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至40岁的政策,支持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职场年龄歧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帮助再就业,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
3.考虑到退休年龄的延迟,适当放宽35岁的年龄限制也显得合理。
这一政策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及考虑因素:
1.精力问题:中年后,人的体力和精力可能无法满足高强度的工作需求。
2.心理层面:年龄较大的考生在职业晋升上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3.体制内晋升压力:快速晋升的压力导致一些人在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产生职业焦虑。
4.社会人力资源利用: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可能造成部分中年人过度追求公务员职位,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放宽年龄限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公务员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求职者的需求。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劳动法的有效执行、提高劳动者福利待遇以及产业升级也是解决就业焦虑的重要途径。
二、考公年龄为何限制35周岁的原因
《公务员录用规定》中设定35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职位特点:公务员职位主要是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非领导职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思维敏捷、行动灵敏、反应快速等特质,这些特质更符合年轻人群的特点。
2.国际通行做法:设定年龄上限是国际上通行的公务员招聘做法。
3.多种进入方式:超过35周岁的公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开选拔、调任、选举、聘任等进入公务员队伍。
4.青年定义与政策契合: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将青年定义为14-35周岁的人群,因此公务员招聘年龄上限与青年定义相契合。
三、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是否真的有用
对于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是否真的有用的问题,个人认为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即使放宽年龄限制,考试竞争依然激烈,而且年龄较大的考生在晋升和职业发展上可能面临更多困难。对于寻求稳定职业的人来说,公务员并非唯一选择,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劳动者福利待遇等更为根本的途径值得考虑。
3、18-20岁的人,普遍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高等教育,知识存量有差距。30岁以上的人,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普遍下降。前者的优势在于体力,后者的优势在于经验,但考试不考体力,对于社会经验的考量也不是重点。
4、如果向上拓宽年龄限制,让35岁以上的人加入考试,这部分人在考试中的竞争力更弱,“命中率”比30到35岁的人还要低,更别说一些特殊岗位需要体测,在体测中,35岁以上的人就更加没有竞争力了。负责任地说,只要不更改考试的具体内容,放宽年龄限制的意义就不大。
5、也许你会认为30-40岁还算是做事情的黄金年龄,但别忘了20-30岁才是考试的黄金年龄。考试不行,就没有做事的机会。竞技体育不限制年龄,但你见过多少30岁以上的老将还在跟年轻人同场参加跑跳投这种需要爆发力的项目?
6、退一步说,即便你是个“小天才”,虽然已经是不惑之年,但依然能在考试中赢过一大堆20多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和姑娘,你又是否思考过入职体制内,你要面对的职业天花板呢?
7、不管是基层的“晋级”还是上级机关的“升迁”,都是有明确年龄条件的。超过35岁,尤其是超过40岁的基层办事员,如果依然没有得到晋升,那在退休之前大概率也不会摆脱办事员的身份了。
8、年轻人更加有冲劲,他们精力旺盛,进步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中的优秀者更容易得到提拔。对于拥有干部任免权的领导来说,提拔年轻人相当于给自己的未来铺路,即便自己的仕途已经结束,依然可以凭借这种方式拥有一定话语权。
9、试想一下,即便放开年龄限制到40岁,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公务员,入职第一天就要接受自己在体制内没有晋升机会的残酷现实,你愿意吗?难道对你来说,考公务员只是为了混混日子,熬到退休,拿到充足的保障吗?如果真的是这样,体制内根本就不缺你这号人。简单说,如果升迁依然卡年龄,就无法调动“大龄”公务员的动力,放宽考试年龄限制的意义就不大。
10、体制内的工作有体制内的特点,当上了公务员,只要你不违法犯罪,不犯大错误,体制内就不会让你走人。从左面看,这是体制的“安全”,从右面看,这是体制的“停滞”,所以你会发现体制内的基层岗位有不少年龄超过45岁的“老油条”,他们人浮于事,自知无望升迁,自然也就不会主动投入工作,摸摸鱼、等退休是他们的共识,迟到的、早退的、请假的、病休的,即便出工不出力,领导也完全没有办法。
11、体制内缺人吗?可以说既缺人,也不缺人。体制内不缺的是人的数量,不缺的是领导,缺的是能拼搏、肯听话、干活利索、思路清晰的精兵强将。
12、对个人来说,放宽考公务员的年龄限制,的确是多了一个机会,但多一个机会不代表你就能抓住这个机会。高考不限制年龄,你看过多少社会考生上阵并考上名校呢?
13、对国家来说,公务员是国家运转的驱动轴。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越高,平均精力越旺,平均动力越足,平均活力越好,国家的治理能力自然就越强。身为中国人,谁会愿意看到臃肿且效率低下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