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法定代理人侵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其他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解读:本条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由有关人员代为申请法律援助的规定。
一、法律援助事项涉及刑事案件、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诉讼程序、行政程序或者调解仲裁程序等严肃复杂的法律程序,因此,申请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行为。考虑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既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对上述复杂的法律程序不能或者不能完全作出正确的认识判断和选择,也不能或者不能。完全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本条对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规定了特别的保护性措施,即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提出申请。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责任的机关、团体等组织的代表。《民法典》第23条同时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二、实践中,法定代理人侵犯由其监护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情形也时有发生。如法定代理人涉嫌虐待、遗弃、故意伤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非法处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法定代理人非法侵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向其法定代理人索要被拖欠的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等等。考虑到实践中的这种特殊情况,本条明确规定法定代理人侵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其他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因此,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羁押场所被羁押期间,其人身自由被限制或者被剥夺,有权依照本法申请法律援助。如果上述人员提交申请不方便,或者由于自暴自弃等原因未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依据本条第2款的规定,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理其提出申请。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第四十一条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
法律援助机构核查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由申请人进行个人诚信承诺。
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有关部门、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解读:本条是关于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核查的规定。
一、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
本法对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作了适当的限制,规定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特殊案件当事人。这其中,经济困难公民是法律援助的主体,法律援助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为医经济困难而无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无偿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使其获得平等的法律救济机会。对于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是能否进入法律援助程序的决定性条件之一,是申请人享有法律援助还是自行购买法律服务的分界线。这就需要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如实说明其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家庭经济状况,以供法律援助机构对其经济困难状况进行核查,这是法律援助申请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法律援助机构进行经济困难状况核查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确保有限的资金和法律服务资源尽可能多地惠及困难群众,需要法律援助机构依法对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进行核实和查证,以确定申请人是否真正属于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经核查,如果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不低于当地确定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即使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为保障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除非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予以法律援助的特殊案件情形,否则一般不能被准予获得法律援助,而需要通过支付有偿代价获取法律服务。
本法规定法律援助机构核查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由申请人进行个人诚信承诺。