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近拿到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秦奋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奋,这个结果对他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
为什么要考这么多证
▼
秦奋坦言,他考下的第一个证是导游证,当时是为了旅游方便,这个证考试难度不大,复习时也没花多少工夫,拿到证后玩了不少景点,也兼职干过几次导游。而其他的证,都是在工作中能够用得到的,并不是盲目地去考。
秦奋200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昆山一家公司,两年后回到徐州,先后换了好几家单位、N个岗位,但都属于机械行业。
2015年
秦奋发现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财会方面的知识
自己看书学习又很难学进去
同时出于中年危机的压力
于是就开始报考注册会计师
因为知道这个证特别难考,他先试着报了一门,没想到一次就通过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考证之路。
注册会计师考试需要在5年内通过6+1门课,其中的“1”是综合考试。第一门顺利通过后,2016年秦奋一口气报了5门课,只有一门《审计》没有通过。
2017年,秦奋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只有一门要考,觉得轻松了很多。他在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法律特别感兴趣,而且当年盛传是最后一年不限专业报名司法考试,于是他也加入了司法考试的大军中。
在同时迎战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司法考试的情况下,仅仅复习了4个多月,秦奋就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当年就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跳槽进了徐州一家律师事务所,主要做民法和商法方面的律师。
为此,他做了很多学习卡片,手机中也下载了很多题库,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看。周末送女儿上辅导班时,等候的家长大多数都在玩手机,只有他在如饥似渴地学习。
在5年的考证生涯中,13个证,一共39门课,秦奋只有注会中的“审计”、专利代理师中的“实务”这两门课重考了一次,其他都是一次性通过。
多年的学习中,他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诀窍:首先是建立知识框架体系;其次是难的问题都可以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最后一点就是重复+坚持。
在做律师之余,秦奋还在一家培训机构代会计课,他经常鼓励那些同学说:“考注册会计师考的不是智力,而是毅力。”
据统计,注册会计师每年的缺考率都在60%以上,秦奋那年参加考试时,考场里贴了60个考号,参加考试的只有不到20人。
在5年的考证学习中,秦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最近不在迎考,他仍然是早上5点半就起床学习到7点,晚上不研究案子的话,基本上也会学到10点半。
在考证中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
人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这是很多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但很多人穷尽一生也得不到答案。
秦奋说,在刚刚工作那几年,他和芸芸众生一样,每天都是工作、挣钱、养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在考证学习的过程中,他越来越发现知识的乐趣,从而把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学习业务方面的书,他还喜欢读历史书籍。
在司法备考的过程中,秦奋发现律师这个职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2017年考试通过之后就转行做起了律师,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一流的商法律师,并继续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仍然利用考证的机会来强迫自己学习。
毅力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秦奋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拥有学习的毅力。
“很多人做专业律师,提倡往‘深度’发展,但我觉得,如果广度积累不够,一味追求深度容易钻牛角尖,而且无法形成发散性思维。”秦奋说,他希望以后在商法律师方面有所发展,积累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比如在取证的时候拿到审计报告之类的东西自己就能看懂,与专业人士沟通的时候毫无障碍,能够更好地理解证据和案件。
事实证明
学必然有所用
有一次秦奋接了一个民间借贷案,这个案子特别之处在于,它形式上是股权纠纷。而他在学习注册会计师时,学到过“名股实债”这个概念,于是运用这个概念作为突破点,在诉讼中为当事人讨回了几十万元的债务,打赢了官司。
之所以参加PETS3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秦奋纯粹是为了能够看懂英文原著,因为他觉得翻译过来的东西总感觉比原汁原味的版本少了点东西。
朋友称他“大神”,女儿受影响成“书虫”
秦奋这个名字是父亲给他起的
含义不言而喻
这个名字也一直鞭策着他不断前行
其实
秦奋开始考证的时候已经30多岁
他当时也考虑过
这个年龄考证还有什么用
如果去考证,哪怕考不过,起码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并且学到的知识也对工作有帮助。”秦奋说,在他的影响下,11岁的女儿也特别爱看书,成了小书虫。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读书,而他却在担心女儿看书看太多对眼睛不好。
在疯狂的考证与学习过程中,秦奋并未减少对孩子的陪伴。每天晚上,他们父女俩对坐在一张大书桌上,各学各的习,书房里温馨而又安静,女儿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会向他请教。
现在考证的人非常多,
不少人看到别人考,
自己也跟风报名,
却很难坚持下去。
秦奋认为,
一个人要不要考证,
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考证是否有助于实现你的目标;
二是考量考证的机会成本与收益。
如果考证有助于实现你的目标,并且考证带来的收益又大于它的机会成本的话,那就去考,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也坚定地去考。如果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哪怕是全世界最简单的证也不要去考。
全媒体记者吴云谭歌
编辑薇薇校对杨庆宇
原标题:《“秦奋”真勤奋!40岁徐州大叔5年考到13个证!司考、注会、税务师……统统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