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让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走到群众身边

直播普法、创新矛盾调解方式、实现简易程序化解行政复议案件……打开沙坪坝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路径图,一个个亮点精彩纷呈。近年来,沙坪坝区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均等水平。今年4月,沙坪坝区司法局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集体”。

云端送法奏响法治协奏曲

“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继承吗”“看来我们老百姓还是要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不能想当然,也不要道听途说”“全是干货”“学到了”……今年3月,沙坪坝区司法局邀请重庆市国信公证处公证员杨开、重庆市国信公证处公证员助理王慧走进天星桥街道三尺堂“和顺茶馆”开展遗嘱公证普法直播,直播间内,网友们互动积极,好评不断。

据悉,去年5月,沙坪坝以城乡精准化普法项目试点为契机,开设“沙区司法”抖音账号,在原创普法短剧的基础上,联动法院、国资委、公证处、律所等法治资源,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时事热点,每月开展一期直播普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努力破除传统普法手段“受众少”“撒网式”“模板化”的困境,积极探索新媒体精准化普法新模式,着力构建点面结合的网络普法全覆盖格局,切实打通网络普法“最后一公里”。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要拉近法律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努力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法治产品。”沙坪坝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秦湛毅表示,人民群众是普法内容创作的服务主体,要以群众的需求进行创作,要让法律服务真真正正地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坎。

目前,该局正在推动“沙区司法”抖音转型升级,以幽默生动的表现风格,用群众熟悉的“方言”讲述群众身边的法治故事,打造真正面向群众端的综合普法网络大平台,切实推动普法由“讲什么听什么”转变为“听什么讲什么”,持续提升法治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持续发力调解探出新路子

“我本来睡眠就很浅,他们总是爱在楼下架空层下象棋,那吵闹声更是让我难以入眠,感谢你们帮我解决这个难题。”4月9日,在“邻里帮”调解员张大春和周泰碧两次调解下,困扰赖爷爷许久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这是沙坪坝区“凤调语顺”调解工作室成立后的首个案例,也是该区进一步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调解触角延伸至网格的又一积极探索。

据悉,该调解工作室由23名居民代表、专业律师、在职党员、退休“五老”、热心居民组建而成。他们亲切地将调解员们命名为“邻里帮”,旨在充分发挥其亲民心接地气的天然优势,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及人民调解工作,实现源头预防、网格共治,用“小切口”撬动“大变化”。

不止如此,该区还积极推动大调解工作迭代升级,不断整合法院、公安、律所等资源,建立跨部门、全流程的衔接机制,助力诉调、警调对接走向新台阶,推动建成大有商事调解中心,推出调解咖啡、调解暖心饮、调解便当系列调解文创......如今,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越发突显,已成为全市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调解品牌”,也逐渐成为沙坪坝区一张靓丽名片。

“我对之前交巡警的处罚决定表示理解!”2月26日,申请人杜某某提交《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实现“案结事了”。

这是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后,沙坪坝区首个适用简易程序后实质性化解的行政复议案件,该案从收案到实质性化解,仅耗时6个工作日。

明确简易案件类型、办理时限和程序,对简易案件实行快审快结,确保每一个案件得到高效、公正审理。这只是该区推进行政复议“繁简分流”,扎实做好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不断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案质效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该区还建立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将涉企案件受理从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审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原则上不延期,审结时限原则上由60日缩短为55日,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受理、快审结,全力让行政复议成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

据了解,该区还对区领导、全区各行政机关一把手以及一线法治工作人员开展新修订行政复议法专题培训,切实加强其对行政复议的理解领会和重视力度,提升其知识储备和依法履职能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行政争议。

下一步,沙坪坝区司法局将统筹整合公共法律资源,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让法律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区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王婷婷)

THE END
1.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发展理论强化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为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购买机制,政府应明确买卖双方职责、购买方式、服务范围等内容。其中,政府应完善前期调研及评估工作,确保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高校及社会组织具备法律相关资质;承接公共法律服务的主体主要承接法律宣传、咨询顾问、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政府主要通过https://www.workercn.cn/c/2024-11-15/8393535.shtml
2.“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深圳龙岗园山街道构筑解纷“最佳搭档“用心为民解困,真诚为民服务”“公平公正热心为民,倾心尽职化解纠纷”……在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大康社区调解工作室(法律服务室)墙面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锦旗,可见群众对社区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认可,也足见园山街道司法所工作开展的力度。 自2016年园山街道成立以来,园山街道司法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https://www.gdzf.org.cn/zwgd/content/post_174174.html
3.工作动态银号司法所优化调解措施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三、动态调解稳民情。大力开展进企业、进村居等调解宣传活动,镇村两级调解组织以近期多发的典型纠纷为主要切入点,通过现场调解、以案讲法的形式,在化解纠纷的同时向当事人和周围群众普及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达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U5Njg2Mg==&mid=2651266646&idx=3&sn=98c1348829f45f59fac00a1ec001cc6e&chksm=85a4a3e9d2ff65cd525f7a592a20b63bf89444a0f38160bfe5b7309380a08bbe8996bb7d474a&scene=27
4.法律服务工作室可以签合同吗?二、法律服务工作室的职责有哪些? 1、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1)协助司法所、村 (居、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2)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3)组织协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联系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 https://www.64365.com/zs/1163454.aspx
5.关于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情况的报告三、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功能弱化。街道(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数量少。多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政府工作人员兼职开展,削弱了人民调解第三方的性质,造成调解工作公信力下降。社区调解组织力量薄弱,影响力降低,个别社区全年没有调处1件矛盾纠纷。据了解,2016年社区换届后,人民调https://www.yhrd.cn/_t81/6a/50/c19651a354896/page.htm
6.福建日报徐晞:公共法律服务应创新供给模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公共法律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依托社区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既是基层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的具体化,也是社区调解、社区矫正、基层公证、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工作的综合实践形式。公共法律服务的传统https://www.hqu.edu.cn/info/1070/78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