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记者周智宇2021年12月30日,记者从云南省司法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以下简称法律援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也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法律。
《法律援助法》的施行标志着实现了以国家立法形式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确认,在法律援助制度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新起点。
以往的法律援助提供者主要是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渠道相对单一、力量较为有限。《法律援助法》共7章、71条,进一步拓宽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动员包括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参照本法规定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依法提供法律援助,并将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与民事行政案件代理、值班律师法律帮助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和请求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
“接下来,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法律援助法,奋力开创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新局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法治云南和平安云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赵祖平介绍,云南省法律援助工作起步于1998年,在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便民服务举措、增加案件办理数量、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改善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经费保障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3年来,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63540件、其中刑事351025件、民事511024件,受援人达到951648人。其中,妇女189545人、未成年人118564人、农民工140868人、残疾人31135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178171人(次),为困难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0亿元。
法律援助作为兜底性法律保障民生工程,必将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更大的重要作用。
哪些人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1.刑事法律援助范围分为申请和通知两类
申请:申请刑事法律援助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申请人是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二是申请法律援助的原因是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三是申请人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也可以是近亲属。四是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以下人群之一没有自行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会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包括一是未成年人;二是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三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四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五是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六是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七是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八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2.民事(行政)法律援助申请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代为参与诉讼的。其次,符合以下案件事由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一是依法请求国家赔偿;二是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三是请求发给抚恤金;四是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五是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六是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七是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八是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九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出具经济困难证明”调整为申请人“如实说明”
《法律援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指南和基本遵循。随着国务院减证便民以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施行,开具经济困难证明的单位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高,群众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相对来说不太容易。
目前,云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要求申请人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申请人主动说明或者采用告知承诺制的方式,承诺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当事人不愿意承诺或者无法承诺的,将要求其提供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要求的证明。
此外,法律援助机构将由被动审核为主动核实,核实方式可以采用现场核实或者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在线核查工作机制,将拒绝对虚假承诺或者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并对虚假承诺获得法律援助的受援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