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律师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案源的稀缺以及律师收入的不均衡,不少律师开玩笑自称“法律民工”。这一现象的背景源于。在内卷严重的情况下,很多律师发现自己的收入与劳动成本不成正比,甚至有的律师不得不以“法律民工”自嘲。
Part1
行业内卷下律师成为“法律民工”
纵观业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法考,选择从事律师这个行业。2024年1月26日下午,山东省律师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会信息,目前全国共有70.7万律师。
这个数字,代表的不仅仅是律师人数的增加,更是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预告。当新晋律师和年轻律师进入市场,即将开始与经验丰富、声誉良好的资深律师共同竞争时,内卷的大幕便已经被缓缓拉开了。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律师都是光鲜亮丽、西装革履的,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律师是高收入人群。然而,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律师自嘲是“农民工”?
律师与农民工在收入方面也有共通之处。他们都没有固定的薪资,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案源或工作机会,每完成一个案件或工作项目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律师与农民工在工作地点和方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流动性。农民工可能会在城市的不同区域间流动,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同样,律师虽然挂靠在某家律师事务所,但其工作地点往往不仅限于律所,而是需要经常外出,如前往公检法机构、政务中心、民政部、工商局等部门,甚至可能需要长期在外地出差。
Part2
“法律民工”的现实困境
争议焦点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律师行业内部成员对于当前行业环境的深切忧虑与不安。当前的律师行业,可谓是“内忧外患”了。
案源愈发难找,收入低迷。据网络数据统计,70%以上的年轻律师收入不足10万,深圳40岁以下的律师近60%收入不足15万。以目前全国律师人数计算,也就是说超过一半以上的入不敷出。
同时,不少律师也反映,今年的创收情况十分不理想。特别是涉及“法顾业务”的领域,其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企业资金紧张,普遍面临负债问题,这也对律师的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业内竞争愈发激烈。在过去,律师的案源相对充足,无需过多担忧。然而,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迁使得许多律师为了提升收入,不得不尝试各种新的策略和方法。他们纷纷涉足短视频自媒体等多元化平台,以提高知名度并寻求更多的案源。这种趋势无疑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传统的律师获取案源的方式相对固定,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在当前流量为王的背景下,客户的获取渠道也相对有限。因此,当所有律师都采用相似的拓展方式,并都渴望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时,内卷现象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再者,商业资本的介入。随着其他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商业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法律行业,与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直接涉足诉讼代理业务。在某些地区,原本由律师事务所主导的法院周边区域,如今已被众多法律咨询服务公司取而代之,这些公司只需支付费用即可提供各种类型的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不仅法律咨询公司遍布全国,还涌现了一批冒用律师事务所名称并将其注册为商业实体的法律公司,这些公司直接参与了律师经纪、法务经纪等协会组织,并对司法诉讼代理业务产生了直接影响,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也加剧了法律行业的内卷现象。
Part3
“法律民工”未来何去何从?
在市场、环境以及业内竞争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律师究竟该如何自救呢?
首先,将内卷转移到专业修养上来,注重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行业竞争与内卷现象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但良性的竞争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当竞争焦点转向专业修养时,将促使律师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委托人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由于法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法律从业人员需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资深律师亦应每日研习法条。
客户选择律师的核心在于其专业能力,因此,律师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当前,尽管律师人数众多,但精通业务的律师并不多见,部分律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良性的律师间竞争有助于筛选出业务水平高的从业者,避免行业中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确保法律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现实中,确有一些律师在专业能力上表现一般,他们过于注重社交活动而忽视了专业素养的提升,这严重影响了法律行业的进步和服务质量。只有具备高水准技能的律师才能有效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并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因此,律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转换思路,腾笼换鸟,尝试新的专业领域。律师这一职业涵盖多个领域,与生活各个方面紧密相连。无论是关乎生命的重大辩护,还是细微的纠纷调解,律师的足迹遍布各个行业和领域。由于行业的多样性,律师面临的选择也极为丰富。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周期性,而这些周期的长短和特征各不相同。例如,18年和19年的建设工程行业,以及今年的《公司法》领域,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机遇。
此外,我们不应局限于竞争激烈的常规业务领域,而应积极探索更具专业性和高壁垒的业务领域。通过顺应时代潮流,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仅能够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也能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线下活动亦不可忽视。鉴于行业的竞争与挑战,律师应主动寻找机会。通过参与营销类活动,如沙龙、培训、研讨会、交流会、座谈会以及企业家联谊会等,能够展现个人的专业素养并扩大人脉。
此外,参与咨询类活动,如普法咨询、法律援助、工会法律服务以及各级党政机关法律咨询等,也是提升知名度与拓展案源的有效途径。甚至,与法院立案庭协调,进驻法院立案大厅提供法律咨询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在当前行业环境下,积极的自我推广并非降低身份,而是必要的竞争策略。毕竟,优秀的服务也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
Part4
结语
有时候,律师自嘲地称自己为“法律民工”,这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例如一些实习律师只能做得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或者认为自己的收入相对较低,感觉自己专业知识贱卖了。这种自嘲在行业内卷之下,律师同行之间的一种谦虚和自我调侃的方式。
但是说律师就是农民工,恐怕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因为律师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对学历、学校的要求都很严格。同时,尽管行业内存在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但律师行业的整体收入要高于农民工。
但是面对整个行业的现实困境,律师们不应耽于内卷、内耗,而是用采取行动来为自己脱困,为行业腾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