、5.7亿元、6.57亿元、6.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9亿元、1.42亿元、1.53亿元、9918万元。
而今年上半年,视觉中国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5.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87万元,同比增长65.72%,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9.46%。2019年同期,该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亿元、1.33亿元。
从戴建峰曝光被视觉中国索赔至今,后者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8月16日、17日、18日、21日分别下滑4.86%、3.9%、4.31%、1.92%,22日回调,23日继续下跌。
8月23日,视觉中国收盘报15.33元/股,较8月15日收盘价17.27元/股下滑11%。
(文中顾浩然、山月、流光为化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