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巴中1月24日讯(记者李桃王鹏报道)“老百姓打官司,不能让他们寒心。”何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30年来,他以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的工作态度,忠实地履行了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既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又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司法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案件,还督促同事办好案......
2017年11月23日,年仅50岁的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何齐在工作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何齐走访帮扶贫困群众
常挂心间:“老百姓打官司不能让他们寒心”
何齐的办公桌上放着两份来不及办结的案件卷宗,一份是2017年度巴州法川1902民初字第1208号,还有一份是2017年川19民终字第887号。卷宗里面除了判决书等常规内容以外,还有何齐对于案件进行演算分析的草稿纸张,每一张上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只有他自己能看明白的一串串数字和符号。
“他对案子总是一丝不苟,还经常告诫我们,案子一定要严谨、细心,尤其要坚守底线不能让老百姓寒心。”审监庭庭长刘伯梅告诉记者,何齐是个“不怕得罪人”的领导。一次,何齐的一位熟人找到他,希望能够为挪用公款监狱服刑的亲友减刑,但何齐严词拒绝。后来因不堪熟人纠缠,何齐更是公开放话:“减刑的不要找我,我把他放了,我就进去了。”“对他的放纵就是对我的放纵。”
“他是一个好法官!”在老家,不少人知道何齐是市中院的领导,就找到何齐的父亲想让通融通融,但都被何齐拒绝。
何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介绍巴中中院情况
案件判决上提倡“办好一案、教育一片”
2017年9月,刘伯梅审理了一起赡养案件,原审原告杨某与4个子女就赡养义务责任划分的纠纷,由于有收养和离婚的因素,案情较为复杂,尤其判决书释法明理这块儿让刘伯梅更是大伤脑筋。
何齐在起草的判决书中这样写到:“《父亲》这首歌词写得很好,人们都说养儿能防老。子女小的时候,父母省吃俭用,对子女无微不至地关怀,时刻担心儿女吃不好、穿不暖,日日夜夜盼望着子女快快长大,成家立业。当父母老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无论是从法律规定,还是风尚民俗、道德伦理、人之常情,子女赡养老人都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上诉人杨某已年近80高龄,若由4个赡养人轮流赡养不利于老人的生活起居,客观上也不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子女,请多去温习一下《父亲》《母亲》这两首歌的歌词吧,它会教会你们做人的最起码的基本原则,同时会告诉你为什么应尽孝道。”
判决书下达后,一直闹访的当事人服判息诉,周围的邻里也对法官的判决表示认同和支持。
何齐去孤儿院看望孤儿
当事人丁怀元:我欠何院长一个感谢
“一直准备去感谢何院长,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说起何齐,丁怀元心中充满感激,“他是一个为老百姓说话、尽心尽力办事的好法官。”2013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曾口镇金凤村修建输变电站工程,拆迁范围并没有丁怀元等6户人。工程修好了,20米外输变电站的噪音成了丁怀元一家的“噩梦”。此后,丁怀元走上了漫漫维权路。
案子一审过后,丁怀元上诉到了巴中市中院。何齐在认真阅卷并了解双方意图后,先后3次带双方当事人到输变电工程现场查勘、了解噪声情况。经过近6次协商,最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确定向6户当事人赔偿拆迁安置补偿费。一场双方僵持不下的电力噪声污染案件在何齐的手里和解结案。
在一次活动发言中,何齐写下这样的话:“处理每一个案件既要做到程序公正,也要做到实体公平正义;既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又要树立起大局意识;既要维护好党的权威,又要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每一个案子认真负责,让每一个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何齐毕生的追求。他办理的近2000件案件从未出错一次,无一例矛盾激化,他用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深厚的法律功底,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巴中中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